一、全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05年,我县全部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7.27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工业增加值10.10亿元,增长5.6%,占生产总值的35.9%,拉动 GDP增长2.2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20%。其中规上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39.78亿元,同比增长5%,完成工业增加值9.15亿元,增长5.4%,拉动 GDP增长1.8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17%。全年规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3亿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实现利税总额3.74亿元,同比增长3.4%。
(一)工业企业生产低速增长。
1、规上工业企业明显增多。2005年上规模的工业企业共6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家,同比增长了29.2%,上升了9.2个百分点。其中新投产企业5家,规下进规上企业9家。14家企业共完成产值3.12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7.9%。
2、生产增长呈逐季回升的态势。2005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值47.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全年工业生产速度出现先抑后扬,逐季回升的态势,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4季总产值增幅分别为:-14.8%、-11.5%、-5.1%、5% 。
3、轻、重工业生产同步增长。2005年,轻、重工业生产均保持稳步增长速度,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28亿元,增速为4.3%;轻工业共完成总产值5.49亿元,增速为9.6%,所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86.2%、13.8%,表明了我县工业领域里依然保持着重“重”轻“轻”的格局。
4、绝大多数行业生产增长。从工业19个行业大类看,除金属制品业、纺织业、工艺及其他制品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个行业总产值下降外,其余15个行业生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我县支柱行业黑色金属冶炼业、木材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增幅分别为360.1%、43.6%、21.8%、20.9%、9.8%。
(二)工业经济效益平稳增长。
1、经济效益稳步上升。2005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9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实现利润2.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与同期工业生产增长5.0%的速度相比,低了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74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重工业实现利润1.71亿元,增长34.7%;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147.6% 。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利润增幅较快。2005年,规上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比上年增加2家,生产在去年高位增长的趋势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41亿元,增幅为47%;完成销售产值3.53亿元,增幅为64.6%;完成利润总额0.83亿元,同比增长270.1%。
3、五大行业对我县经济效益贡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及的19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实现盈利,其中木材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实现利润总额居各行业的前五位,共实现利润总额2亿元,占规上利润总额的93.9%,同比增幅为3.5%。
(三)产销衔接良好。
2005年,工业企业一边抓生产一边促销售,抓住市场机遇,精心组织安排,全年规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7.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累计产销率为94.58%,同比提高了3.74个百分点。轻工业产销率为87.94%,同比回落9.6个百分点;重工业产销率为95.65%,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产销率为100%,同比持平;集体企业产销率为93.70%,同比回落了3.7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两项资金”运行状况不容乐观。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两项资金占用仍居高不下,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县规上企业“两项资金”占用已突破8亿元,同比增加0.67亿元,增长9.1%。其中应收帐款净额达到6.32亿元,同比增长4.7%,产成品存货达到1.72亿元,同比增长29.3%。
(二)资产负债率仍然居高不下。2005年,全县负债水平达到57.18%,虽然同比回落了2.45%,负债率仍然偏高。其中,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负债率94.57%,私营独资企业达83.85%,内地与港澳台合资经营企业达76.82%,私营股份有限公司达76.43%。
(三)亏损企业和亏损额仍呈上升趋势。2005年,全县规上亏损企业为15家,同比上升50%,亏损面为24.2%,比去年同期增亏20.4%,提高了3.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392万元,同比上升66.2%。亏损企业均为小型企业,亏损较为严重的仍然是私营有限公司,亏损企业达到8家增长60%,亏损面提高33.3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综观我县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2006年工业经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开拓市场,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总量以及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从企业自身管理机制入手。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从我县工业企业亏损状况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起到决定的因素。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着力抓好财务、成本、费用、质量、营销方面的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促使企业效益水平有新的转机和提高。
2、狠抓两项资金的清收,加速资金回笼工作。两项资金占用是阻碍工业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县两项资金占用占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的比重达到43.2%。为此,企业必须抓紧时间对一年以上的产成品存货采取各种促销和调剂的方法,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销售队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掉,努力减少库存产成品的积压。另外,对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应组织力量抓紧催收,确定为坏帐的抓紧核销,搞好责任落实,尽量尽快把工业企业的两项占用资金降到最低程度。
3、加速产品的结构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兴衰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自有资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研制新产品,目前我县新产品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5.5%。还应做好产品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要,增强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
(二)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1、企业规模和产品档次的双提升。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加快经济发展的各项意见和措施,在用地和资金等方面重点培植有市场、有效益、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发展与提高并举,促使其做强做大。因此,我县应更加重视企业规模的提升,同时要更加注重提升产品档次,争创知名品牌。
2、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工业生产领域,着力优化发展环境,避免集中区域内的过度重复建设、不良竞争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公平税赋,维护招商引资、公平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