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遂昌县交通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
索引号:2662278/2007-58662 生成时间:2007-11-16 10:32:25 发布机构:县交通运输局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局属各单位,各工程建设指挥部,华通、捷利达公司:
2006年是我县交通建设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是交通建设喜获丰收、鼓舞人心和史无前例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在上级交通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积极推进交通“六大工程”建设,不断深化交通行业管理,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彻底打破了长期制约遂昌发展的交通瓶颈,为我县交通建设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为 “十一五”规划开好了头、起好了步。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6年工作成绩和经验
一年来,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我县交通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2006年,县交通局被授予全省交通系统建设“平安交通”先进单位和全市交通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县公路段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复评,51省道遂龙线获得省级文明公路称号;县运管所被省运管局评为2006年全省道路货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县交通局机关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设计所和华通汽运公司获得县级文明单位称号;县交通局在龙丽高速公路遂昌段建设中贡献突出、成绩显著,于2006年12月被县委、县政府予以嘉奖,并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6年度全面工作先进单位和“平安交通”建设先进单位,被县人大、县政协评为代表、委员提、议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总之,2006年我县交通工作实现了“六个新”。
(一)交通基础建设实现新跨越
2006年度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8.7亿元,是我县交通建设史上完成投资量最高的一年,2006年交通基础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主要表现在:
1、圆满完成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形成高效便捷的对外交通网。龙丽高速公路遂昌段主线全长29公里。起点位于北界镇渡船头,终点位于妙高镇资口,途经北界、新路湾、妙高、云峰四个乡镇23个行政村。该工程有桥梁55座4941延米,隧道6座单洞6380延米,互通立交4处,停车区1处;征用土地3539亩,房屋拆迁531幢共212451平方米,迁移各类线杆3295根。批准概算总投资13.9亿元,是遂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要求最高的基础设施项目。该工程于2003年1月开工,2006年12月通过质量鉴定和交工验收,并顺利通车。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积极协调,充分利用原一级公路的建设资源,发扬“无私奉献、团结拼搏、狠抓落实、奋勇争先”的遂昌交通精神,以身作则,狠抓落实,强化管理,积极解决建设中碰到的诸多困难。坚持以质量、进度、安全、廉政、生态建设为核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建设,终于建成了一条效率之路、精品之路、平安之路、生态之路和廉政之路,如今到杭州的时间从原来四个多小时缩短到2小时左右,构建了遂昌高效便捷的对外交通网。
高速公路的建成,对遂昌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相比原一级公路延迟了一年建成,却换来了提前10年多让全县人民进入高速公路经济时代,结束了遂昌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实现了历届县领导的共同心愿。高速公路的建成,不但提高了遂昌的城市品味,为老百姓出行带来及大的便利,而且还带动了沿线乡镇面貌的巨大变化,彻底打破了长期制约遂昌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带动和促进遂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全力推进龙梧公路改建工程,构建美观畅通进城风景线。工程全长11.56公里,估算总投资2.3亿元,建设集交通、城建、城防三位为一体,第一次实行管线入地。该路段是我县县城进出的交通要道,每天车流量达6000多辆,工程建设面临着三多(管线多、拆迁户多、线杆多)和三难(政策处理难、通行难、施工难),而且路况复杂,设计变更多,给道路施工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2006年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全力以赴,排除万难,严格按照“科学、环保、畅通”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高强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通过努力, 2006年完成投资10470万元,占年计划的104.7%。累计完成投资18770万元,占总投资的81.6%。目前已完成了水泥、沥青路面铺筑工作,基本实现了主线贯通,彻底告别了“遂昌到,车子跳”现象,展示在众人面前的是一道宽敞、畅通、亮丽的进城风景线。
(3)平稳实施石王公路改建工程,构建畅通的腹地骨干网架。该工程全长29.4公里,总投资1.9289亿元。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已于2004年底建成并交付使用;二期全长20.724公里,桥梁14座,隧道1座,批准概算为1.2651亿元。截至2006年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9005万元,占总工程量的71%,其中2006年完成投资5088万元,占计划投资5000万元的101.8%。目前,除甲门潭大桥因水库水位高和蔡口村拆迁段未开工外,其余工程均已全面开工建设,毛竹岗隧道已贯通,工程总体形象进度达71%,做到了质量和安全双赢,完成年初预定的目标。
(4)全面完成乡道路面硬化工程,积极改善乡镇村通行条件。2006年我县计划实施乡道路面硬化102.793公里,涉及10个乡镇,总投资3341万元。由于该工程项目多、时间紧、线型差,一年完成难度非常大。但通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强化组织,全力推进,在短短7个月时间内就高质高效地完成了乡道路面硬化任务,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和竣工质量鉴定,充分展示了遂昌交通人能打硬仗的过硬本领。乡道路面硬化工程的完成,圆了湖山、金竹老百姓30多年的梦想,圆了安口老百姓无力实现的梦想,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5)着力实施干线畅通工程建设,确保省道干线畅通无阻。2006年我们扎实推进龙丽线和遂龙线的路面整治工程建设,其中51省道遂龙线路面整治工程19.28公里(其中大修4.3公里,中修14.98公里),总投资1066.2万元。增设墙式护栏2000余个、钢质W型防撞护栏5000余米、凸透反光镜54个,治理边坡5处计800余立方米,硬化路肩9300余平方米,改造和修复边沟48公里,更换F杆标志牌165块。该工程于2006年11月底通过上级部门交工验收,被评定为优良工程。龙丽线2.35公里路段整面工程已在去年提前实施完成,并被评为优良工程。确保了省道干线畅通无阻。
(6)深入推进乡村康庄工程,不断提高行政村公路通达率。2006年计划内项目完成总投资12096万元,完成建设里程555.3公里(路基完成327.9公里、路面完成227.4公里)。计划外完成工程投资434万元,完成8个项目计24.1公里(其中路基4个16.9公里、路面4个7.2公里)。通过努力, 2006年新增通村公路282.1公里,新增等级化行政村34个,通达率提高8.7%,达到90%;新增通村公路路面硬化229.3公里,新增路面硬化行政村65个,硬化率提高16.6%,达到80%。农村公路通达率和硬化率大幅度提升,在全市率先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县已有三仁、濂竹、北界、西畈和石练五个乡镇的通村率和硬化率达到100%。
(7)积极推进旅游线路建设,提升旅游景区可进入性。为大力发展我县旅游经济,不断提高我县知名度,我们十分重视旅游公路建设。一是投资4410万元进行旅游公路的水毁修复、新建改建及路面硬化等建设,顺利完成了远路口至白马山和大茂坑至石笋头旅游公路的建设任务,于2006年11月顺利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均被评为优良工程。二是进行了石笋头至阳扒凹旅游公路建设。该工程全长13.7公里,预算投资2629万元。2006年已出台政策处理政策,并着手进行政策处理,已完成投资260万元。三是承担了神龙谷景区公路1公里的建管工作。四是完善了旅游线路的安全设施,增添了高速公路及主要路口的旅游导示标志牌。极大推进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二)交通行业管理实现新突破
强化行业管理是交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以打造“平安交通”为载体,全面提高运输、稽征、路政和航政等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行业管理规范有序,设施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强化
牢固树立“质量立局”意识,把抓质量作为项目管理的中心环节,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力度,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杜绝豆腐渣工程。高速公路、石王一期及远路口至白马山公路改建工程顺利通过质量鉴定验收,全部评为优良工程;2006年完成的14个乡道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建设项目中,12个项目被评为优良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85.7%; 51省道遂龙线路面整治工程也被评为优良工程。在完成的工程建设项目中优良工程率达90%,打造了遂昌交通质量过硬品牌。
2、公路养护管理力度不断提高
一是坚持“建养并重、管养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公路全面养护。建立健全养护考核机制,严格合同管理,规范养护招投标管理,加强全面养护和巡查。通过全面养护,全县公路路况进一步提高,养护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二是落实“三防”预案,及时修复水毁工程。全年共计修复水毁挡墙6368.30立方米、路基4470立方米、路面937.50平方米,清理坍方38031立方米,确保了水毁路段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车。三是完成安保工程建设。投资99万元,对部分省道、县道增设墙式间断护栏6075米、墙式间断式护栏墩944个。加大了对康庄工程安全设施的投入,投资685万元,对2003年至2005年建成的720.6公里通村公路增设了安全设施。完成间断式防撞护栏墩26372米,砼护栏柱20226根,安装警示标志牌191块,警告标志牌1106块,提高了公路安全性。四是绿色通道建设井然有序。完成新植行道树68.603公里计12375株,补植47.175公里计1345株,成活率达98.88%;完成了远路口到白马山和石王 (一期)共26公里公路两侧的绿化任务。五是圆满完成了全县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工作。省道84.691公里、县道538.517公里、乡道79.719公里、专用道57.609公里、村道832.025公里;同时,完成了省道、县道公路桥梁外业普查工作。
3、运管稽征工作成效显著
我们针对2006年遂昌征收稽查工作的新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完善各种制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中邮专递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推行人性化服务,依法征收。全年共征各类规费2301万元,同比增长28.8%。其中汽车养路费1390.5万元,同比增长38.69%;省公建金339.5万元,完成计划的113.6%,同比增长11.71%;运管费154.7万元,同比增长49.2%;摩托车、拖拉机养路费317.5万元,完成计划的317.5%,同比增长14.8%。为税务部门代征营业税70万元,为工商部门代征管理费28.8万元。征收稽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交通运输管理取得新亮点
一是圆满完成周末放心车学生运输任务。由于工作有特色,2006年3月,全省中小学学生接送车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并把遂昌的经验做法向全省进行推广。二是圆满完成春运、“五一”、“十一”黄金周重点运输任务。基本实现旅客“走得了、走的及时、走的安全”的节日运输要求。三是圆满完成道路客货运输任务。2006年共完成客运量470.95万人、客运周转量18692.5万人公里,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04%和105.5%;货运量126.68万吨、货运周转量9713.7万吨公里,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05.6 %和107.5%。四是圆满完成水路运输任务。进行撤渡建桥及改造渡埠建设,着力加强水上安全监管,提升水上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积极改善库区群众出行条件。
5、安全生产监管得到加强
我们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建设“平安交通”工作,针对2006年交通项目建设任务繁重,施工点多面广等实际情况, 开展了交通建设工程、道路运输、渡口渡船和车辆超限超载专项整治,以及安全生产和“反三违月”等活动,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宣传、监督、检查、整治工作力度,切实抓好交通安全生产,把生产事故发生率控制在最低点。一年来,以县交通局为业主的建设工程未发生重大责任伤亡事故;以乡镇为业主的康庄工程发生二起事故,死亡2人;道路运输发生4起交通事故(其中重大节假日实现安全运输无事故),死亡4人,事故指标控制在市、县下达的范围内。水上交通未发生事故,保持了连续25年无水上事故发生,为构建和谐交通做出了贡献。
(三)交通运输能力实现新保障
突出客货运输重点,着力调整运力结构、发展农村客运、提升服务和推进区域运输一体化,全力提升了交通综合运输保障能力。一是运力结构明显改善。2006年共新增车辆668辆,其中新增营运车辆117辆,办理非营运车转营运车111车辆。共更新客运车辆61辆,全县境内客车全部得到更新。二是农村客运稳步发展。全县390个行政村已有303个通班车,通达率为77.7%。大力推进乡镇五级站和港湾式停靠站的建设,已建成安口、应村客运站,启动建设濂竹、三仁、湖山客运站,并建立了14个绿谷巴士停靠站。三是出租车和黄包车管理进一步规范。2006年对出租车实行了统一车识外观、统一安装计价器、统一安装顶灯、统一运价等“六个统一”,免费为616辆黄包车进行整修更新,全县出租车和黄包车档次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四是外挂车辆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一年共征收外挂车辆各类公路规费550多万元,驻点经营车辆(建档)180辆。五是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共对过往的159辆货车进行了检测,查处违法超限运输车辆23辆,超限货物315.25吨,卸载货物338.9吨,收取公路赔(补)偿5380元,罚款63240元。通过集中治理,违法超限运输车辆明显减少,成效明显。
(四)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实现新拓展。
1、完成了51省道上江至三墩桥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本工程主线全长10.89公里,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投资估算为17858万元。3月份开始进行万分之一地形图、五千分之一地形图的纸上定线工作,并向设计单位提供基础资料,多次实地踏勘,优化路线方案。7月下旬设计单位变更为省设计院后,我们配合省院对项目进行了科学论证, 11月份完成了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编制。
2、与省、市设计单位合作完成了遂龙复线王村口至龙泉段公路改建工程、遂昌县金岸至社后至力其桥公路改建工程的方案论证。同时还完成了周公源、乌溪江干流、石坑坪等水电站、库区改线公路的前期工作,得到业主的一致好评。
(五)交通行业服务水平实现新提高。
1、抓好行业文明创建工作
2006年,局领导班子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在大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总结“十五”经验,下发了“十一五”文明创建工作规划,开展了创建省级文明公路、县“五心级”和文明示范窗口等活动。以创建省级文明公路为契机,加强巡查和养护力度,对51省道遂龙线进行了全面的路面整治。12月7日,51省道遂龙线文明公路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局的检查验收。截止2006年底,我们已有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2个,县级文明单位7个,县级文明单位创建率达到100%,有效地提升了交通系统的行业形象和服务水平。
2、抓好行业行政执法工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杜绝“公路三乱”现象,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科学行政。一年来,执法人员共上路7321人次,检查来往车辆8万余辆次,纠正处理运输违章车辆571辆次,补征各类公路规费848万元。同时组织专项整治7次,发放张贴联合通告400余份、清障通知书900余份,共清除堆积物20136立方米,保障了公路的安全畅通。2006年,运管所和路政大队共办理303件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由于办理质量较高,至今未接到一起行政复议或诉讼。
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深化反腐倡廉工作。一是坚持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继续构建、完善和落实具有遂昌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章专题教育和 “廉政教育月”活动。二是以在建工程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针对工程招投标、转包分包等七个环节着手建立长效机制。三是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切实解决拖欠建设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深入开展了“两提高一降低”机关效能建设主题活动。一年来,由于各项工作做到公正、透明、严谨,面对投资8亿多的交通建设,各施工单位都没有出现强烈的反响现象,全系统也未发生腐败现象和违法现象,为我县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六)交通干部队伍素质实现新提升
1、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得到加强
按年初制定的年度学习计划、干部职工夜学计划、年度工作思路和思想政治工作意见,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夜学和自学,系统学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党风廉政建设、交通法律法规等内容,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通过学习教育,遂昌交通已成为一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奋勇争先、敢挑重担、能打硬仗的队伍。
2、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注重干部职工的进修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目前交通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在职148名干部职工中,今年参加各类进修培训人数达65%,其中出国进修培训2人次。如今,在职的干部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达84人,占56.8%;专业技术人员达58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5人),占39.2%;技术工人35人(其中高级工30人),占23.97%。同时,我们还特别加强执法人员的队伍建设,不断进行体能训练,进一步提高了执法队员的业务素质。在11月份举行的全市路政执法形象比赛中,县路政大队在队列、驾驶技能等项目比赛中获得19个奖项,展现了遂昌执法队伍良好的精神面貌。
3、新闻宣传报道喜获丰收
近几年,我县交通基础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部门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成效有目共睹。为了更好展示遂昌交通的良好形象,2006年我们加大了新闻宣传报道的工作力度,各单位、科室积极配合,相关人员努力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努力,对外宣传报道稿件迅猛上升,今年我局在《中国交通报》、省《交通旅游导报》、《省公路信息》、《丽水日报》、《新遂昌》等报刊及省、市、县各政府及交通网站、广播电台上共发表文章1200多篇次,超额完成了上级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考核任务,有力的宣传了遂昌交通系统的崭新风貌和无私奉献精神。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交通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和谐因素:


1、工程建设方面
▲政策处理问题。部分重点项目前期政策处理遗留问题较多,给工程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如进城公路的政策处理滞后造成工程建设推进缓慢,给企业、群众带来诸多不便,使得不了解内情的部分群众对交通局产生误解。另一方面是交通建设项目的政策处理标准相比水利、城建等标准要低,造成项目建设推进阻力大、速度慢。
▲工程建设资金到位不及时。在进城公路、康庄公路等工程建设中,由于下拨工程款不及时而影响了工程进度,增添了施工单位的困难,给民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行业管理方面
▲由于交通建设项目多、任务重、人手少,虽然交通局全体干部职工工作得非常辛苦,但有些工作还需努力改进。
▲部分交通企业人员多、企业老,由于企业改制问题而引发了职工不稳定现象。经过各方努力,虽然得到了暂时的平稳,但仍存在着不稳定因素。
3、交通发展方面
由于交通区域发展不平衡,湖山、金竹、黄沙腰、西畈等边远山区交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公路等级偏低,一时难已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


                                                                                                                        二○○七年三月二日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