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和机遇并存 畜牧业生产面临价格回落考验
—2008年全年畜牧业生产预计情况分析
2008年,我县畜牧业生产在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在前期价格因素的刺激下得到了稳步较快发展。自今年二季度初起,畜禽产品价格开始逐步回落,至9月中旬始,生猪等畜牧产品的价格基本处在一个比较稳定阶段,进入11月以后生猪等产品的价格又有小幅下降,但是畜禽养殖仍然有所获利,特别是养殖周期比较短的禽类,其生产仍然处在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而生猪存栏开始出现下降的现象,牛的存栏因为季节的影响比三季度有所增加。兔等小品种牲畜由于价格因素的影响,养殖量增加比较多。
一、全年畜牧业生产预计情况对比
从统计数据看,2008年末生猪存栏数比上季持续减少,预计存栏数下降至8.65万头,比上季末存栏减少0.08万头,但是仍然比2007年全年的实际数有所增加,预计增加0.24万头,增长2.9%,其中能繁母猪0.42万头,比上年同期实际数增加0.03万头,增长7.7%;2008年度预计总共出栏肥猪9.62万头,比上年同期实际数减少0.23万头,降低2.3%;牛本年末预计存栏为6025头,比上年同期实际数减少29头,降低0.7%;牛全年预计出栏2586头,比上年全年的实际数增加105头,增长4.2%;羊本年末预计存栏为0.52万只,比上年同期实际数减少0.05万只,降低8.8%;羊全年预计出栏数为0.57万只,比上年同期实际数减少0.10万只,降低15.0%;家禽本年末预计存栏47.25万羽,比上年同期实际数增加11.5万羽,增长32.2%;家禽全年预计出栏数为74.85万羽,比上年同期实际数增加22.71万羽,增长43.6%;兔年末预计存栏为1.32万只,比上年同期实际数增加1.10万只,增长幅度较大;兔全年预计出栏0.57万只,比上年同期实际数增加0.51万只,增长幅度同样比较大;全年禽蛋产量预计为430吨,比上年同期实际数增加61吨,增长16.5%。
二、价格变化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价格的周期性变化,仍将对我县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去年二季度以来,畜禽产品价格一直持续攀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广大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加上政府有关扶持政策的引导,2008年我县畜牧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今年,不但养殖周期比较短的禽类增速较快,生猪和牛等牲畜的养殖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自今年二季度初起,市场猪肉价格开始回落,禽类等畜牧产品的价格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生猪收购价格从最高时的19元/公斤左右跌至12.2元/公斤左右,跌幅达到了55.7%。规模户养殖的生猪,在最高价位时,一般每头生猪的毛利润为800元左右,而生猪收购价格回落到12.2元/公斤时,养殖一头生猪的获利则所剩无几,利润空间被大大挤压。生猪收购价格的下降对生猪养殖产生一定影响,全年生猪预计存栏数比上年虽有小幅增长,但是和上季度相比,存栏量出现了负增长。由于生猪价格下降较多,养殖户惜售现象也会产生,所以今年生猪出栏量预计将比去年全年实际出栏量有所降低。虽然禽类产品的价格也有一定幅度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大大低于生猪价格回落的幅度,对禽类养殖发展的负面影响比较小,禽类产品的养殖仍然有利可图,所以2008年家禽存栏和出栏量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对我县畜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1、促进我县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分析。(1)从长远来看,我县今后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有利因素仍然很多,但主要还是各级政府扶持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有关政策。最近,国家相继出台的一揽子刺激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将进一步拉动国内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势必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农业生产投入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各种补贴也将有所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资金投放数量的较大幅度增加必然会有效改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切实降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养殖业的投入产出比。(2)去年以来我县畜牧业生产在比较好的发展趋势中营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规模养殖户数量有所增加,养殖规模也有一定扩大,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可繁母猪的数量增加比较多,各类家禽生产经营模式也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广大饲养户在历次的价格变化中多少汲取了一些经验教训,对市场变化规律逐渐有了一定的了解,经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我县畜牧业生产的较快较好地发展。
2、影响我县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分析。(1)国际金融风波对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影响,在短期内,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情绪会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现实状况影响,其消费会偏向谨慎,由此会使国内消费指数在近期出现下降的趋势,并且或多或少地会对畜牧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当然,这种情况会随着我国有关促进消费政策的作用而发生根本改变。(2)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确定将在明年起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提高的幅度在15%以上,可见饲料价格也将同步上扬,那么畜牧业的生产成本也将随着饲料价格的上升而增加。(3)由于去年以来各地畜牧业生产在市场价格的刺激和在国家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各地的牲畜存栏量增加较多,当市场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市场畜牧产品供应量增加就可能导致价格持续下降的结果。
3、我县畜牧业生产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1)畜牧业产品分品种分析:我县今年年末预计可繁母猪存栏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7.7%,仔猪繁殖量因此也将得到相应增加,生猪存栏预期也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而正由于明年年初生猪投放市场的数量有所增加,因此,不排除生猪收购价格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所以明年初生猪收购价格对全年生猪养殖数量的增减将起着关键作用。根据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判断,明年我县生猪饲养数量一季度将比上年同期增加,而二季度将与上年基本持平,下半年可能会出现下降。禽类养殖在今年以来增加比较快,今年仅家禽存栏增长幅度就达到了32.2%,这种上升势头仍将产生一定的惯性作用,继续拉动禽类产品生产的增长。市场牛肉的销售价格仍然比较高,因此商品牛的养殖量也将会有所增加。(2)市场供需变化对生产的影响:由于去年二季度以后,畜牧业产品价格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而且增长的幅度比较大,各类畜牧产品的存栏增加比较多,出栏量也将持续增加。据此可以推断,正因为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生猪收购价格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且以后仍有下降的风险存在,那么这种情况势必影响生猪养殖量的增加。其他品种的畜牧产品供需矛盾小于生猪收购,降价的幅度自然也小,因此牛、羊、兔的存、出栏与上年基本持平,而禽类存栏与上年持平,出栏仍将有小幅增长。
四、我县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养殖户对市场变化不敏感,把握市场趋势的能力有限。广大普通农户现在仍然是我县畜牧业生产的主体,由于多数养殖户居住分散,文化素质偏低,信息相对闭塞,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缺乏相应的敏锐判断,而且广大饲养户养殖数量、养殖规模都不大,对畜牧行业的有关知识掌握得比较少,获得畜牧业相关信息的量不大,得到信息的速度也慢。尤其是居住在偏远地方的养殖户,对养殖、防治、生产、销售的各种信息知道得就更为有限。所以在历次畜牧业主要产品价格波动较为明显之时,大多数农民往往是价格下跌时吃了亏、价格上扬时却未得到应得的利益。在此次畜禽产品价格大幅上扬的时刻,我县大多数农户存栏明显不足,有的农户在仔猪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迟迟不敢补栏,因而错失了最佳的养殖时机。
2、养殖户习惯跟随养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偏弱。我县很多农户习惯于跟随普遍的养殖趋势去做养殖,且习惯于在整个行情上行到一个价格高峰时跟进养殖,而畜牧产品价格下滑时又习惯于跟风盲目减少存栏。2006年一季度末畜禽产品价格开始大幅度下滑,我县很多饲养户就盲目跟随减少存栏、屠宰可繁母猪,到同年三季度的季中,畜牧产品价格得到了根本性扭转时,很多农户迟疑着没有及时补栏,至2007年二季度以后畜禽产品价格大幅攀升时,部分农户仍然在迟疑、在观望,而下半年价格升至较高位时,一些农户才开始购入仔猪,这时养殖风险业已形成,到2008年二季起生猪价格转而开始下降,养殖生猪的利润已经很少。而且,我县广大畜牧饲养户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比较差,在价格突然下降的情况下显得手足无措,毫无积极的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有效的化解风险的措施,只是消极地以屠宰栏内畜禽、减少饲养量等方法来规避风险。而一旦市场陡然变化,行情由冷转热,广大饲养户栏内牲畜已所剩无几,因此仍然不能充分享受到市场变化带来的实际好处。
3、规模饲养户数量少规模小,尚未具备地域优势和自身特色。据统计,我县2008年上半年共有生猪规模饲养户50户,其中仅有三户的饲养规模比较大;禽类规模饲养户更少,只有17户,养殖规模也比较小。而且现有的规模饲养户养殖方式不先进,管理也比较落后。尽管在我县个别乡村已经出现了比较新颖的养殖模式,“原生态”等符合现代消费趋势的养殖业态开始在我县局部地方产生了意想之外的效益,但是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不同地区有不同新型养殖方式局面的出现尚待时日。
五、对策与建议
1、大力发展“原生态”畜禽产品,努力发展具有区位优势的畜牧品种。在县领导的积极组织和倡导下,我县个别乡村出现了符合现代消费趋势的“原生态”养殖业态,而且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关部门和乡镇应该因势利导,继续扩大这种新兴业态的规模效应,将“原生态”养殖向更多的畜牧品种和更多的乡镇推进,同时将“原生态”养殖模式和农家乐、生态旅游等结合起来,把健康的饮食方式和绿色旅游等结合起来,以绿色旅游推动“原生态”养殖的发展,以“原生态”产品的消费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对具有畜牧业发展相对优势的高坪乡山羊、湖山本鸡、金竹肉牛等畜牧品种要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一定规模的养殖基地,做好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种的文章,切实把我县“原生态”畜禽产品的产业做大做强。
2、大力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对化解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缓解市场波动,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一要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力度,狠抓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和开发,继续推进品牌产业化道路;二是积极扶持我县已有畜牧企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走“公司+基地+客户”的发展模式;培植这些规模牧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提升其产品市场竞争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其他畜牧规模饲养大户不断延伸畜牧产业链,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3、重视畜牧专业协会、畜禽专业市场的发展。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扶持各种畜牧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强对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帮助规范运行机制,健全组织形式,丰富合作内容。抓好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工作,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其辐射带动的效应。同时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在现有畜禽及其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以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布局合理、辐射带动力强的畜牧业市场体系,以扩展畜产品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统计科供稿)
简讯
全省在杭中央、省级厅局劳资统计工作会议在遂召开 11月26日至28日,全省在杭的中央、省级厅局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会议在遂昌飞石岭酒店隆重召开,来自省直机关各厅局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者共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省统计局副局长黄建生、市统计局局长董淑萍同志到会并作重要讲话。黄建生副局长就浙江省工资统计改革试点工作讲了三点意见:一是全面分析了工资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劳动工资统计是客观经济统计的重要内容;二是对加大工资统计改革力度的重要性作了强调,要求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三是对下一步的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工作作了部署,要求要借助部门统计的力量,一起探索研究浙江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改革工作,完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县委常委、副县长谢利根到会并向与会代表详尽地介绍了遂昌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向参加会议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局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