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2009年农业生产情况分析
时间:2010-03-18 09:18:00
字体大小: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调整结构科学发展 生态农业方兴未艾


                                ——2009年农业生产情况分析


2009年,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在经营山水上下工夫,以限制林木采伐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打下了坚实的环境资源基础。农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种植业在产业结构上作了一定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均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其他作物面积少量增加。畜牧业生产在价格因素和政策因素的推动下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林业生产由于木材限伐措施开始执行,人造林木生长和林产品生产得到发展,木材采伐量较大幅度减少。渔业生产得到了一定幅度增长。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2009年,我县农、林、牧、渔各业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各地各村的农业生产朝着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继续推进,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较多,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一定的调整,特色产业、生态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茶叶和蔬菜的生产情况依然良好,这二大产业较好的发展态势仍然是拉动全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调整2009年以来,多数农产品价格持续看好,农作物种植结构明显发生变化。粮食作物保护价得到相应提高,蔬菜等农作物价格一直保持较高价位,尤其是高山蔬菜的价格比较理想,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88141亩,比上年同期减少43360亩,降低10.0%。其中,粮食作物面积为225118亩,比上年同期减少43978亩;油料面积39648亩,增加9875亩,增长33.2%;药材种植面积6780亩,比上年同期增加209亩,增长3.2%;蔬菜种植面积69316亩,比上年减少1736亩,降低2.4%;果用瓜面积3337亩,比上年增加372亩,提高12.5%;花卉苗木2549亩,比上年减少147亩,降低5.4%;其他作物面积41292亩,同比减少7783亩,降低15.9%。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切实改善了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2、茶园面积和可采摘面积均有增加,食用菌生产由于限伐政策的影响产量减少。我县农业主导产业茶叶的生产情况依然看好,优质茶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对全县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日益提升。据统计,2009年全县茶园面积达90272亩,新增茶园面积4816亩。由于近几年来,茶叶的价格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价位,我县茶农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逐渐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县茶叶生产依然处在一个平稳的上升期,茶叶依旧是拉动我县农业效益增长的关键因素。2009年全县食用菌产量比上年同期减少较多,全年生产食用菌2333吨,比上年减少348吨,降低13.0%。主要原因是我县对木材限制采伐,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原材料大幅减少所致,由于各地食用菌产量有所减少,全年食用菌价格同比有所提高。


3、畜禽产品由低位转向较高价位,畜牧业生产度过危机2009年上半年,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生猪销售价格曾一度低于成本价,广大养殖户相继发生亏损,加之上半年我县生猪养殖出现疫情,也使一些养殖户受到较大的损失。由于疫情的影响,没有染病生猪的存栏时间明显拉长。虽然生猪疫情的出现是坏事,也因此使供需关系变化而推动生猪价格攀升,进而对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畜牧业生产又一次度过危机,全县养殖业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周期。


4、限制采伐使林业生产得到发展,林产品产量有所增加。据统计,2009年我县木材采伐量明显减少,全年采伐木材89113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26万立方米;竹材采伐698.8万支,比上年同期增加43.3万支,增长6.6%。木材采伐量减少使得全县林地的植被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人造林木的生产管理和林产品生产的发展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造林面积、林木抚育面积、低产林改造和封山育林面积均比上年增加。林产品中的油茶籽产量和板栗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8.2%29.4%,增长幅度较大。


5、水干果生产情况喜忧参半,板栗产量增长而柑橘大幅减少。2009年我县板栗生产情况较好,全年板栗产量为5208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84吨,增长29.4%。水果产量10634吨,比上年产量有所下降,其中果用瓜产量5374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12吨,增长8.3%;由于上年柑橘价格较低,导致部分橘农对柑橘园疏于管理,致使柑橘产量大幅减少。2009年柑橘产量2274吨,同比减少3684吨,降低61.8%


   二、存在问题


1生猪疫病使部分养殖户受损严重防疫任务任重道远。2009年春、夏间的母猪蓝耳病和猪瘟等疫病给我县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全县生猪存栏和出栏均下降较大。多数养殖户对此次的疫病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生猪的疫病猝不及防,损失较大。一些生猪饲养户的生猪虽然没被染上疫病,但也因为生猪疫病的原因,不能及时出栏,对其养殖成本和收入也有一定影响。生猪疫病对广大养殖户来说,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一定要未雨绸缪,切实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


2生态农业已在加速发展,而专业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些生态农产品在一定范围内已颇具影响。如何使具有生态优势的农产品同时具备市场优势,并进一步扩大生态农业生产的规模,各种专业市场以及各种销售模式必将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3、农业生产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依然不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农业、规模农业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推进的力度不大、速度不快。蔬菜、水果、药材及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应该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好前景的农产品,然而,我县在数量上有待增速、质量上有待提高。


三、对策和建议


1、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弱,靠天吃饭的现实难以根本改变。因此,要加大对农业的资金、物质、科技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是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全力以赴抓好灌溉排涝、渠系配套、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建设。三是要继续贯彻中央“多予,少取”的方针,让农民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2、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抓好农业生产和销售的专业经纪人队伍。倾力扶植优秀农业龙头企业,使品牌和企业的优势辐射至我县广大的农村和农户,形成一个强势的产业链,进而带动相关农户增产增收。要切实加强农产品销售经纪人队伍建设,发挥经纪人在农业生产和销售中特殊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3、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优势,继续做大做强本地优势产品。区域面积宽广,山清水秀,海拔高度差异大等条件是我们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在不断发展壮大我县二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继续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有效地把落后变成后发优势,把可能转化为现实条件,进一步发展诸如茶叶、竹业、高山蔬菜、药材、花卉苗木、板栗、特色养殖业等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的特色系列产品。

                                       (统计科供稿)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