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十一五”遂昌、青田、缙云、松阳、龙泉经济发展比较
时间:2011-07-10 00:00:00
字体大小: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十一五”遂昌、青田、缙云、松阳、龙泉经济发展比较

   ——— “十一五”时期遂昌县经济发展系列分析之八

 

“十一五”以来,遂昌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呈现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周边县市发展速度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对 “十一五” 来,遂昌与周边青田、缙云、松阳、龙泉四县市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借鉴经验,加快遂昌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五县市经济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发展速度曾有所减缓,但仍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均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发展速度保持较快增幅。至“十一五”末,遂昌全县生产总值57.45亿元,比“十五”末将近翻了一番,人均生产总值26694元,达到3943美元,是“十五”末的1.95倍,五年内分别突破了20003000美元大关。“十一五”末经济结构由“十五”末的16.5:45.6:37.9优化到12.3:46.7:41,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财政总收入达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1.1%11.7%。与此同时,其他四县市生产总值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实现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单位:亿元、%、万人次

  

2010年遂昌总量

“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速(%

遂昌

排名

 青田

 缙云

 松阳

龙泉

全市

地区生产总值

57.45

11.8

5

13.9

14.0

12.4

12.3

12.9

    其中:第一产业

7.11

4.7

2

6.3

2.4

4.2

3.8

4.1

          第二产业

26.80

12.5

5

17.5

16.3

17.8

15.4

15.4

             #工业

22.81

14.3

5

22.2

17.5

20.0

17.6

17.4

          第三产业

23.53

13.6

2

14.4

13.1

12.4

12.7

12.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26694

11.3

4

12.3

13.9

11.9

11.0

12.3

财政总收入

6.80

11.1

5

13.2

17.0

15.5

16.9

17.2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3.69

11.7

5

16.3

17.1

17.7

16.7

17.6

旅游总人数

402.83

75.3

1

23.6

29.6

21.7

29.1

33.5

旅游总收入

16.27

87.6

1

30.6

34.9

23.2

31.9

32.8

 

2、新型生态工业引领,工业规模扩张。2010年,遂昌工业总产值117.4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达103.5亿元。五年来,通过招商选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等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形成了建筑五金、造纸、木材加工、化工和水电等支柱产业,以及电动自行车等新兴产业,建成了“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和“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同时,一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生态工业项目和特色产业得到着力培育。但与其他县市相比,增长幅度相对较低。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松阳县,工业总产值扩张了5倍,其余县市均在3倍以上。

3、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对经济起引领和支撑作用,而投资相对偏弱。消费市场受国家鼓励、旅游红火等多因素拉动,保持较快发展。至“十一五”末,全县消费品零售额20.76亿元,较“十五”末增长91.8%,年均增长13.9%“十一五”期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6.61亿元,为“十五”时期投资总量的1.66倍。除青田县投资规模增长也相对较缓外,其他县市“十一五”末均比“十五”末增长了2倍。

4、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808元和6659元,分别比“十五”末增加9543元和3092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2.2%13.3%。同时,其他县市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较快增长幅度。

5、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十一五”以公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到“十一五”末,全县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结束了遂昌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石王公路、康庄工程陆续完工,打破了交通对遂昌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城市建设、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也得到相应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其他县市相继修建高速公路。

二、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十一五”末五县市基本情况

 

城市

年末人口(万人)

 

生产总值

(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遂昌

23.14

57.45

26694

3.69

青田

51.02

111.38

27000

8.13

缙云

45.34

107.84

23868

5.14

松阳

23.72

46.28

22800

2.55

龙泉

28.85

61.07

23052

3.21

 

1、综合经济实力

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实力较为悬殊。从“十一五”GDP总量来看,五县市呈现梯队发展态势,青田缙云处于第一梯队,GDP100亿元以上,遂昌龙泉松阳处于第二梯队,GDP50亿元左右,在第二梯队中遂昌综合经济实力排名靠前;从“十一五”末人均GDP来看,遂昌、青田人均在2.7万元左右,缙云、松阳龙泉人均在2.3万元左右,从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较,遂昌、青田人均接近1600元,缙云、松阳龙泉人均在1100元左右。

产业结构与发展速度。分析生产总值结构,青田缙云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之和分别为95.2%93.7%,均超过90%遂昌龙泉松阳依次为87.6% 84.8%79.7%;对比发展速度,从“十一五”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来看,青田缙云13.9%14%的增速在五县市保持领先位置;遂昌、松阳龙泉分别为11.8%12.4%12.3%“十一五”期间其他县市年均增长12%以上,遂昌只有11.8%,但与其他县市增长方式不同的是,遂昌主要是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由于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最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相应排名最末。

2、工业企业竞争力

“十一五”末,青田缙云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45.16亿元和281.23亿元,稳居前列,遂昌、松阳龙泉分别为117.4亿元、101.56亿元和108.27亿元;从五年年均增长速度看,松阳工业发展较快,年均增长38%;其次是龙泉28.8%,遂昌年均增长20%,排在末位。

3、消费市场规模和经济外向度

从消费总量看,“十一五”末青田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7亿元,居首位,缙云超过30亿元,达到31.87亿元,遂昌、松阳龙泉分别为20.76亿元、17亿元和22.68亿元;从五年年均增长速度看,遂昌、松阳分别为13.9%13.8%,青田、缙云和龙泉分别为12%12.7%12.5%

外贸出口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以“十一五”末出口额来看,缙云39287万美元的出口绝对额遥遥领先位列第一,青田紧随其后,实现出口21518万美元,龙泉以15269万美元位列第三,遂昌实现出口10257万美元,位居第4位,松阳以9578万美元居末位;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看,“十一五”末青田外商直接投资1111万美元,排在首位;遂昌、缙云、松阳龙泉分别为32万美元、20万美元、50万美元和90万美元,遂昌排位第4位。

4、生活质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一五”末,遂昌、青田、缙云龙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1000元,相距不大,遂昌21808元,位居第2位;从五年年均增长速度比较,遂昌、龙泉增长最快为12.2%,青田、缙云松阳分别为11.6%10.5%10.9%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十一五”末总量看,收入最高的是青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22元,其次是龙泉6704元)、缙云6678元),遂昌农民人均纯收入6659元,排在第4位,仅高于松阳6064元);从五年年均增速看,收入增长最快的是松阳,年均增长14%,遂昌、青田与龙泉增速均超过13%,遂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3%,排在第3位。

5、发展潜力

“十一五”末,投资规模排前3位的分别是青田(52.53亿元)缙云(36.7亿元)龙泉35.65亿元),松阳24.19亿元,排第4位,遂昌投资规模以21.81亿元排名末位;从“十一五”年均增长速度看,松阳投资上升最快,年均增幅达到16%;其次是龙泉,增15.8%;遂昌、青田和缙云投资增速均在1%以下。

三、经济发展特点

由于地域、资源、人文特色等因素,五县市经济发展同中有异,呈现不同特色。

1、加大投资力促工业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五县市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主要是工业或工业和投资拉动,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均在40%以上,除遂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以外,其余各县增幅均在17%以上,青田增长22.2%。松阳,龙泉的快速增长的投资也不断带动经济增长。

2、充分发挥优势彰显各自特色

遂昌: “十一五”期间,遂昌充分体现山水生态优势,适时提出了“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同时不断培育原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快建立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发展模式,着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十一五”末,全县游客接待量已达402.8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27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6.6倍和23.2倍,年均增长分别为75.3%87.6%。工业方面,尽管遂昌投入相对较少,但力求在生态保护和发展工业中寻找平衡点,以发展新型生态工业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生态工业项目和特色产业。

青田、缙云:充分发挥与发达县市永康、温州地域相邻、铁路相联的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经济,先后培育和壮大了机械制造、特种材料、节能灯具,皮鞋加工等重点产业,同时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青田石雕。青田还利用大量居民在国外发展的优势,以形成独特的侨乡经济。

松阳、龙泉:松阳依靠松古平原地域平坦的优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工业投入,形成全力扶工的良好氛围和发展机制,加速不锈钢、电线电缆等产业的壮大,同时培育茶叶加工等特色产业,实现了松阳工业的跨跃式发展。龙泉开发利用低山缓坡,对汽车配件制造业加以深化和培育,同时利用山区竹木原材料丰富,推进竹木制品加工产业化,继续发展青瓷、宝剑制造等地方特有产业,推进龙泉经济发展。

四、对“十二五”的若干展望

“十一五”以来,遂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基础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遂昌依靠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为下阶段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制约遂昌发展各种矛盾依然突出, 经济总量偏小,传统经济所占比重较大,经济结构中休闲旅游还相对弱小,新型工业化水平滞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整体较弱等。“十二五”期间,全县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按照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发展模式调整思路,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为着力点,转型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稳步发展第一产业,以加快新型生态工业发展为核心,优化提升第二产业,以休闲旅游产业为龙头,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全面实现遂昌跨跃式发展。

1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新型生态工业。工业化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但如果继续沿着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走下去,我县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必将进一步拉大。走新型生态工业化道路不仅是我们发展工业化的捷径,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遂昌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壮大优势产业、做强骨干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办好工业园区为着力点,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手段,不断提高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时改造传统落后的工业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能源、低碳环保类新兴产业,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高档休闲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太阳能芯片、风力发电、镍氢电池等特色环保类新兴产业的培育开发力度,争取尽早产生效益、形成规模。

2、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大项目带动力度。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张力源,是发展经济的第一突破口。“十二五”期间要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以项目调整经济结构,培植发展后劲,促进区域合作,积聚人才,通过“项目”这个载体和支撑,不断培育和壮大新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的整体升级。利用铁路过境我县的机遇,实现交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提升我县交通区位优势,实现融入“长三角”、借势发展的目标。重点储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服务业、基础产业、技术产业等关系到遂昌经济突破发展顺利推进的重大项目,创新项目储备体制、机制和载体,强化对项目包装、策划和推介能力,争取国家投资、外资和民间资本的进入。

3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培育经济新的增长极。我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意味着我县可加快发展休闲旅游经济,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围绕“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这一目标,加强旅游规划编制,重视旅游资源管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宣传促销,着力构建大旅游大景区格局,使全县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也为遂昌发展休闲旅游创造基础条件和竞争优势。

4、加大统筹城乡力度,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推进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减少农民数量,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镇化的根本途径。农民市民化,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破解阻碍农民进城的难题,让广大农民进城并转变为城市居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完善政策体系,加快人口和产业积聚,是“十二五”期间最为关键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加快发展,富裕遂昌人民的有力抓手。

(统计科供稿)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