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情况简析
2011年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情况简析
2011年上半年我县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根据全县2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我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081.3元,同比增加858.4元,增长20.3%,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特点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结构情况表
单位:元
指 标 | 2011年 | 2010年 | 增幅(%) |
一、人均现金收入 | 5081.3 | 4222.9 | 20.3 |
1、工资性收入 | 2009.1 | 1500.9 | 33.9 |
2、家庭经营性收入 | 2560.7 | 2382.1 | 7.5 |
(1)第一产业收入 | 1965.4 | 1798.8 | 9.3 |
(2)第二、三产业收入 | 599.7 | 583.4 | 2.8 |
3、财产性收入 | 70 | 29.5 | 137.3 |
4、转移性收入 | 437.2 | 310.3 | 40.9 |
(一)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农民打工就业机会增加和劳动工资的增加促进了工资性收入增长。上半年工资性收入人均2009.1元,占全部现金收入的39.5%,比上年同期增加508.2元,增长33.9%。其中:本地劳动工资收入1442.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66.3元,增长34%;外出从业收入526.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6.4元,增长69.7%。务工所获得的工资收入,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二)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为2560.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8.6元,同比增长7.5%。家庭经营性收入占现金收入的比重为50.4%。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为1965.4元,同比增长9.3%。二、三产业现金收入为599.7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中工业增长13.3%。第三产业收入为445.5元,同比增长20.3%。其中:贸易餐饮业收入达到225.7元,同比增长110.7%。贸易餐饮业收入的发展带动了三产收入的快速增长。
(三)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
财产性收入主要是由利息、股息、租金、红利及其他等收入组成,占现金收入比重较小。上半年财产性收入7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5元,增长137.3%。随着农村居民家庭财富的积累,利息、租金和土地征用补偿收入拉动增收作用开始显现,成为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基数小也是增幅较高的原因之一。
(四)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
转移性收入主要是由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惠农补贴、亲友赠送、调查补贴、救灾款、保险金收入、其他等收入组成。上半年转移性收入人均437.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9元,增长40.9%。
二、农村居民增收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一产的增长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拉动。第一产业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农产品价格上升的拉动。例如茶叶、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第一产业的增收。但这种上涨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及稳健货币政策的延续,物价的拐点将随时出现,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所以农业增收的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
2、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资价格上涨对今年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影响进会一步显现。今春以来,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农资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产品的利润空间缩小。
(信息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