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关于印发遂昌县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遂政发〔2011〕64号
索引号:2662104/2011-65940 生成时间:2011-09-07 17:43:34 发布机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遂昌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遂昌县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遂昌县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县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此件公开发布)

遂昌县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导未来”的指导方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发挥科学技术在加快推进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新山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为深入实施“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提供科技支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体要求和《遂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科技成就显著,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遂昌科技发展的突破期,科技投入有较大增长,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对外科技合作进一步拓展,科技项目实施力度逐步加大,科技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战略得到全面实施,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一)科技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浓厚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每年定期听取科技工作汇报,2006年首次召开全县科技大会,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我县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领导和政策保障,连续三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的复查,连续五年通过省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年结合实际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注重实效,成功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加强县科普活动中心等设施建设,形成浓厚的全社会参与科技创新的氛围。

“十一五”期间,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县本级财政科技支出从1011万元增加到1603万元,年均增长9.7%,占县本级财政支出比例从2.8%提高至3.5%,其中科技三项经费从153万元增加至547万元,年均增长26.2%;经省科技监测认定,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2006年的78万元增加至2010年的1637万元,年均增长212%

(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争取到上级科技计划项目162项、经费近20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成为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发起“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与长效机制探索”项目的首批试点县。

截至2010年底,全县拥有省级以上的研发机构8家,其它研发机构17家,创新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在特种纸制造、医药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竹炭等一批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取得一批具有原创性、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取得科技成果152项。获得上级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级2项,省级3项,市级7项),其中,利民化工有限公司主要承担的“替代光气、氯化亚砜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文照竹炭有限公司主要参与的“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通过出台《专利示范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等举措,大力推进专利工作,培育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8家,累计申请专利705件、授权专利504件,分别是“十五”期间的5倍和21倍,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获得国家驰名商标1项,国家免检产品1项;浙江省名牌产品9项、浙江省著名商标12项,省知名商号1家;市名牌产品11项、市著名商标15项。

(三)对外科技合作得到加强,柔性引智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县积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以项目为载体,人才为支撑,围绕遂昌战略目标,先后在人才培养、产业现状、提升战略等方面展开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合作研究,有力推动了遂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县校科技合作,与浙江大学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成立浙江大学遂昌合作服务中心,与浙江农林大学建立了法人特派员合作关系,设立了法人特派员遂昌办公室;通过让校方专家常驻遂昌及定期走访等方式,引导专家了解本县产业技术需要,提高合作层次,实现高端互动,推动并促进科技服务我县经济发展。围绕竹产业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的原则,开展了竹林新栽培技术的研发示范,引导竹炭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增强了竹产业发展后劲和活力。县校合作不仅在科技领域有成效,而且在文化领域也有建树,通过浙江大学的努力,遂昌和莎士比亚故里Stratford两地政府共同举办2016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去世四百周年纪念会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35项,合同成交金额超过2000万元,引进流动专家300多人次,为我县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四)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

“十一五”期间,我县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合作、集成创新、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提升金属制品、化工机械等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通过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推进高新技术集聚发展,围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开发高新产品,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后备资源,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家,凯恩特材、利民化工两家企业入选浙江省创新型企业。共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达30项,新产品产值率达10%以上;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比期初增长60%,其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6%

(五)农业科技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科技扶农力度进一步加大

通过探索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有效推广农林先进适用技术,共培育3家省农业科技企业和49家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业科研项目48项,引进各类新品种、新技术80项,培育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项目45个。通过推进种子种苗工程,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85%以上。开展科普下乡,受益群众达7.7万余人次,农民科技素养大幅提高。

以科技富民强县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原生态农业。“遂昌县竹产业综合提升工程”被列为省科技富民强县工程,为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极大地带动了我县竹产业的发展。原生态、绿色农产品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科技特派员工作绩效明显。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92个,引进新品种60个,推广新技术120项,培育示范农户1200户,扶植、创办农业企业4家、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22个。同时,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于2009年荣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六)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通过启动生态县建设,我县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工程进展顺利,2008年被列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全市第二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0年成为浙江省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项目的实施,促进资源利用最优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发展模式,全力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大柘镇大田村成为科技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北界镇成为全市首个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示范镇;初步建立城乡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制度,加强与大医院的合作交流,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极大提高;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成为省教育强县。

“十一五”期间,我县的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随着社会发展转型、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与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建设的任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全社会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还有待加强。二是科技投入不足。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较弱,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投入不足,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科技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4%,远远低于全省1.2%的水平,限制了科技创新的力度与增速;县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成长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企业内源性、原创性创新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全县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还不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所实现的经济总量占全县国民经济总量的比例尚不高,上下拓展困难。四是科技人才紧缺,尤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科研人才和技术工人的缺乏,影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一些企业缺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措施和手段;科技人员分布不均匀,大量中小企业没有科研部门及科研人员。五是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由于受区域性科技资源不足限制,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难。

二、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十二五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遂昌将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科技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十二五”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进入攻坚阶段,也是我省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丽水市提出未来五年实现三大跨越,积极开展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二是深入实施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科技必须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供强有力支撑:传统工农业迫切需要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服务业也需要研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遂昌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将推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为我县带来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的机遇。四是市场消费正在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加速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更多依赖于科技对产业的渗透。五是遂昌作为连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一个重要节点,开展区域合作将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努力培育和发展创新主体,形成个性化的区域创新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参与区域合作。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优化环境,扩大合作,创建平台,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提供科技支撑。

2、总体目标

围绕 “三大跨越”战略目标,以科技打造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全县实现低碳经济与循环发展,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进步水平明显提升。到2015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占GDP比重达1.5%以上,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国家级新产品5个,高新技术产值20亿元,省级以上研发(技术)中心增至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0%以上;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翻一番,年争取专利授权300件以上,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16家,科技型企业12家,省级以上新产品30个,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12%以上;建设2个农业现代科技园区,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9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有所提高,人才总量达3.4万人;建成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在全省的位次前移。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技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服务于农业、工业、旅游业、生态环保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为生态经济强县、特色制造业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文化休闲旅游胜地提供科技支撑。

2、坚持政府在科技工作中发挥公共职能的原则

强化政府在科技工作中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为产业发展、研发、技术转移等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创新要素集聚的平台。同时,政府对支撑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进行风险投资,并对所获成果进行推广。

3、坚持一切科技工作以科技人力资源建设为依归的原则

深刻认识到创新活动最终要靠人来实现,一切政策的作用对象最终都要归结到人,要把各类人才用得好;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要培育创新文化、优化创新环境、激扬创新精神,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潜能。

4、坚持在合作引进过程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

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把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核心位置,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5、坚持重点突破,形成特色的原则

发挥已有产业优势,集中力量,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和转化一批创新成果,提高支柱产业的技术含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坚持把科技创新与品牌战略结合起来,推进品牌建设。

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推动农业整体效益提高、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快城乡统筹进程。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方向,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推广优质农产品认证标识制度;以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为重点,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延长产业链;建设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8个特色产业精品园、100个原生态精品示范基地,培育10个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创建7家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形成以生产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为平台的科研推广—产业基地—市场销售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农业有机产业县建设步伐

1、良种培育与推广

以改善品质为主,引进和培育良种,开展畜禽乡土品种的提纯和复壮,推广适宜本地发展的农林畜禽渔新品种,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工作,推进良种产业化。

2、高产高效种养

因地制宜地发展设施农业,优化测土配方施肥,引进推广农作物优质、安全、高效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生态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畜禽疫病快速诊断和疫病的检疫、监测新技术研究和应用。

3.农业安全生产

围绕综合区、示范区、精品园和基地建设,推广生物农药、生物化肥、新型可降解农膜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业主导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全国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县。

4、农业污染治理

围绕生态家园、美丽乡村开展水体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集约化养殖场粪污处理与循环利用、畜禽废弃物臭气生物处理等集成创新发展农业立体防治;开展洁净田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发展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为主的生态农业。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化肥施用强度小于250千克/公顷.年(折纯),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95%;加强畜禽业污染治理,全面完成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牛5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5、农业生产信息化

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发挥农业专家系统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以网络信息技术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以科技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壮大“一大、四特、四新”生态工业体系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制造业水平为目的,加强应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引进、开发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攻克和掌握一批相关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其附加值,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生态工业企业,发展壮大“一大、四特、四新”生态工业体系。在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一)做大做强金属制品产业集群

以生态产业园区和城镇综合体建设为依托,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中国金属制品中心”,完成金属制品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实现从以生产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向产销研一体化、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成为全国知名的金属制品制造业基地。

1、转型升级

按照省委对42个产业集群的要求,围绕产品、流程、功能和产业链四个方面的提升,塑造遂昌金属制品集群的产品形象和市场定位,在研发设计、品牌树立、产品销售等重要环节上有显著提升;以龙头企业打造和区域品牌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分工合理、运作高效的产业分工体系,进一步整合区域外的生产要素,加大集群国际化发展的力度,形成金属制品研发、生产、营销、品牌等综合性的产业竞争优势,成为汇聚国内一流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2、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产品研发主要是实现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发展,产业链低端产品向产业链高端产品发展,非标准化产品向标准化产品发展,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向低能耗、低排放产品发展,重点发展高端建筑五金、日用五金和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技术重点主要是材料创新、工艺改进、装备提升、标准制定、环保节能和信息化提升

3、创新组织形式

围绕加强金属制品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合作关系、配套协作关系建立战略联盟,引导优质资产和资源向大型龙头企业、优势品牌产品集聚。探索各类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型组织形式,如产学研联盟、区域创新网络等,进一步优化园区的运营生态系统,提升整体竞争力

4、提升龙头企业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创建品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意识,增强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的主动创新动力,通过迎合高端产品市场需求的技术进步和工艺改善,提供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进而带动产业集群内其它企业的效率提高和技术提升,提高产业集群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5、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围绕金属制品产业集群,打造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浙江省金属制品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政府为引导,吸纳相关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的资金参与,采用“企业化运作”的新型运作模式,构建充满活力的公共服务平台。其主要功能为:

 研发设计。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重点在建筑五金(精密铸造、不锈钢管材、精密轴承、金属钉丝等)、日用五金、测试机械、矿山机械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制定。

 质量检测积极推进遂昌金属制品的质量检测和认证标准的制定,提高质量检测和认证的权威性,进而从软件环境上支持产业集群在市场中的声誉、影响力和竞争力。

 —信息网络向金属制品集群企业及政府提供行业的相关信息,如政策信息、行业动态和行业技术发展动态、新产品信息、技术成果信息、人才信息以及相关的市场信息等。推进金属制品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包括企业的系统集成、信息化项目管理、网络增值服务、网络平台服务等技术咨询、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服务,全面提升集群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鼓励和推动集群企业进行B2BB2C等模式的电子商务活动。

人才服务加大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设计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尤其是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精神。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内相关院校、科研机构、人才中介等合作,建立高层次金属制品人才柔性工作机制,为满足集群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遂昌金属制品产业集群专家服务组等创新团队的作用,建立紧密型的合作机制,加强对接,使专家服务组(创新团队)内各类专家都能人尽其才,出台相关政策来激发和调动专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专家组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二)全面提升“四特”产业

以先进技术和管理为主要手段,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方式,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增加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比重,推进传统产品升级换代,切实提高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重点做好:

1、矿山采掘业

以提高资源利用和矿山综合治理为目的,推广先进的探矿工具及采矿新技术,提高采选水平;开展深度加工及尾矿资源整体利用,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发展工业用黄金制品、黄金工艺装饰品;加快推进萤石、花岗岩深加工,使遂昌成为浙西南最大的石材加工基地。

2、特种纸业

发挥特种纸生产技术优势,重点开发高性能电解电容器纸、电器膈膜纸、高档滤纸、皮革转移纸、一体机热敏纸、节能耐压高档电解纸等特种纸新产品,同时积极向信息用纸、特种工业加工纸及涂布纸等产品延伸。力争成为国内最大、世界领先以电解电容器纸为主导的特种纸研发、生产基地。

3、竹木加工业

以科技富民强县-竹产业综合能力提升工程为载体,抓好竹炭园区整合提升工程及品牌建设。引导鼓励竹木加工企业进行生产工艺创新,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改善、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重点引导发展竹木复合产品、竹炭制品等技术工艺成熟、市场销售前景良好的项目建设,加快研发竹炭竹醋液在工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应用的新产品,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竹炭加工中心、浙江省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县。

4、农副产品加工业

在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基础上加快食品工业的调整与发展,积极运用先进技术研发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发展茶、果、蔬、竹笋、食用菌、蛋制品、矿(山)泉水等绿色食品深加工和农产品贮运、保鲜;在食品安全方面重点开展风险评估、检测、溯源与预警等;进一步推进企业开展保健食品GSP认证,努力把遂昌建成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三)积极培育“四新”产业

做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项目和产品为载体,利用生态优势,重点扶持和引进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与新能源、新材料、光电、节能等行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集群,催生和提升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1、生物产业

引导现有的化工企业在符合环保要求下,转型升级做强做大生物产业,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积极发展医用医疗器械、现代中草药等产品;积极扩大青霉素阿洛西林中间体系列产品等医药中间体和造纸助剂的规模,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茶多酚、竹叶黄酮、菊米深加工和紫杉醇提炼等功能性保健产品;使遂昌成为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生物产业基地。

2、新能源产业

在已有镍氢电池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构建高端电池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围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技术进行示范推广,推进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发展以锂电池和镍氢电池为主的新型电池、燃料电池等电池品种;积极加快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生物能等绿色能源开发。

3、新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新型贮能、生物质能、激光等新能源材料;发展新型环保装饰材料、新型墙体材料、防水密封材料等绿色建筑材料;发展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利用萤石资源优势,逐步探索氟化工,开发高附加值的含氟聚合物,满足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

4、节能环保产业

引导企业以提高稳定性、耐用性、性价比、市场化为目标,以提高发光效率、散热性和可集成性为手段,大力发展LED照明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争取在材料、器件部分核心技术上产生突破。重点发展LED封装、硅衬底LED芯片制造、太阳能组片。同时积极发展污染治理控制设备制造领域以及高效节能泵与风机、高效节能电机与装置、智能电网配套产品、节能建材产品等节能产品。

五、科技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以推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坚持走生态立县之路,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六城联创”工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建设,深入开展生态创建,大力推进低碳循环经济,构筑浙西南生态屏障,加快建立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发展模式。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努力把遂昌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乡村休闲旅游的引领区、生态富民的示范区和科学跨越的先行区。

(一)旅游业

按照“全国旅游标准化建设试点县”、“浙江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的要求,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整个旅游行业和旅游主管部门的任务。科技应积极介入共性技术的研发,为旅游项目开发和产品定制等共性技术平台服务。大力发展科普旅游,推动以金矿等为主题的工业旅游、以竹炭科技发展和竹炭日常应用等为内容的休闲旅游、以科技农业为内容的农业观光旅游;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充分体验地质科学、生物科学、历史科学、医疗科学的熏陶。

(二)现代服务业

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五大行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中国(遂昌)竹炭制品应用研发创新产业园、三墩文化产业园区、东城物流中心等9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开发、完善相关的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推广高效的现代物流经营管理模式。

(三)生态文明

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省《“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推进循环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科技进步,全面倡导生态文明理念,营造良好的生态建设氛围,重点开展:

1、保护环境

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和推广清洁生产,逐步推进遂昌工业园区生态化技术改造;建立完善可行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加强城镇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业废水治理水平,建立重大污染预警机制。结合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我县《关于加快生态林业建设的决定》;坚持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建设水土涵养林和经济林;开展江道整治和生态修复,做好钱瓯源头保护。

2、资源利用

切实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符合遂昌实际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工业企业的节材意识。重点抓好冶金、造纸、竹木制品加工、化工以及矿山等行业的节材工作,争取工业企业主要是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原材料消耗明显下降,有色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井下原矿综合回采率、选矿回收率有所提高。积极开展可再生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次小薪材、“三剩物”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场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力争全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实现部分企业供热的无煤化。进一步开发竹类资源综合利用,建成浙江省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循环经济试点基地。

3、节能减排

推广节能、节电、节材、节水、节地等新技术,减少资源占用与浪费。推广使用可回收可分解材料、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确保饮用水水质,推广雨水资源化、中水回用等节水节能的新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在农村控制化肥农药使用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新能源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到2015年,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

4、创建节约型单位

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单位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立用地集约、节约的示范点;在建筑领域中,建立采用“四新”技术的节约型示范点;在制造业领域中,建立节能、节电、节水、节材企业示范点;鼓励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电设备、节水器具等,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四)医疗卫生

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加强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的应用;整合医疗资源,发展农村中医药,提高全县特色医疗和综合医疗卫生水平;重点加强先进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引进应用;推广远程诊疗新技术,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提升卫生管理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优生“两免”和“三优”促进工程,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宣传和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优教、生殖保健的科学知识;加强优生技术开发和推广服务,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

(五)城乡建设

以“六城联创”为推手,重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讯、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实现城乡信息网络的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大力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和有线电视数字化传输网,积极推进计算机信息网、广播电视网和通信网的融合、渗透,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重点示范推广城镇住宅、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智能化、节能化。

(六)灾害防治

建立防灾减灾信息化指挥系统,构建具有预防、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四位一体的重大灾害技术保障体系。重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的影响,重视洪涝灾害的预警预报、短期气候预测预报、旱情预报等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重点加强地震、洪灾、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及防御与减灾的社会实践,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技术保障,重点围绕城镇建设过程及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大事故,如火灾、煤气泄漏、爆炸、化学品泄露等,加强重大突发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技术的研究与引进;危险性特种设备的安全监控技术。

(七)科普宣传

全面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增加科普活动的覆盖面,努力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通过举办科技科普宣传周活动,开展“科教进社区”等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素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和科普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建设,促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升。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惠农带头人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促进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围绕汤公文化和晚明文化开展研究,加快城乡文化体系建设;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六、打造科技支撑体系,为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服务

致力于实施一项战略举措(知识产权战略)、打造一个平台体系(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一个人才体系(科技人力资源体系)。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推进知识产权发展战略。重点推动行业、企业对国内外专利技术和信息的跟踪,引导企业重视对所开发技术和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积极鼓励企业采用和参与制订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导企业和单位制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支持企业立足特色产业集群,创建自主品牌,培育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形成以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为主导的企业品牌群体。

(二)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1、加快科技合作平台建设

继续深化与浙江农林大学法人科技特派员合作机制,深化与浙江大学的全面合作,以产业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鼓励更多的院校到遂昌共建技术创新载体、创办科技企业,同时探索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方式,组建一批产学研联盟,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集成。

2、加快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鼓励企事业以多种形式单独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承担研发区域和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功能。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加强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重点建设金属制品和竹炭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3、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建设

加强与科技特派员所依托科研院所的联系,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建立一个长效的科技合作机制。培养壮大农民讲师团,建立起“首席专家(专家团队)→责任农技员、科技特派员(技术员团队)→农民技术员(农民讲师团)→农民”的技术传播体系。重点是发展和完善各种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打造从种子种苗、栽培技术、农产品储藏加工到销售全程服务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三)建设科技人力资源体系

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重点,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产业转型发展相适应的科技人才队伍。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项目平台带动、产业基地引导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培养力度,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关注人才,共同培养人才的工作格局。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以“县校合作”、“山海协作”等工程为载体,大力引进工业创新领军人才、生产科研一线人才和紧缺急需实用人才。鼓励人才创新创业,鼓励企业用好人才。到“十二五”期末,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力争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人才总量达3.4万人 。

七、深化科技体制管理,保障科技发展

(一)组织保障

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完善重大科技决策议事程序,形成规范的咨询和决策机制,充分调动发挥专家的才智为遂昌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确立科技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基础地位,按照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形成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互动的政策体系;强化科技主管部门的科技管理,完善科技管理体系以及科技管理考核机制。在资金使用、人员等方面,要进一步充实科技主管部门的力量,强化其管理和牵头功能,建立部门之间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切实帮助解决科技创新中的重大问题。明确科技发展目标责任制工作,把科技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建立经常性的科技工作汇报制度和例会制度,主要领导亲自抓,全面监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政策保障

充分发挥现行政策的支持作用,积极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贯彻落实《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等一系列关于激励企业创新和社会创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政策对科技进步的引导力,鼓励创新创业。与国家地方最新科技法规、政策配套,制定出台鼓励科技创业、鼓励技术创新、鼓励研发人才流动、科技激励等一系列符合企业需求、符合产业要求的政策或措施。

(三)投入保障

积极探索和建立“财政引导、企业主导、金融疏导”的科技投入机制,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组织动员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财政对技术创新的引导性投入和杠杆作用,通过吸收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其它资金,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到“十二五” 期末,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5%

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十二五”期间县财政科技投入占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确保3.5%保证科技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支持社会多元化投入。加强对企业科技投入的融资支持,搭建科技型企业融资平台,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资金瓶颈困难。积极与具有一定信誉的投资机构和担保机构合作,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支持企业向金融机构或社会广泛融资。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在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中的扶持、引导和服务功能,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进风险资本运作机构,培育风险资本运作的市场环境。探索建立风险资本的引入和退出机制。

(四)服务保障

按照“重点突出、强化监督、注重效益”的原则,改革科技管理方式,建立科技项目评估制度,加强项目前期的论证和咨询;建立企业项目需求征集制度,鼓励企业认真编制好企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采用联合招投标等方式,开展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引入项目管理的监督机制,完善科技评价和统计工作体系建设,加强科技项目绩效评估工作,推行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使科技项目最大限度产生效益,提高财政资金引导效率。围绕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围绕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提高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定期确立软科学研究课题或调研课题,进行超前研究、超前谋划,加强软科学研究及软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实际应用效果。重点推进政府科技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树立高素质、高水平政府服务形象。

 

附件:遂昌县“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目标


附件

遂昌县“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目标

  

2015年目标

RD经费占GDP比重(%

1.5

高新技术产值(亿元)

2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10

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

12

高新技术企业(家)

8

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家)

16

国家级新产品(个)

5

省级新产品(个)

30

省级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个)

2

专利授权量(件)

300

科技型企业(含农业类)(家)

12

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含农业类)(家)

15

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

90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98

农业现代科技园区(个)

5

全县各类人才总量(万人)

3.4

主题词:科技  规划  通知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政协办公室,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

遂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823日印发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