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腰镇人民政府关于申报2015年水稻产业提升项目的请示
遂昌县农业局: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农业厅《关于下达2015年第一批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产业提升项目资金的通知》(浙财农〔2015〕20 号)文件精神,我镇认真组织了申报,编制了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申请2015年中央立项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97万元。
特此请示,恳请批准立项为盼。
附件:1.黄沙腰镇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2.黄沙腰镇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简表
黄沙腰镇人民政府
2015年2月11日
(联系人:林更生,电话:8320125)
附件1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项 目 名 称:遂昌县黄沙腰镇水稻产业提升项目
项目主管单位:遂昌县农业局
项目承担单位:黄沙腰镇人民政府
项目责任人: 潘堂根
项目申报单位:遂昌县黄沙腰镇人民政府
项目申报时间:二〇一五年二月十一日
一、遂昌县黄沙腰镇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一)水稻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黄沙腰镇地处遂昌西部山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8600亩,其中水田4263亩,旱地4337万亩。农业人口8129,人均耕地0.52亩,水稻是全镇最大的粮食作物,2014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3112亩,平均亩产490公斤,水稻总产量1524吨。全镇有各类粮食合作社5家,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个,总面积600亩。
(二)水稻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发展规划
黄沙腰镇水稻种植主要以单季稻为主,常年规划种植面积在3100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全镇7个行政村。
(三) 水稻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分析
1、农田环境条件好。黄沙腰镇农田环境条件好,无污染、田面平整、土地肥沃,农田基础条件较好。
2、水资源丰富。黄沙腰镇是钱塘江源头,多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水资源丰富。
3、政策扶持优势。目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补助力度逐年加大,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必将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
4、栽培技术优势。黄沙腰镇种粮历史悠久,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区,广大农户有精耕细作的传统,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强,多种、种好水稻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四)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山区农田基础设施不够完备。黄沙腰镇地处山区,农田水利排灌设施不够完备,设备不配套,排灌水能力差,受旱受涝的程度加重。机耕路不成网,插秧机、收割机进出困难,影响农机的作业效率。
2、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全镇社会化服务组织满足不了农民生产的需求,服务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服务形式单一。特别是水稻机插、植保等服务迫切需要建立区域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加以完备。
3、种植比较效益偏低。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但相对于土地租金、农用物资、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政策效应并不明显。
4、农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全县大部分乡镇从事粮食生产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而且年龄、知识结构老化,已不适应大规模、现代化的粮食生产模式。
二、实施项目的意义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为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迫切需要对水稻产业进行提升,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建成后,对保障粮食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三、项目建设目标和重点
(一)项目建设主要目标任务、总体布局
通过水稻产业提升项目的实施,修复改善大洞源畈农田基础设施,完成大洞源村1个面积共8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3米宽硬化机耕路6500米,排水渠200米。
(二)项目实施后,当地产业提升发展的目标、规模与任务
通过项目实施,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个,面积800亩,项目建成后,8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改善,每亩增产稻谷25公斤,共增产稻谷20吨,增加效益6万元。
四、建设内容及补助标准
(一)项目建设地点、区域范围和实施计划
1、田间基础设施建设。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大洞源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面积800亩,计划在2015年1月开始实施,2016年5月底前完成建设。
(二)项目具体建设内容、数量、规模和建设主体
建设内容、数量和规模:建设3米宽硬化机耕路6500米,灌水排水渠240米。
建设主体:黄沙腰镇人民政府
(三)项目补助标准
1、项目总投入规模、资金筹措方案与资金来源。
总投入197万元,省以上财政补助197万元。
2、项目资金具体使用内容与分项建设资金来源明细
田间基础设施建设
黄沙腰镇大洞源粮食生产功能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98万元,申请中央(省)资金197万元。
建设3米宽硬化机耕路6500米,投资19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省)项目资金195万元。
建设排水渠200米,投资2万元,其中申请中央(省)项目资金2万元。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领导小组由镇政府分管农业副镇长任组长,成员由镇农技推广中心、农机、水利和项目实施村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资金筹措等工作。项目实施小组组长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实施单位负责人、相关镇责任农技员、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工作。做到领导负责、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使项目实施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项目实施责任制,将项目建设的内容逐项进行分解,以协议形成明确各自责任,具体事务落实到人,保证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二)加强政策扶持
为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镇政府从2014年起设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实行专款专用。
(三)强化技术支撑
技术上主要以县农业局农作站、市农业局农作站等为技术依托。
(四)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组织项目的实施工作。建立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单位负责督促、检查、协调以及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验收;项目建设单位负责项目具体内容建设;技术依托单位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项目资金实行统一管理,集中使用,独立建帐,专款专用,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资金审计和开展绩效评价。
六、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个面积8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排水渠200米,硬化机耕路6500米,项目建成后,8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改善,每亩增产稻谷25公斤,共增产稻谷20吨,增加效益6万元。
(二)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能力得以明显提升,农业“三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项目的实施对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生态效益
本项目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田间道路硬化,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三新技术的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项目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附件2
2015年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简表(黄沙腰)
一 | 项目名称 | 遂昌县黄沙腰水稻产业提升项目 | ||||||||
二 | 项目主管单位 | 黄沙腰镇人民政府 | 负责人 | 潘堂根 | ||||||
三 | 项目建设地点 | 黄沙腰镇大洞源村 | ||||||||
四 | 土地性质或来源 | 集体土地 | ||||||||
五 | 项目建设年限 | 2015年1月-2016年6月 | ||||||||
六 |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 1个面积8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机耕路6500米,新建排水渠240米。 | ||||||||
七 | 项目建设分项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规模(数量) | 投资(万元) | 其中省以上补助(万元) | 进度安排 | |||
(一) | 田间基础设施建设 | 小计 |
|
| 197 | 197 |
| |||
(1) | 3米宽硬化机耕路。 | 大洞源粮食生产功能区 | 黄沙腰镇人民政府 | 6500米 | 195 | 195 | 2016.5 | |||
(2) | 排水渠 | 200米 | 2 | 2 | 2016.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197万元 | ||||||||
八 | 资金来源说明 | 省及省以上资金 | 197万元 | |||||||
地方投入 |
| |||||||||
九 | 新增生产能力和效益分析 | 项目建成后,一个65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亩增稻谷25公斤,共增产稻谷16.25吨,增加效益48750元。 | ||||||||
黄沙腰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2月11日印发
信息公开 | 乡镇政府信息公开 | 黄沙腰镇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