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遂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报告

索引号:/2017-64579 生成时间:2017-08-29 20:15:53 发布机构:遂昌县生态环境局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东倚武义、松阳,南邻龙泉,西接江山和福建浦城,北与衢江、龙游、婺城相连。全县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地理格局,总人口23.1万,辖7112街道,203个行政村,8个城市社区,境内山川秀美,林海氤氲,云雾飘渺,素有“金山林海、仙县遂昌”的美誉。这里生态环境优越,拥有华东地区几近唯一的原始森林——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全国惟一以县级命名的森林公园——遂昌国家森林公园,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区,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之一,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有好川文化、汤显祖文化、民间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产业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四千年前,勤劳朴实的先民在这里创造了“东方文明的曙光”——好川文化。明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公元15931598年),世界百位文化名人之一、“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在遂昌主政五年,在此写就了不朽名著《牡丹亭》。汤显祖亲自传授的遂昌十番传承延唱至今,列入了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被誉为“音乐的活化石”。唐末五代时著名诗人、书画家贯休和尚在遂昌隐居 14 年,创作了《十六罗汉像》等名画和诗篇。1935年,刘英、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遂昌建立了浙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江南第一矿”——遂昌金矿开发历史悠久,留有自初唐以来千余年的丰富矿业遗迹。      

近年来,遂昌县委、县政府在全面实践生态文明、全面建设“五美遂昌”的新征程中,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机遇,坚定生态文明信仰,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立足自身良好生态环境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科学审视自身发展路径、发展理念和发展追求,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县域生态竞争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总抓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扬生态之长,做山水文章,兴绿色产业,积极探索一条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山区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五美遂昌”建设,为全力建设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打造“两山理论”样本县谱写新篇章。

一、主要成效

2014年,遂昌县委、县政府在创成国家级生态县,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全面启动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创建以来,全县上下凝聚共识,合力创建,深入探索生态化发展模式,经过3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环保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县创建各项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中,遂昌县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六位,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总指数107.88,位列全省第八位,2015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88.4,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优,20169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一)生态环境逐年优化。举全县之力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3.2%,县城和所有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连续三年获全省优胜,所有行政村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县各省、市监控断面、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连续4年为优秀等次,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7.1%PM2.5连续两年达到35 ug/m3 以下,全县平均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达到9100个,高出世界清新空气标准6倍以上,位居全省前列。曾一度消失的桃花水母重新出现在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水域中。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监管减排三大措施齐头并进,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中国洁净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县河长制工作在全省钱塘江流域河长制工作会议上得到副省长熊建平的充分肯定,城区餐饮等行业整治工作被浙江日报记者称为“浙江餐饮整治的新模式”遂昌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达到94%2015年,高坪乡被列入全省1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试点,也是目前丽水市唯一的试点乡镇。

(二)生态经济绿色崛起。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力争走在全市第二梯队前列目标,聚焦绿色转型,以腾笼换鸟、全域旅游、农旅融合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成效彰显。一是生态工业难中求进。深化产业布局和园区体制改革,通过建设以制造业小镇建设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以农村电商创业小镇建设为中心的转型升级区、以石练健康产业小镇建设为重心的健康产业区,探索建立“三区共竞”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着力培育“三名”企业,建立中小微企业帮扶基金,积极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出科技创新券,实现“腾笼换鸟”,创下投产企业数、闲置资产处置数、招商引资企业数三个全市第一,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三板上市企业2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以上江农村电商小镇建设为重点,实现了基础、功能、项目三个提升,2016年遂昌农村电商创业小镇被省政府列为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农村电子商务“遂昌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建成“赶街”网店2000多个。2016年全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4.4亿元,增长6.3%。低碳生态工业渐势发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一二三产呈现出特色化、融合化、集群化良好态势。二是生态旅游高歌猛进。围绕“全景遂昌”打造,明确了“山水人文皆为景”定位和“一心一廊六区”发展格局,黄金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获批,遂昌金矿创5A资源价值评价提请省级初评,组建遂昌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挂牌“新三板”,开创国内首家县级国有企业股改上市先河。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建立乡村旅游资源保护长效机制,陆续推出“芷有一间·湖畔”、洞源壹号、忘忧谷壹号等特色精品民宿。全县新增3A级景区1个,汤显祖文化街区和戏曲小镇建设进一步打响县域品牌,吸引职工来遂昌疗休养11.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95.67亿元,年增长率达30%,获评2016年中国最美特色旅游小城称号。三是生态农业美景绽放。充分依托自然纯净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大力培育青钱柳、中蜂等健康产业,形成以茶叶、竹业、生态蔬菜、水干果、生态畜牧等为主导,烤薯、中药材、食用菌、油茶、杂交水稻制种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出台农旅游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健康农业三十六条,首创“绿色惠农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县、乡、生产经营(农资经营)为主体的三级追溯网络,建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2016年我县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通过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无害化回收,促进我县农业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01511月我县被浙江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三仁、高坪2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5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通过验收,跻身农业部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6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7.97亿元,增长2.9%,农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5 元,同比增长9.5%

(三)生态文化更加繁荣。通过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和社会宣传实践活动,生态文化、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产业文化的繁荣与生态创建实现了融合发展,在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了生态文明的提升,生态主题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生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全社会呈现出“生态兴、产业兴、文明兴、品牌兴”的良好发展态势。以洁净乡村创建、绿色系列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夯实了生态县建设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成效明显,“环境优美、洁净和谐、生态文明”的生态文明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到目前为止,我县共有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16个,通过公示(或申报)3个,省市级生态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其中高坪乡被列入全省1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试点,也是目前丽水市唯一的试点乡镇。龙洋乡西滩村还被认定为“全国生态文化村”。2016年,我县成功举办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汤显祖文化进一步弘扬和提升,“遂昌班春劝农”作为24节气内容之一入选世界非遗目录。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立足于山水生态环境和地方特色文化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确立了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全面建设“五美遂昌”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组织领导、社会参与、激励考核、政策保障体系创新,以生态理念引领,生态产业培育,生态文化融入,全力打造美丽城乡、美丽经济、美丽生态、美丽生活、美丽事业协调发展的“五美遂昌”,实现特色产业富民、优越生态惠民、生态文化兴城,引领山区生态时尚。

(一)以生态理念为引领,全面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

坚定生态发展理念。以生态理念为主导,生态环境优化为基础,生态产业培育为重点,生态文明建设为方向,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全面凸显生态的核心价值,打响县域生态品牌。2015年,全县干部大会提出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在争创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中走在全市前列,县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遂昌县委关于制定遂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建设美丽城乡、美丽经济、美丽生态、美丽生活、美丽事业协调发展的‘五美遂昌’,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的关键是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根本是坚持生态第一责任;2016年县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遂昌县洁净乡村建设巩固提升方案》;2015年遂昌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 28次会议审议批准了《遂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42025年)》,提出立足遂昌生态建设的成效及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力争通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等五大体系建设,将遂昌打造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低碳型、生态宜居型和科学创新型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遂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生态规划为先导,全面夯实政策和技术支撑

科学规划是确保遂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顺利创建的指引和方向。我县始终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政策为驱动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规划、政策的编制实施工作,先后组织编制了《遂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4-2025年)》、《遂昌县环境功能区划》、《遂昌县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遂昌县龙鼻头断面水质保持方案》、《遂昌县生态工业“十三五”规划》、《遂昌县乌溪江综合治理规划》(2015-2025) 、《遂昌县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规划》、《遂昌县水域保护规划》、《遂昌县畜禽养殖行业污染防治规划》和《循环经济示范县发展提升规划》等生态规划,基本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环保规划体系,为我县绿色发展及时提供了科学、合理、前瞻的理论依据。同时,县委县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遂昌县龙鼻头断面水质保持方案》、《遂昌县治污水实施方案(2014-2017年)》、《遂昌县大气污染防治十大工程实施方案(20142017年)》、《遂昌县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遂昌县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方案》、《遂昌县洁净乡村建设巩固提升方案》、《“811”美丽遂昌建设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为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优化生态环境

生态是遂昌参与区域分工合作、谋求跨越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我县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基础性、优先性位置来抓,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811”美丽遂昌建设行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公众满意度逐年提升。

一是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决不把污泥浊水带进全面小康社会”战略部署,投入治水重点建设项目资金17.6亿元,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重点河段以及“三溪”综合治理项目、重点区域排水管网建设、饮用水源保护、水质卫生监测能力建设、供水支管网改造、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建设等项目,推进重点行业污水处理技术改造,深化石材加工行业、畜禽养殖行业、竹制品加工行业等污染整治,2016年又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回头看”和“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清三河”反弹隐患拉网式排查专项行动、县城餐饮等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劣V类水治理等行动,在全市率先完成729个小微水体“一点一策”建档工作,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并启动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城乡污水处理实现PPP运营模式,县内6家竹制品加工企业主自筹投入400余万元资金聘请第三方建设炭化水处理设施,城区499家餐饮店、14家洗车美容店等完成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全力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保卫战和持久战。

二是稳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以打造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低碳型、生态宜居型和科学创新型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主要目标,以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业废气污染整治、城乡废气治理等为主要抓手,我局从2014年开始,坚持源头治理、综合防治,全面实施燃煤控制、能源控制、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机动车污染控制、交通运输污染控制、废气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控制、农业污染控制、矿产污染控制、大气应急预案等十大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截至目前,施工工地全部落实“六个”100%落实扬尘管理,建成天然气中压管网14公里,淘汰黄标车1717辆,淘汰燃煤锅炉80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36%

三是积极筹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以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出发点,我县积极做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制定《遂昌县2016年度重金属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通过淘汰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去产能、推行清洁生产、鼓励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发挥市场作用、完善激励政策等措施,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2016年底,对57家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了空间位置遥感核实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管理,经过一次性处理的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运至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置。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积极配合市级做好危险废物信息化监控平台建设和联网监控,截至目前,浙江遂昌汇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获批危废经营许可证,排查危废存量清零企业6家,这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地方相关类别危废处置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是切实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围绕改善城乡环境目标,结合“六边三化三美”和“五水共治”工作,出台《遂昌县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方案》《遂昌县洁净乡村建设巩固提升方案》,将我县垃圾清运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户村收集、乡镇监管、企业清运、县级处理”的垃圾清运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乡、村两级日常保洁、监管、奖惩考核等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实现洁净乡村工作整改提升同时,2013年开始,投1.52亿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其中中央环保补助资金6069万元),对全县20个乡镇(街道)共72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整治村生活污水受益率超过8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生活有机垃圾基本无害化处理,村级污水设施全部移交第三方运维,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的目标。2016年底,我县2015年和2016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通过省环保厅验收。去年,我县还获得中央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加强湖山湖遂昌县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全县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我县河长制工作在2016年全省钱塘江流域河长制工作会议上得到副省长熊建平的肯定。

五是全面实施美丽林相建设。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作为浙江省的重点林区县,我县把统筹和实现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科学利用、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相继出台了《遂昌县林木资源限制采伐工作方案》、《遂昌县美丽林相建设总体规划(2016-2035年)》、《遂昌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林木采伐总量控制17万立方米以内,全县1.3万余个公益林中非林地图斑和296个县间重叠图斑的矢量数据得到修正完善,进一步提高我县公益林矢量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我县推进以遂昌国家森林公园、重点公益林为家底的森林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进美丽林相建设,累计完成林相改造面积24.6万亩,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6.162万余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2个,市级绿化示范村76个,2015年我县被列为全省珍贵彩色健康森林示范县,并开展了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创建和白马山森林旅游养生度假区建设。目前全县重点公益林总面积达到223.6万亩,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二位。

(四)以三改一拆行动为契机,打造美丽环境升级版。

加大“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 推进力度,全力推进生态环保和县域环境优化,深入挖掘风景线两侧区域特色和内涵,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精品工程,重点打造花样乡村和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让美丽生态真正成为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演进的原动力。近年我县加强主题策划,营造特色韵味,启动休闲桃溪美丽乡村风景线,拓展延伸口根竹口至坝头、石练淤溪至南尖岩两条美丽乡村风景线,重点打造北界镇淤弓村、应村乡桃溪村、应村乡应村村、高坪乡高坪新村4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和5个美丽乡村一般村,创建石练镇黄皮村、淤溪村、大茂坑村,王村口镇石笋头村4个块状化布局精品村,着力提升沿线和精品村庄整体形象。目前,我县累计拆违总量达230多万平方米, 完成拆违任务的252%,累计“三改”面积389万平方米,完成任务的292%

(五)以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全面激活生态竞争力

立足小山村,发展大产业,着眼于转型发展,以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生态化发展之路,初步构建了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经济发展格局。

一是强势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依托和挖掘山水、文化、环境资源,着眼于“全县是个大景区”的工作定位,依托全国独有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五行遂昌,一诺千金”县域形象品牌,乡村休闲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力开展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遂昌县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全国首家股改上市的县级国有旅游类企业。在全省旅游系统首先创新开展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加快景区提升进度,2016年实施旅游建设项目27个,遂昌金矿创5A资源价值评价提请省级初评,千佛山三期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南尖岩景区开展国家生态旅游区创建,王村口启动浙西南红色小镇建设争创3A级景区,独山古寨开展创3A,长濂旅游区启动创4A。目前,我县成功打造了四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五个3A级旅游景区,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高等级景区数量位列全省前列。同时,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编制出台《遂昌县民宿服务规范》,开展特色民宿评定工作,推出“芷有一间·湖畔”、洞源壹号、忘忧谷壹号等一批特色精品民宿,遂昌成为浙江职工疗休养胜地,获评2016年中国最美特殊旅游小城称号

二是大力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面对追求健康、崇尚自然的生态文明发展潮流,围绕“乡村、乡野、农耕”等特色元素,遂昌充分依托自然纯净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率先在全国把“原生态”作为县域品牌来培育打造,大力发展以“自然的环境、生态的理念、传统的方式、现代的科技、健康的品质”为目标的原生态精品农业,逐步形成以茶叶、竹业、生态蔬菜、水干果、生态畜牧等为主导,烤薯、中药材、食用菌、油茶、杂交水稻制种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同时,通过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无害化回收,促进我县农业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率先与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牵手”“联姻”,促进原生态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建成淘宝网全国首家县级馆“特色中国·遂昌馆”,“赶街”模式在12个省32个县落地推广,荣获全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农村电商强县创建先行县等称号,遂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淘宝第一县”。建立县、乡、生产经营(农资经营)主体的三级追溯网络,建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首创绿色惠农卡制度,完善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系统,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主要农资商品进入数据库。2015年我县被浙江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016年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建成2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5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以及4个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三是全面提升低碳生态工业。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以“生态、低碳、循环”为价值取向,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节能减排要求,全面实施“811”美丽遂昌建设行动、振兴工业“三区共竞”三年行动、“腾笼换鸟”、“百名局长帮百企”活动,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着重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将妙高范围老园区直接划归经济商务局管理,原工业园区搬迁到龙板山区块就近办公,形成妙高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区、龙板山高新技术区和石练镇健康产业区三个区域,以此激活园区发展潜能、增强造血功能,打造功能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差别发展、错位竞争的“三区”格局。着力培育“三名”企业,加快电商小镇建设,落实生态工业产业基金对企业的金融扶持,积极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完成新增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 2016年遂昌农村电商创业小镇被省政府列为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六)以生态机制创新为重点,全面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建立健全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遂昌建设工作机制,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经常听取生态环保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生态环保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将生态环保工作列入乡镇部门工作考核“一票否决”,考核所占分值在各考核部门中也位居前列,发布全市首个《遂昌县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操作规程(试行)》,率先把自然资源资产纳入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干部责任审计,将美丽遂昌、洁净乡村、“五水共治”与干部政绩直接挂钩,为全面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县人大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法检查和环境保护工作检查指导,县政协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的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县美丽办做好综合协调,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县上下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不断得到深化,形成了县委重视、政府主导、人大监督、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有效地保障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持续、深入推进。

(七)以繁荣生态文化为主线,全面浓厚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以文化软实力提升激活生态竞争力,深入挖掘、弘扬、提升生态文化、产业文化、节庆文化、志愿者文化、农耕文化等,全力实施文化繁荣工程,倡导“健康、快乐、休闲”的乡村低碳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引领休闲消费时尚。通过全方位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宣传和社会宣传实践活动,极大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环保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不断得到提升,参与生态创建的氛围日趋浓厚。

一是积极营造生态宣传浓厚氛围。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简报、横幅、标语、微博、微信、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媒介,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在重要交通出入口、饮用水源地等重要位置树立大型生态环保公益广告宣传牌;在各乡镇、村显眼位置设置生态环保固定宣传牌;在中国·遂昌门户网站、遂昌环保微信公众号全面推进网上宣传和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在县广播电视台、《钱瓯遂昌》等媒体上开设宣传专栏,在“中国·遂昌”政府门户网上开辟生态环保频道,广泛宣传生态环保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中去。

二是全面开展生态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六·五进村入企”服务宣传活动、行业环保规范及环保法律知识培训、“低碳生活进校园”活动、生态环保百场数字电影下乡、“美丽遂昌生态油画展”、小学生“蓝天自造”活动、生态环保宣传进社区书画展和市民倡议签名活动、首个丽水“生态文明日”公益晚会、微信朋友圈环保知识有奖问答、企业环保法律法规培训平台建设等活动,让广大群众亲身感受生态环保的浓厚氛围,自觉树立现代、文明的生态环保理念。切实加快环保志愿者组织建设,成立了450人组成的全市首支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队伍,涌现了护渔、护林、环保志愿者队等各类民间环保组织200多个,在全县上下大力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生态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当地的乡风民俗之中。

三是持续举办生态文化节庆活动。自然生态是基础,人文生态则是灵魂。我们始终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加快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遂昌注重汤显祖文化、好川文化、贯修文化、晚明文化、红色文化等众多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形成了以浙江省重点扶持的文化节庆活动——汤显祖文化·劝农节为龙头,金竹原生态山茶油开榨节、北界红缇节、高坪高山杜鹃节、大柯生态摄影文化节、小岱生态文化节、龙洋茶园礼树节等20多个节庆活动为支撑的特色乡村文化品牌,举办2016年汤显祖文化节暨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400 周年纪念活动和中英文化交流活动,加快汤显祖文化街区、戏曲小镇、竹炭文化休闲观光园区和民俗文化养生产业园建设,统筹推进生态文化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汤显祖文化的协调发展。同时,积极拓展和丰富“生态+旅游+”新业态,把遂昌打造成以“健康、快乐、运动、养生”为主题的“人人向往的玩城”,召开首届集运动、养生、体验、环保于一体的全民生态运动会,倡导召开了2014中国生态体育论坛,北京中世奥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和县政府签署了《共同建设绿色生态休闲城市战略合作》协议,遂昌被授予生态休闲体育文化城市,生态体育成为我县乡村休闲养生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通过各种富有成效的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宣传遂昌优越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进一步提升生态文化内涵,助推生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下步打算

虽然我县的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但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及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作为生态屏障地区,下游地区对源头生态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难度与日俱增,作为浙江26个相对落后县之一,县级财政相对困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所需的大投入仍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洁净文明习惯养成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县级环保监管部门内设机构和队伍力量薄弱,编制严重不足,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和设施设备不足,难以跟上日益加重的生态环保工作任务等。

下步,我县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五美遂昌”的建设目标,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为抓手,构建最有力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探索最优的生态产业结构体系,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民生幸福指数,始终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前沿。

(一)全面实施“811”美丽遂昌建设行动,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围绕“美丽浙江”和“五美遂昌”建设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811”美丽遂昌建设行动方案》,扎实开展绿色经济培育、节能减排、“五水共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改一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屏障建设、灾害防控、生态文化培育、制度创新等11项美丽遂昌建设专项行动,切实实施《遂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扎实开展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建设,加强环境准入与产业政策的有机结合,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生态文化宣传,倡导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环境质量提高与改善民生需求相适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二)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全力打造中国洁净乡村品牌。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结合遂昌实际,健全完善“环保部门主导、乡镇辖区负责、各部门主动融入”的农村大环保体系,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着眼于建立长效、打造品牌、提升素养、培育产业,大力推进洁净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全面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进一步健全完善河道保洁、河道采沙、水域占用和渔业管理“四位一体”的河道管理新机制,做好钱塘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良好湖库项目实施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切实推进河长制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出台相应的考核及管理办法,全面实现河长制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切实加强规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9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场粪便利用率达到95%以上,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三)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不断扩大生态屏障建设成果。结合森林抚育、“六边绿化”和“珍贵彩色健康森林示范县”,进一步加强美丽林相建设,切实加强全县223.6万亩省级以上公益林管理,启动公益林精品园建设,逐步实施公益林分类补偿。继续加强林木采伐、林地保护管理、森林消防网格化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各项工作。加强钱塘江、瓯江流域源头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加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重要湿地的保护,有效遏制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趋势。积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强化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做好露天开采矿山边坡整治、复绿及景观修复工作。

(四)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推进遂昌和谐跨越式发展。依据遂昌县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行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推动形成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围绕重点产业培育,着力构建具有遂昌特色的循环型产业链,逐步形成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加强循环经济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加强冶炼、化工、造纸等产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资源环境管理平台建设、辖区内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推进辖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领域中央预算内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深化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试点创建工作。推广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原生态有机农业,以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快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村和有机饭店、有机企业建设,全面限制合成化肥、农药、植物激素使用,基本控制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发展以原生态精品农业为引领的有机生态农业,着力建设全国著名的有机产业示范县。进一步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特色和档次,深化各旅游景点和全县农家乐的环境治理,加大力度规范农家乐的发展,促进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互促共进,将遂昌真正打造成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区域乡村休闲旅游的引领区、生态富民的示范区和科学跨越的先行区。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