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认真落实有关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特点
(一)农业经济发展加快。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1%。分行业看,农业增加值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林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2.2%;牧业增加值396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2%;渔业增加值554万元,同比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85万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1%。其中第二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4亿元,可比增长7.0%。由于二季度的春茶产量有较高的增幅,上半年增加值比一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农林业进一步发展。夏播面积略有上升。全县夏季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94万亩,同比增长4.6%。种植结构呈现“四增三减一持平”态势,其中粮食、中草药材、果用瓜和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增加;油料、花卉苗木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略有减少;甘蔗与上年同期持平。
粮食生产有所增长。夏播面积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73万亩,同比增长5.2%,其中,谷物种植面积1.49万亩,增长5.6%;谷物中,早稻(含制种)、玉米和其他谷物(主要是山稻谷)种植面积分别为3356亩、1.06万亩和999亩;豆类种植面积2万亩,增长6.6%;薯类种植面积1.24万亩,增长2.5%,其中蕃薯面积1.14万亩,增长2.3%。上半年粮食春夏播种面积合计6.3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781亩,增长2.9%。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优。茶叶实现增产增收。茶叶是最大主导产业,占农业的近30%,也是我县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今年随着新摘茶园的投产,加上天气良好,茶农加强管理,春茶产量达5573吨,比上年同期增加763吨,增幅15.9%。中草药材等特色作物保持较快增长。近年来,遂昌县通过加快休闲旅游,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将全县培育成旅游养生基地的同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另一方面中草药材中的三叶青、青钱柳、覆盆子、元胡、浙贝等效益较好,有利于农民增收,部分药材品种可林下、田间、茶叶地里套种,不影响甚至有利于其他农作物生长,也有利于生态保护。2017年中草药材夏季种植面积为3375亩,增加766亩,增长29.3%。
林业生产平稳增长。毛竹采伐量和竹笋产量均保持一定的增幅,木材采伐量每年逐步减少,但季度之间不平衡。
(三)畜牧业生产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县生猪出栏4.68万头,同比减少10.7%,比一季度降幅收窄5.6个百分点;牛出栏1508头,减少14.2%,环比降幅收窄9.4个百分点;羊出栏0.21万只,增长10.5%;家禽出笼15.04万只,下降8.3%,比一季度收窄14.7个百分点;禽蛋产量592吨,同比增长1.2%。肉类产量4551吨,同比减少10.6%;其中:猪肉产量4057吨,同比减少10.7%,牛肉产量233吨,同比减少13.7%,禽肉产量218吨,同比减少8%。毛猪收购价格回落。去年上半年,毛猪收购价格突破20元/公斤后,开始回落,今年一季度17元/公斤,二季度已回落至15元/公斤。环保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剿灭劣V类水”、“三改一拆”等措施加大,规模养殖户增设环保设施,散养户大多因整治而退出。
(四)渔业养殖有所增长。在上年保护饮用水源,乌溪江库区整治投饲料网箱养殖后,我县积极推广稻田养鱼,加强石蛙等特种养殖,上半年,水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5.7%。
(五)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县在原有茶叶、竹业和高山蔬菜主导产业上,探索发展特色水果(葡萄、猕猴桃等)、中草药材(三叶青、青钱柳等)、食用坚果(香榧等)、畜禽水产(养蜂、稻田鲤鱼)等新型生态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经济目前在生产经营、市场价格等环节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农产品种植规模化与加工能力滞后并存。遂昌生态良好,具备农业发展的先天优势,但受山区地形、农村居住分散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小、散、弱现象仍比较普遍,集中程度不高,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
二是畜牧业“淘汰”和“培育”脱节显现。近两三年来全县为了通过“剿灭劣V类水”、“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措施,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工作成效显著,规模养殖户均并实行了限养,淘汰许多散养户。与此同时,畜牧业生产呈现“出栏减、存栏更减”的态势,存栏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我县近年来生猪存栏更是屡破新低,畜牧业生产也是逐年低落,增长乏力。
三是农村劳动力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茶叶集中采摘期间,人员短缺和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
三、几点建议及全年发展趋势预测
如天气较好,农民加强管理,茶叶、毛竹笋、蔬菜等主导产业保持快速或稳步增长,畜牧业生产降幅进一步收窄,全年增加值增幅将完成全年目标。
(一)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品种结构。
建议农业专家要充分利用网络综合性信息平台上的农产品供需、价格等大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节奏。同时,引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建立健全投资动态监管,鼓励工商资本与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合作经营,发展具有遂昌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推动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质量发展,重点是茶叶、竹笋等形成品牌化经营;积极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加快青钱柳、三叶青等中药材种植;加大蔬菜产销动态监测,引导农民科学种植,促进蔬菜稳步增长;切实做好畜禽养殖各项措施的落实,积极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推广稻田养鱼。
(二)以政策为手段,发展现代畜禽养殖业。
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现代畜牧养殖场发展个数和选址,按照场区布局合理、生产全程清洁、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要求,推进生态牧场建设。同时,畜牧养殖业生产不能只拆不建,要加大对现代畜牧业养殖的政策扶持,对于万头养猪场等大型养殖场的建设,要实行“绿色通道”。通过增加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养殖,推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民增收和市民日常畜禽产品消费。
(三)以增收为方向,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
一是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多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业大户,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居民生活,鼓励外出青壮年返乡就业,投身于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自然灾害能力;三是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多开展点对点技能培训,有效实现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