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要求申报市级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的通知
遂昌县人民政府云峰街道办事处
关于要求申报市级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的通知
各行政村:
根据《中共遂昌县委遂昌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遂委发〔2013]19号)等文件精神,请各村根据实际,认真组织申报,现将云峰街道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学习。
附件:云峰街道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示范乡镇创建实施方案
遂昌县人民政府云峰街道办事处
附件:
云峰街道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示范乡镇
创建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云峰街道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支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根据《丽水市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做好2019年度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912”工程创建项目申报的通知》(丽农生态办[2019]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遂昌县云峰街道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云峰街道紧紧抓住长三角消费转型升级需求与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茶业、畜禽养殖、粮食产业、大棚蔬菜、鸡心李五大主导产业和食用菌、猕猴桃、竹业三大特色产业,加快提升我街道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水平。培育一批质量保障、文化传承、功能多样的原生态精品农产品与农业休闲养生产品。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与农产品有效供给得到有机融合,市场竟争力得到明显加强,走出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精品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绿色化”的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20年,基本形成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实施内容
发展5大主导产业和3大特色产业,2家市级原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合作社;6个原生态精品示范基地、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4个原生态精品农业产品;实施基地千亩千万元计划,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实现生产基地规模有新增长、效益有新提高、品牌有新亮点、产业有新发展。
1.创建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体系。全面推进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走农业差异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努力构建生态精品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和休闲养生农业体系,逐步形成“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环境友好”的生态精品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培育一批标准化、基地化、产业化、品牌化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带、产业群和产业主体,以及“质量保障、文化传承、功能多样”为体的生态精品农产品、休闲养生产品和农业文化产品,“三品”认证率达到60%,农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培育生态精品农产品农民经纪人和网络营销队伍,举办多种形式的生态精品农产品宣传推荐和节庆活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制度,提升营销水平。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生态精品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精准作业技术等在农业的应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精品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绿色化”的丽水特色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农户1000户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2.创建生态精品农业示范街道。根据街道实际和特点,创建“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的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基地2-3个,培育一批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具有示范带动效益的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传统特色农产品,引进发展新兴农产品,挖据生态精品品种和传统农耕文化,培育一批“质量保障、文化传承、功能多样”为一体的生态精品农产品与农业休闲养生品牌产品。构建“三位一体”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示范应用精准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鼓励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和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发展休闲养生农业、创意农业,创建农业文化名乡。建立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等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合作社(示范企业)3家、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6家、生态精品农产品(基地)14个以上。
3.培育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合作社。以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创建主体,培育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生产经营实体,合作社员达到500人以上,有产地环境良好、相对连片集中、有一定规模面积的生态精品农业自营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开展生态精品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培育有品牌、有包装、有质量保障的生态精品农产品与农业休闲养生产品,农产品精品率达60%。对重点农产品建立起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制度以及农产品产地编码、生产过程记录、农产品标识管理等产品质量追溯机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合作社年销售额达到800万元以上。
4.培育生态精品农业大学生创业典型。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经营的大学生创业者,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高职)以上学历,年龄35周岁以下,以大学生创业者身份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其创办合作社被列入县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职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法人代表、农场场长或承包户主、承包土地期限在5年以上并签订规范化承包(土地流转)合同。带头示范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培养有知识、懂技术、讲诚信、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有产地环境良好、相对连片集中、一定规模面积和产品具有特色品牌的生态精品农业自营种植(养殖)基地,推行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品特色明显,营销品牌化。年创业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5.培育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培育主体是专职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主体法人代表、农场场长或承包户主(具体规模标准由县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制订),承包土地期限在5年以上并签订规范化承包(土地流转)合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管理规范,营销品牌理念较强,有特色产品,推行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具备现代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素质,带头示范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积极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有产地环境良好、相对连片集中、一定规模面积和产品具有特色品牌的生态精品农业自营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家庭收入80%以上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年创业收入10万元以上。
6.培育生态精品农产品(基地)。培育产品为茶叶类、水果类、畜禽类、渔业水产类、粮油食品类等生态精品农产品。产品特色明显,有品牌,有包装,市场畅销,有一定生产规模,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明显高于常规品种,经济效益高.产品须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以上等级认证,深加工农产品须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以上等级认证(通过“三品”认证产品均在有效期限内)产品获得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举办的农博会、森博会、茶博会、渔博会等展示展销活动金奖且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可以直接参加评选认定。
7.带动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农户。通过开展创建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培育示范企业(合作社)、大学生创业典型、生态精品农产品(基地),进一步推进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引导资源进入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农民就业。
三、实施计划
继续注重产业发展与培育,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及项目支持,加快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支持水稻、蔬菜、茶叶、食用菌种植生态化和特色种养产业、中药材的产品探索、挖掘,对特色产品的外包装进行设计统一,强化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向旅游产品的转化,增加其附加值。继续鼓励农家乐(民宿)的开办和精品民宿的创建、提升,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加大旅游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游客集散中心、红军食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启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形成多种产业融合为大旅游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带动农民增收,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四、措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认识,建立推进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农技人员.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列入工作目标考核,乡政府成立云峰街道推进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原生态精品农业推进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把创建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培育示范企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大学生创业典型、生态精品农产品(基地)同农业“两区”建设紧密结合,建立相互融合、相互推动的工作机制和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
2.落实扶持政策。要认真贯彻落实《遂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发展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加强宣传,将扶持政策作为推进原生态精品农业的重要抓手。积极申报争取市级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大学生创业典型等),乡政府财政每年安排补助资金10万元,对获得市级认定的,给予一定的以奖代补资金支持。
3.加强宣传推广。加强对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宣传推广,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理念,普及原生态精品农业知识,加强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原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创建的水平和能力。要加快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的技术引进和攻关,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示范应用精准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全面推广先进的原生态精品农业实用技术,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要不断总结宣传原生态精品农业成功做法和经验,扩大示范创建的带动效应,要加大示范创建的推进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层次的示范创建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全社会共同推进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