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遂昌县2020-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函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
现将《遂昌县2020-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印发给大家,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
(此件公开发布)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3
第二章遂昌县基本情况及秸秆资源分析....................... 4
(一)秸秆理论资源量................................. 6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目标......................... 9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5
(一)指导思想...................................... 15
(二)基本原则...................................... 15
第四章五化利用产能规划和建设内容........................ 17
(一)五化利用产能规划.............................. 17
(1)秸秆还田利用产能--还田率不低于50%......... 18
(2)秸秆肥料化利用产能--离田肥料化利用不低于9600吨 19
(3)秸秆饲料化利用产能--饲料化利用不低于7800吨 19
(4)秸秆燃料化利用产能--燃料化利用不低于6500吨 19
(5)秸秆基料化利用产能--基料化利用不低于7800吨 20
(6)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年收储30000吨能力.... 20
(二)建设内容...................................... 21
1.秸秆还田利用工程............................ 21
2.秸秆肥料化利用工程........................... 22
3.秸秆饲料化利用工程.......................... 24
4.秸秆能源化利用工程.......................... 25
5.秸秆基料化利用工程.......................... 25
6.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工程...................... 26
(二)实施进度...................................... 28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28
(一)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28
1.投资估算.................................... 29
2.资金筹措.................................... 30
(二)效益分析...................................... 30
1.经济效益.................................... 30
2.生态效益.................................... 30
3.社会效益.................................... 31
第六章保障措施.......................................... 31
(一)组织领导保障.................................. 31
(二)政策保障...................................... 32
(三)技术保障...................................... 33
(四)社会保障...................................... 34
本规划名词释义.......................................... 35
附件1 遂昌县主要农作物秸秆分布图
附件2 遂昌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图(2020-2025年)
前 言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美丽浙江,重点推进“六大行动”,其中第六条即为“控制农村废气污染。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实施监控。加快推进秸秆及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到2020年,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浙江省级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要求达到98%以上。 为推动遂昌县农业生态绿色发展,争创省级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和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0年第二批中央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的通知》(浙财农【2020】37号)等文精神,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加快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建设五美遂昌,特编制遂昌县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20-2025年)。 编制依据: 1.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1号) 2. 《关于全面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9】20号) 3. 《关于印发编制“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6〕2504号) 4.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省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处理利用技术导则》(农生态(生)(2017)9号) 5. 农业部办公厅推介发布《秸秆农用十大模式》(农办科(2017)24号)的精神 第一章 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天然可再生资源,每年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粮油、水果、蔬菜等生活所需外,还剩下大量秸秆,这些秸秆是农业废弃物,但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来源:秸秆可以提供氮磷钾资源替代部分化肥;秸秆可以代替部分牧草发展草畜动物养殖;果枝类秸秆热值在2200大卡左右,是宝贵的燃料来源;还有些秸秆则是生物制药、土壤调理剂、工业制品等的重要原料来源。秸秆综合利用就是从秸秆自身价值出发,在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等五个方向合理开发利用秸秆,把农业废弃物变成为人类可利用资源,从而替代并保护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 遂昌县2020年秸秆全量化利用实施方案,提出了近五年秸秆开发利用方向和总体目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好秸秆综合利用产能建设,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及体制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破解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和难点问题,有利于促进遂昌县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长效运行,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对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二章 遂昌县基本情况及秸秆资源分析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处钱塘江、瓯江之源头。东倚武义、松阳县,南邻龙泉市和福建浦城县,西接江山市,西北与衢州市区接壤,北和龙游、金华市区毗连。东西最大距离约78.7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66.6公里,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2.56万公顷,占88.83%,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县之称。总人口23.1万,辖2个街道、7镇11乡,203个行政村,7个城市社区。 遂昌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近年来,遂昌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美丽城乡、美丽经济、美丽生态、美丽生活、美丽事业建设,茶叶、竹业、生态蔬菜、生态畜牧业、水干果五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杂交水稻制种、中药材、油茶、食用菌、甘薯五大特色产业做精做优。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 2 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 6 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 4 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 11个。2019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 19.4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9 元。先后入选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全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单位,先后获中国竹炭之乡、中国菊米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2019年4月获全国县城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绿色惠农卡”平台获全国县城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创新项目”。 遂昌县是丽水市委提出的“一带三区”中的乡村振兴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2019年4月成为浙江省第一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县。2017年遂昌县引进了陈宗懋院士建立“遂昌县茶叶技术推广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先后出台了《遂昌县发展健康农业政策》、《遂昌县振兴茶产业行动计划》、《关于加快集聚人才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根据2019年遂昌县种植业统计年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67580亩,其中薯类种植面积25095亩,早稻种植面积2955亩,单季稻种植面积51165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达12000亩,油菜种面积8010亩,玉米种植面积29580亩,豆类种植面积33795亩。遂昌县2019年按乡镇种植面积统计表见表1。 表1:遂昌县2019年按乡镇种植面积统计表 (单位:亩) 乡镇 (街道) 油菜 水稻 玉米 豆类 薯类 茶树 葡萄类 桃李类 柑橘类 总计 妙高街道 1254 3704 1490 1346 2487 10170 930 1230 260 22871 云峰街道 2880 10468 1763 3324 2295 10325 260 1980 380 33675 新路湾镇 1834 8018 2378 3140 2763 5951 350 280 52 24766 北界镇 1008 4683 468 1160 740 2824 3080 260 190 14413 金竹镇 4780 4574 3217 7678 6453 10000 86 0 0 36788 黄沙腰镇 452 1360 1645 2947 5654 3650 360 160 110 16338 石练镇 227 5500 1423 867 1617 16465 940 430 180 27649 大柘镇 185 9462 501 608 1238 21202 0 0 0 33916 王村口镇 1294 5131 1493 2169 3003 3330 0 280 0 16700 三仁乡 952 4007 424 500 948 9469 390 470 350 17510 湖山乡 1070 2536 1267 2430 1238 10444 320 120 3153 22578 应村乡 629 4110 616 1857 1316 745 1020 720 0 11013 高坪乡 0 1333 598 1040 1999 496 210 670 160 6506 龙洋乡 284 1587 1286 1399 1426 1900 35 0 0 7917 西畈乡 285 634 1162 1155 1019 2303 155 0 0 6713 焦滩乡 40 211 553 884 1395 6029 0 830 0 9942 濂竹乡 122 1811 533 1029 1351 1320 30 0 0 6196 蔡源乡 59 1712 1089 1790 2486 4900 1784 330 0 14150 柘岱口乡 30 1176 1505 1588 4804 3500 1920 0 0 14523 垵口乡 218 3360 798 889 1170 3000 120 0 0 9555 总计 17604 75453 24209 37801 45304 128023 11990 7760 4835 352979 根据2019年遂昌县农作物播种面积和谷草比推算遂昌县油菜水稻秸秆可收集量约28730吨,玉米、豆类、薯类可收集秸秆约23244吨,其他谷物可收集秸秆约939吨,可收集秸秆资源总量约52915吨。茶树修剪后的秸秆全部用于还田及覆盖除草,属于不可收集秸秆;果枝修剪后农户用作薪材,不列入秸秆综合利用范围。遂昌县主要秸秆理论资源分布统计见表2。 表2 遂昌县主要秸秆理论资源分布统计表 作物名称 全县面积 (亩) 亩产秸秆量 (吨/亩) 可收集秸秆量 (吨) 主要特征 总量前四乡镇 油菜 8010 0.2 1172 灰分高 云峰、金竹、新路湾、大柘 水稻 66120 0.48 27558 灰分高 玉米 29580 0.38 10125 高粗蛋白 金竹、黄沙腰、柘岱口、新路湾 豆类 33795 0.27 7925 高粗蛋白 薯类 25095 0.22 5194 高粗蛋白 其他谷物 3720 0.25 939 木质素化高,热值高 大柘、石练、湖山、云峰、妙高、金竹 理论秸秆资源量 52915 注:此数据为鲜秸秆重量 遂昌县油菜水稻机械化程度高,除个别高海拔山区外,基本具备机械化收种条件,秸秆可收集率较高,杂质少;玉米、薯类作业基本靠人工,也有较高可收集率,杂质少;豆类主要是菜豆类,需要竹竿攀缘,缠绕复杂,收集靠人工,效率较低,杂质含量较高,如竹竿、塑料绳等,利用难度较大。 从种植结构和秸秆资源分布看,云峰街道、金竹镇、新路湾镇、大柘镇这4个乡镇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均过万亩,秸秆产生量占全县粮油秸秆资源总量的42.69%;金竹镇、黄沙腰乡、柘岱口乡、新路湾镇、云峰街道、王村口乡等6乡镇一年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均在5000亩以上,一年生经济作物秸秆产生量占全县经济作物秸秆总量的55.01%;多年生果树种植主要集中在北界镇、应村乡、蔡源乡、柘岱口乡,这四个乡镇果枝秸秆占全县果枝秸秆总量的65.09%。遂昌县秸秆资源具有明显的乡镇聚集分布特征,这也为遂昌秸秆收储运、产能利用布局奠定了方向。 按秸秆理化属性来分类,大致可分为灰分类秸秆、粗蛋白类秸秆和木质类秸秆。油菜、水稻秸秆总养分约1%-2%,灰分约8%-12%,属于灰分类秸秆,占遂昌秸秆总量约54.29%,肥料化、基料化利用比较合适;玉米、豆类、薯类秸秆粗蛋白含量在8%-16%之间,属于粗蛋白类秸秆,占遂昌秸秆总量约43.93%,饲料化利用比较合适,需要重点关注鲜秸秆含水率及杂质情况,以及菜豆秸秆农残指标;重修剪茶树秸秆、果枝木质化程度高,热值在2200大卡以上,属于木质类秸秆,占遂昌秸秆总量约14.41%,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比较合适,优先发展基料化、燃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时需要明确秸秆农残指标。 从秸秆五化利用市场竞争力来看,基料化利用具有投入低、周期短、市场波动大、有技术壁垒、毛利率高等特点,适合有技术、市场等方面经验,善于精细化管理的主体;饲料化利用具有成本低、投入低、毛利率中等,适合熟悉草畜动物养殖的山区百姓;燃料化、原料化利用具有投资较大、环节多、管理要求高、毛利率高等特点,适合有资金实力、有管理优势的企业;肥料化利用具有投入低、周期短、有政策托底、回报稳定等特点,适合熟悉农资农技行业的企业。 1、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2019年遂昌县可收集秸秆总量约52915吨,秸秆综合利用量50285吨,利用率95.03%,其中山区果园覆盖和直接粉碎还田利用约34236吨,离田肥料化利用约10788吨,还田及肥料化率占85.09%;饲料化利用约2086吨,饲料化率3.94%;燃料化利用约2400吨,燃料化率4.54%;基料化利用约175吨,基料化率0.33%;原料化利用约598吨,原料化率1.13%,秸秆离田利用率约30.33%。目前遂昌秸秆利用呈现直接还田比例高,离田利用率低的特点,也反映出遂昌县秸秆五化利用产业薄弱。 2、秸秆综合利用目标 以遂昌2019年秸秆资源量和综合利用率为2020-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比较基准,逐步提升秸秆收集率和五化利用能力。 总体目标:争取2020年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指标,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至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 2020年遂昌县全年收集秸秆约5.5万吨,规划利用秸秆5.24万吨,秸秆利用率95.2%及以上,其中直接粉碎还田(含山区果园覆盖)约2.55万吨;离田肥料化利用约0.78万吨;饲料化利用约0.52万吨;燃料化利用约0.55万吨;基料化利用约0.65万吨;原料化利用约0.19吨,秸秆离田率48.82%,相比2019年秸秆离田率30.33%,离田能力提升50%以上。 至2025年,全县可收集秸秆资源总量约5.8万吨,规划利用秸秆约5.69万吨,秸秆利用率目标98%以上,其中饲料化利用约0.78万吨;燃料化利用约0.65万吨;离田肥料化利用约0.96万吨,直接粉碎还田(含山区果园覆盖)2.34万吨;基料化利用约0.78万吨;原料化利用约0.19万吨,实现秸秆离田利用率57.93%。 通过秸秆全量化利用产能建设,改善并优化秸秆利用结构,在稳定秸秆科学还田基础上,提升秸秆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料化等利用比重,集约化收集利用秸秆资源,促进秸秆资源生态循环利用,助力五美遂昌建设。遂昌县秸秆五化利用2019-2025年对比见表3。 表3 遂昌县秸秆五化利用能力2019-2025年对比表 年份 可收集秸秆总量 综合利用量 (吨) 利用率 1肥料化占 其中直接还田占总量 2饲料化占 3基料化占 4燃料化占 5原料化占 2019 51925 50285 95.03% 85.09% 64.70% 3.94% 0.33% 4.54% 1.13% 2020 55000 52400 95.2% 60.49% 46.38% 9.41% 11.76% 10.00% 3.53% 2025 58000 56900 98.1% 56.98% 40.31% 13.33% 13.33% 11.11% 3.33% 实现遂昌县2020-2025期间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优化秸秆五化利用结构,重点推进路径如下: 1)稳定秸秆还田比例,推广科学还田技术。秸秆是土壤有机质的最主要来源,提升地力要求稳定秸秆还田比例,直接还田及肥料化利用占比不低于50%,以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同时秸秆也是病菌和虫卵的载体,秸秆直接还田容易对下茬作物带来的病虫害,需要大力推广秸秆直接科学还田、间接还田等技术,有效降低秸秆病虫害对土壤的影响,降低农药使用量。 2)推广秸秆有机肥使用,力争有机肥企业年利用秸秆近1万吨,年生产秸秆有机肥5000吨以上。2019年遂昌县有机肥销售不到8000吨,通过政策宣传、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等,逐步提升有机肥利用量,2022年争取有机肥推广达到1.5万吨。 3)大力发展秸秆基料化利用。利用现有秸秆资源生产草腐菌,探索扶持利用果园、林地、板栗林等空闲期发展草腐菌生产技术模式。遂昌有可开发利用林下资源近20万亩,发展林下食用菌2000亩,便能拉动秸秆基料化利用10000吨以上,产出食用菌2500吨,产值1000万元,折算每亩林地增加产值5000元。通过林下秸秆基料化利用,不仅实现了秸秆--食用菌--秸秆还田的资源良性循环,而且能够有效增加果农林农收入。 4)扶持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草畜动物养殖。遂昌每年产生玉米、薯类、豆类等秸秆近22000吨,适合作为草畜动物的青粗饲料,因地制宜发展肉鹅、肉羊、肉牛养殖,计划每年饲料化利用秸秆7800吨,增加肉类供给300吨。 5)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研发投入。秸秆综合利用核心问题是成本高,盈利困难,推动秸秆五化利用,需要从产业链着手,通过集约化机械化收储运降低初始成本,科学分析五化利用盈利能力,通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模式,实现秸秆利用产业链共赢。简单依靠财政补贴不能促进五化利用产业长久繁荣,集约化、管理增效、持续创新才是秸秆五化利用产业长久繁荣的根基。 编制遂昌县秸秆2020-2025年综合利用规划,摸清秸秆资源,明确秸秆五化利用重点建设领域,提升秸秆离田利用率,孵化壮大秸秆利用产业链,提升秸秆附加值,实现秸秆升值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和重要资源,秸秆资源化和产业化利用刚刚起步。传统的刀耕火种,使秸秆焚烧和闲置现象在遂昌山区仍普遍存在。秸秆焚烧可以消灭一部分杂草种子和细菌虫卵,燃烧后的草木灰作为有机肥可有效增加土壤肥力。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文件,禁止秸秆焚烧,积极推广秸秆粉碎、催腐快腐还田技术、引导和扶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项目,但是秸秆综合利用离田率低、产业链尚未形成、盈利困难等问题有待解决。 1、利用技术单一 从调查的数据看,除秸秆直接还田占64.70%、制肥占20.39%、饲料化利用占3.94%外,其它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开发利用技术几乎未得到利用与推广。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基本上就是把秸秆放在田里腐烂,没有经过杀虫灭菌、催腐快腐等还田作业环节。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利用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与推广。 2、五化利用水平低,导致秸秆资源浪费 在水稻、油菜等主产区,秸秆量大面广,长期以来对秸秆资源认识不足,资源观念薄弱,加之受农时、技术、劳力、比较效益及传统耕作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低,导致秸秆资源浪费,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焚烧现象时有发生,污染环境,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3、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低 秸秆燃料化(压块颗粒燃料)、肥料化(含科学返田)、饲料化(饲草、青贮饲料)利用途径在技术、规模、经济等基础条件方面还未形成,距产业化发展相去甚远。 4、投入不足,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 遂昌县每年筹集约100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相对于庞大的秸秆资源,财政投入力度弱,加之对秸秆综合利用缺乏长期的政策性扶持,利用秸秆的自觉性没有调动起来,给秸秆综合利用带来了相当的困难。无论省内比较还是丽水市内比较,遂昌财政在秸秆综合利用的专项支出都处于很低的水平,加强财政扶持力度,提高资金补贴额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农户投入,给予政策性信贷扶持,统筹部门资金使用,是建立秸秆集约化、机械化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5、秸秆收储运运营激励机制有待形成 秸秆收储运体系直接制约秸秆五化利用产业发展。秸秆收储运是需要成本的,风险也大,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秸秆收储运体系的建设与形成。目前秸秆收储运主要由镇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运转,如何整合力量,给予激励,是保障收储运能长久运营的重要抓手。 6、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用地困难 秸秆综合利用产能发展,首先要有用地支撑。按照2025年综合利用56900吨秸秆的目标,收储运环节需要土地45亩,燃料化利用需要土地60亩,基料化利用需要土地30亩,饲料化利用需要土地50亩,肥料化利用需要土地20亩,总计五化利用需要土地205亩。没有土地支撑,所有的项目规划都只能是纸上谈兵。遂昌土地资源紧张,如何规划落实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用地,是摆在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前的首要问题。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新阶段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产业化主导方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形成多途径、多层次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遂昌县秸秆资源特点明显,根据秸秆属性和利用价值,因地制宜构建秸秆收储运体系,重点发展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产能,升级原有肥料化、能源化利用产能,培育原料化利用产能。 1.坚持稳定秸秆还田率,推广科学还田技术。考虑到遂昌县的秸秆资源、土壤特点、有机肥、化肥的使用实际情况,全面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行动计划,认真做好秸秆科学还田工程,培肥地力,确保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优势产能。综合考虑各乡镇秸秆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秸秆利用产业,尽快形成发展优势。 3.坚持产业链整体培育开发。统筹编制遂昌县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制定财税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构建区域秸秆综合利用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 4.坚持公众积极参与。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企业和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5.坚持依靠科技支撑。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积极开展试点示范,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按照遂昌县农业主导产业规划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秸秆综合利用以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为主要利用方向,按照秸秆属性特征分类利用秸秆资源,规划建设一批秸秆有机肥加工厂、食用菌基地、秸秆饲料基地,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秸秆利用产能达到3.36万吨,占遂昌县可收集秸秆总量的50%以上。规划秸秆燃料化利用产能0.65万吨,年产颗粒生物质燃料3000吨。 遂昌县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共确定6个重点建设领域,分别开展秸秆还田、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和基料化利用及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遂昌县秸秆五化利用产能规划(2025年)见表4。 表4 遂昌县秸秆五化利用产能规划(2025年)简表 单位:万吨 五化利用模式 利用规模 按秸秆属性分类利用量 对应产能 主要产能乡镇 灰分类 粗蛋白类 木质类 基料化 0.78 0.3 0.18 0.3 食用菌基地10个,年产2000吨新鲜食用菌。 湖山乡、云峰街道、金竹镇、新路湾镇、北界镇 饲料化 0.78 0 0.78 0 饲喂5800吨,青贮2000吨 西畈乡、黄沙腰乡、柘岱口乡、新路湾镇 燃料化 0.65 0 0 0.65 年产颗粒燃料3000吨 三仁、石练 肥料化 还田 1.73 1.53 0.2 0 粉碎还田面积1.4万亩 山区乡镇 制肥 0.96 0.76 0.2 0 年产有机肥5000吨 北界镇、三仁乡 覆盖 0.6 0.5 0.1 0 果园、茶园覆盖面积3000亩 山区乡镇 原料化 0.19 0.1 0.04 0.05 合计 5.69 3.19 1.5 1 五化利用占比 98.1% 55.0% 25.86% 17.24% 按年可收集秸秆5.8万吨计。 秸秆综合利用规划首先要稳定秸秆还田比例,秸秆还田比例不低于50%,鼓励肥料化还田。在秸秆收储运难度较大区域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水稻、油菜等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制定秸秆小型机械还田作业标准,科学合理地推行秸秆还田技术;结合秸秆粉碎深翻、田间催腐快腐还田等,杀灭秸秆自身的病菌和虫卵,减轻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的影响。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从2019年的89%或55150亩逐步降至2025年的16%或9300亩,粉碎还田财政补贴从2019年的661万元逐步降至2025年的112万元。 水稻、油菜等秸秆通过生物好氧发酵、秸-饲-肥种养结合等模式生产有机肥,逐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为遂昌县特色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支撑。通过改进现有有机肥企业生产工艺,加大秸秆制肥量,2019年遂昌秸秆制肥利用4200吨,2020年计划达到7800吨,2025年秸秆制肥利用达到9600吨;全县有机肥利用量从2019年的8000吨上升到2025年的15000吨,有机肥施用面积扩大一倍。 鼓励山区百姓发展草畜动物养殖,重点推荐适度规模肉鹅、肉羊、肉牛养殖,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草畜动物鲜饲秸秆用量达到7800吨,新增肉鹅存栏达到3万羽,新增肉羊存栏2000头,新增肉牛存栏300头;在机械化程度较高、交通条件较好乡镇发展青贮饲料加工,青贮能力达到2000吨;实现到2025年秸秆饲料化利用7800吨目标。 立足于遂昌县淘汰茶树秸秆及果枝资源分布,结合乡村环境整治和节能减措施,积极推广秸秆固化成型颗粒燃料技术,推进生物质能利用,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秸秆能源化利用达到6500吨。 重点发展以秸秆为主要基料的草腐食用菌生产,实现秸秆基料化利用量7800吨,年产食用菌2000吨。培育秸秆生产食用菌基料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态平衡。重点探索支持利用果园、林地、光伏等基地进行复合生产,培育秸秆--食用菌--秸秆还田的良性循环模式。 加快建立以需求为引导、利益为纽带、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政府推动、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多种模式互为补充的秸秆收集储运服务体系,年收储能力3万吨。支持发展秸秆合作社,提供秸秆收集储运综合服务。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打捆压块和储存运输全程机械化。 1.秸秆还田利用工程 到2020年,秸秆还田利用量降到25500吨,其中山区果园覆盖比2019年新增1000亩;2025年秸秆还田利用量降到23400吨,秸秆直接粉碎还田降至1万吨以下,山区果园覆盖达到3000亩。 (1)实施范围:全县机械化作业难度大的区域以及距离秸秆收储运基地较远地区全面开展秸秆还田利用工程。重点考虑在高坪、黄沙腰、柘岱口、龙洋乡、西畈乡、蔡源乡等乡镇建设秸秆还田示范基地。 (2)主推技术: ①秸秆粉碎深翻直接还田技术:利用小型行走式粉碎机在田间开展水稻、玉米、油菜等秸秆粉碎,深翻还田,补充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 ②山区果园秸秆覆盖技术: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等作为山区果园冬季覆盖物,亩覆盖秸秆2吨,覆盖厚度15公分以上,促进山区果园冬季保温,春季早萌发。 (3)建设内容: ①秸秆粉碎深翻直接还田示范乡镇8个; ②山区果园秸秆覆盖示范基地3000亩,示范乡镇10个; 表5 遂昌县秸秆还田利用工程2020-2025年规划表 年份 秸秆粉碎还田工程 山区果园覆盖工程 面积 (亩) 秸秆量 (吨) 示范乡镇 累计面积(亩) 累计秸秆量 (吨) 示范乡镇 2019 102700 34236 全县乡镇 500 1000 应村乡、高坪乡 2020 76500 25500 柘岱口乡、西畈乡 1000 2000 龙洋乡、蔡源乡 2022 73500 24500 龙洋乡、焦滩乡 1500 3000 濂竹乡、垵口乡 2024 71000 23800 黄沙腰乡、垵口乡 2500 5000 柘岱口乡、西畈乡 2025 70000 23400 高坪乡、濂竹乡 3000 6000 黄沙腰乡、焦滩乡 2.秸秆肥料化利用工程 开展秸秆肥料化利用工程,引导遂昌农业绿色健康发展。到2020年,秸秆肥料化利用量达到7800吨,2025年秸秆肥料化用量达到9600吨,积极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结合“五美遂昌、天空之城”建设,打响遂昌农产品绿色健康品牌建设。 (1)实施范围:重点在高坪乡、湖山乡、北界镇、新路湾镇、云峰街道、石练镇等乡镇实施。 (2)主推技术: ①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在“五美遂昌、天空之城”建设核心区,积极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业生产技术,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来控制病虫害,推动农业生产全过程安全可控。 ②秸秆生物发酵技术:利用水稻秸秆、油菜秸秆等接种微生物好氧发酵,利用堆温来杀灭秸秆内的病菌、虫卵等,同时增加腐殖质,提升土壤地力。 (3)建设内容:一是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30-50个,示范面积4000亩,年利用有机肥12000吨;二是提升有机肥生产技术,帮助县内有机肥企业加大秸秆利用量,通过工艺提升,年利用秸秆能力达到9600吨。 表6 遂昌县秸秆肥料化利用2020-2025年规划表 年份 累计秸秆利用量 累计制肥占比 累计有机肥产量 有机肥替代化肥基地 累计示范面积 2019 4200吨 7.94% 1200吨 / / 2020 5200吨 9.45% 1800吨 40个,利用5200吨 2000亩 2022 6500吨 11.61% 2100吨 75个,利用9000吨 3000亩 2024 8500吨 14.91% 2800吨 100个,利用1.2万吨 4000亩 2025 9600吨 16.55% 3600吨 建成100个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业绿色生产示范基地,示范面积4000亩,年利用有机肥12000吨,肥料化利用秸秆9600吨。 3.秸秆饲料化利用工程 在玉米、豆类、薯类主要播种区,重点组织开展适度规模肉鹅、肉羊、肉牛等草畜动物养殖,种养结合,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到2020年,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到5200吨,肉羊存栏增加1000头,肉鹅存栏增加1万羽;2025年秸秆饲料化利用达到7800吨,肉牛存栏达到300头,肉羊存栏达到2000只,肉鹅3万羽。 (1)实施范围:重点在金竹镇、黄沙腰镇、柘岱口乡、新路湾镇、西畈乡、焦滩乡等玉米、豆类、薯类主产区实施。 (2)主推技术:一是秸秆青贮、微贮和揉搓丝饲料技术;二是发展山区适度规模草畜动物种养结合技术;三是林下养鹅技术。 (3)建设内容:一是建设年消耗秸秆3000吨的秸秆青贮、微贮和揉搓丝化示范企业2-3个;二是发展适度规模草畜动物养殖场30-50个。 表7遂昌县秸秆饲料化2020-2025规划表 年份 饲料化量 饲料化率 青贮量 鲜饲量 肉牛存栏 肉羊存栏 肉鹅存栏 建设乡镇 2019 2100吨 3.16% / / 1600头 1750头 / 2020 4000吨 9.89% / 4000吨 1600头 2000头 1万羽 黄沙腰镇 2022 5000吨 14.46% 1000吨 4000吨 1700头 2500头 1万羽 龙洋乡、西畈乡 2024 6500吨 17.44% 1500吨 5000吨 1800头 3500头 2万羽 蔡源乡、垵口乡 2025 7800吨 20.39% 1800吨 6000吨 1900头 3750头 3万羽 焦滩乡 注:表格内数据为各年建设产能的累加。 4.秸秆能源化利用工程 在大柘石练三仁一带,重点组织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遂昌县木质类秸秆量约1.5万吨,考虑基料化利用一部分,燃料化利用能力在6500吨左右,培育1家规模化利用企业,年生产颗粒燃料3000吨。 5.秸秆基料化利用工程 重点组织开展秸秆基料化利用,尤其是林下食用菌、光伏板下食用菌、设施食用菌等利用模式。到2020年,秸秆基料化利用量达到6500吨;2025年达到7800吨,食用菌产量达到2000吨。 (1)实施范围:重点在云峰街道、湖山乡、金竹镇、高坪乡、北界镇等乡镇实施。 (2)主推技术:秸秆栽培草腐食用菌技术、果园冬闲期套种食用菌技术、高山地区反季节草腐菌生产技术。 (3)建设内容:建设以秸秆为主要原料,规模化、标准化栽培食用菌示范企业3-5个,培育菌种企业1家,发展草腐菌种植主体30-50个。 表8遂昌县秸秆基料化2020-2025年规划表 年份 基料化量 基料化率 食用菌产量 食用菌基地 建设乡镇 2019 175 0.26% 44吨 高坪香菇基地 高坪乡 2020 3000吨 5.45% 700吨 云峰街道光伏板下食用菌基地 云峰街道 2021 1000吨 1.82% 50万盆 遂昌神农盆栽食用菌基地 北界镇 2022 1000吨 1.78% 250吨 新路湾食用菌基地 新路湾镇 2023 625吨 1.12% 150吨 高坪乡药用菌基地 高坪乡 2024 1000吨 1000吨 3.51% 250吨 250吨 石练镇食用菌基地 湖山乡草菇基地 石练镇 湖山乡 2025 7800吨 20.39% 2000吨 规模化食用菌基地10个。 注:表格内2025年数据为累加产能,其他年份数据为当年建设产能。 6.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健全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多种模式互为补充的秸秆收储运管理体系。 (1)实施范围:秸秆资源集中、机械化作业条件较好乡镇。 (2)主推模式:以规模化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的秸秆收储运模式。收储以水稻秸秆、油菜秸秆、茶树秸秆和修剪果枝为主。粗蛋白类秸秆主要由养殖场和青贮企业进行收储利用。 (3)建设内容:新建秸秆收储运基地5处,依托乡镇集体经济企业,探索“一点对多源”的多级秸秆收储运体系,辐射下游秸秆利用产业。结合湖山乡“天空之城”建设,2021年启动湖山乡秸秆收储运中心建设,设计年收储能力5000吨,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带动下游食用菌、绿色农业发展。 表9 遂昌县秸秆收储运体系2020-2025年规划表 年份 累计收储能力 累计收储率 建设项目 2019 5000吨 7.52% 北界秸秆收储中心(已建成) 2020 15000吨 27.27% 新路湾秸秆收储运基地 云峰街道秸秆收储运基地 2021 20000吨 36.36% 湖山乡秸秆收储运基地 2023 30000吨 53.57% 石练镇秸秆收储运基地 金竹镇秸秆收储运基地 2025 30000吨 51.72% 共6个秸秆收储运基地运营 2020年秸秆五化利用建设项目5项,投资1122万元,已申请到中央财政资金700万元,企业自筹422万元。建设项目为收储运项目2个,收储能力1万吨;光伏基地食用菌项目1个,年基料化利用3000吨;秸秆创新应用项目1个,年基料化利用1000吨;秸秆青储项目1个,利用秸秆6000吨,5个项目预计2021年9月底竣工投产。 2021-2022年秸秆五化利用建设项目计划投资7000万元,申请财政资金2000万元,项目整合2000万元,企业自筹300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为湖山秸秆收储运基地,草畜动物养殖项目,基料化利用项目,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 2023-2024年秸秆五化利用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申请财政资金1000万元,项目整合1500万元,企业自筹150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为秸秆收储运基地,草畜动物养殖项目,秸秆青贮加工项目,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秸秆燃料化利用项目,秸秆基料化项目。 2025年秸秆五化利用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28万元,申请财政资金300万元,项目整合资金500万元,企业自筹228万元。主要建设项目为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秸秆基料化项目。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投资估算 至2025年遂昌县综合利用秸秆56900吨,秸秆离田率达到57.93%,综合利用率达到98.1%,秸秆五化利用项目计划总投资13150万元(详见表10)。 表10: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投资估算表(万元) 建设内容 秸秆利用量(吨) 建设时间 利用占比 投资估算(万元) 秸秆返田 秸秆粉碎深翻直接还田示范基地(6年平均) 23400 2020-2025 40.34% 4200 示范项目 山区果园秸秆覆盖示范基地 6000 2020-2025 10.34% 600 肥 料 化 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 2020-2025 / 2400 秸秆生物有机肥示范企业 9600 2020-2025 16.55% 150 饲料 化 秸秆青贮、揉搓丝化示范企业 2000 2022-2023 3.45% 300 草畜动物养殖 5800 2020-2025 10% 3000 燃料化 秸秆成型颗粒燃料加工 6500 2022-2023 11.21% 600 基料化 秸秆栽培食用菌示范企业 7800 2020-2025 13.45% 1000 收储运体系 秸秆收储运中心 30000 2020-2025 51.72% 900 合计 58000 / / 13150 注:合计秸秆总量58000吨已包含收储运30000吨。 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315亿元,采取中央补助、省配套、项目整合、企业自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筹措,其中申请中央补助0.2亿元,省配套0.2亿元,相关项目整合0.4亿元,企业自筹0.515亿元。 1.经济效益 规划实施后,预计年增收3350万元。其中:肥料化利用秸秆9600吨,生产有机肥5000吨,产值300万元;基料化利用秸秆7800吨,生产食用菌2000吨,产值800万元;饲料化利用秸秆7800吨,产肉300吨,产值1800万元;燃料化利用秸秆6500吨,生产颗粒燃料3000吨,产值450万元。通过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2020-2025年期间每吨秸秆平均增加收益300元。六年秸秆五化利用量约30万吨,累计增收近亿元。 2.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可有效遏制秸秆资源的焚烧和废弃,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交通安全,给乡村居民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秸秆还田可有效缓解化肥施用过多带来的土壤结构板结、肥力下降问题,避免秸秆弃置引起的水体环境污染,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秸秆五化利用后每年可替代标煤2000吨以上,替代化肥1000吨。 3.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农作物秸秆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涉农运输业、机械加工、农村能源等相关行业持续进步,促进市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每年可增加产值3230万元,增加农民就业岗位300个。 第六章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遂昌县农业农村局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责任主体,把秸杆综合利用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摆上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抓紧制定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政策,狠抓各项措施和规定的落实,努力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目标。 2.明确职责分工。组织建立由县府办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遂昌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加强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领导小组统筹研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加强对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农业农村局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科技部门要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攻关研究;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财政支持力度;环保部门要抓好禁烧巡查,严格执法。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制定秸秆五化利用扶持政策,提高秸秆利用的积极性。财政部门要在继续支持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肥料化利用等既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政策创新力度,鼓励对秸秆资源进行规模化、深层次利用,突出对秸秆工业化利用项目、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以及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的扶持和引导,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带动效应。自然资源局要在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秸秆收储场用地、养殖用地、秸秆青贮氨化微贮基础设施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项目用地保障。按照农业设施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相关依据,留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用地,优先满足符合遂昌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规划,有较强盈利能力和创新性的项目用地。同时加强土地利用考核,收储运项目每5亩用地对应1500吨秸秆收储运能力;工厂化秸秆基料利用每5亩地对应600吨秸秆利用;肥料化利用每5亩地对应1500吨秸秆利用;燃料化利用每5目的对应1000吨秸秆利用。对完成土地利用考核的企业在项目申报、财政扶持方面给于优先考虑。 3.多渠道投入资金。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农作物秸秆利用投入机制。县财政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投入,每年安排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不低于200万元,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秸秆收集、储存、运输和综合利用,重点支持秸秆青贮和秸秆饲料深加工,促进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化发展。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突出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秸秆利用量较多的综合利用项目的贷款支持。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创新研发,入围项目采取评审考核制,宁缺毋滥。 1.加强技术研发。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机械设备的研制工作,提高设备科技含量和加工制造能力。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和技术研究,纳入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支持企业引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各类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全省独立或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建设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试点基地和成果推广转化基地。 2.加快技术推广。组织开展示范、试点工程,加速秸秆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依托省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联盟、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科技培训学校等农省科技服务组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咨询、指导、培训和推广服务。加大宣传力度,重视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1.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强化秸秆禁烧工作责任,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宣传报道,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让秸秆综合利用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2.强化社会监督。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秸秆禁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秸秆禁烧目标管理责任制,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建立督查体系。把城市周边以及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干道沿线划为秸秆禁烧重点区域,层层落实,群防群治。要通过多种形式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充分反映公众的意愿,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完善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公众检举焚烧的违法行为。 3.壮大人才队伍。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人才专家库,为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服务的动力和能力。整合政府、产业联盟、重点企业的农业培训资源,培养适宜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所需的实用技术人才。 本规划名词释义 谷草比:又称谷秆比,是作物生物学性状指标之一,通常专指禾谷类作物的谷粒与其秸秆重量(干物质量)的比值。谷草比值大,表示植株光合产物转化效率高。计算公式为:谷草比=籽粒产量/秸秆产量。 秸秆综合利用:指秸秆的资源化开发利用,包括但不限于五化利用,但不包括农户烧薪用秸秆。 秸秆五化利用:专指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燃料化、能源化利用。 秸秆灰分:秸秆在高温时,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秸秆粗蛋白:指秸秆内各类含氮物的统称,粗蛋白=含氮量x 6.25。 秸秆热值:指单位质量(体积)秸秆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草腐菌:草腐菌是以吸收禾草秸秆(如稻草、麦草)等腐烂后的腐殖质作为主要营养来源的菌类,主要栽培原料为禾本植物秸秆,基本不能利用木头中的木质素。 木腐菌:指寄生于木材并能导致木材发生腐朽的多种真菌。 青贮:指把鲜棵植物品种压实封闭起来,使贮存的青饲料与外部空气隔绝,造成内部缺氧、致使厌氧发酵,从而产生有机酸,可使鲜棵饲料保存经久不坏,既可减少养分损失又有利于动物消化吸收的一种贮存技术或方法。 规划基准:遂昌县2019年可收集秸秆量及综合利用率是2020-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比较基准。 抄送:省农业农村生态与能源总站,市农业农村局,县府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遂昌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0年12月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