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农业农村局+遂昌县财政局关于印发《遂昌县“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局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遂昌“肥药两制”改革,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2021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浙农科发〔2021〕5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工作的通知》(浙农科发〔2021〕9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1年“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建设的通知》(浙农科发〔2021〕10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 2021年“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系统创新思维,把握全省政府数字化改革和数字“三农”建设重要契机,以全县为单位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推进“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建设,以肥药实名购买和定额施用为切入点,牵引撬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能和智治水平,努力打造成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肥药两制”改革示范样板。不断健全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机制和要素支撑,促进农业增产保供、绿色生态、提质增效,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遂昌县农业农村局 遂昌县财政局
2021年9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遂昌县“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
实施方案
一、遂昌县项目实施基本情况及“肥药两制”改革基本情况
(一)农业绿色发展基本情况。遂昌地处钱、瓯两江之源,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区。这里生态环境优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3.59%,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水质优良,县级饮用水源水质、各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100%,均名列全省第一。目前,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6.06万亩,茶叶种植面积12.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94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2.57万亩。2020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9.19亿元,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64元,增长7.3%。2020年我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指引,完成了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工作,成功入选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全国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等培育创建名单。遂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农业绿色发展工作,自2015年先后获得国家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先进集体,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等荣誉,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遂昌菊米、遂昌三叶青、遂昌土蜂蜜、龙谷茶相继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
(二)“肥药两制”改革现状。我县借助绿色惠农卡信息平台、无人机统防统治、绿色防控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抓手,深入开展“对标欧盟·肥药双控”三年行动,严格管控农药化肥,扎实推进肥药两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改革农资店创建任务和试点主体培育任务均完成100%。目前,共有农资经营单位130余家,均配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全面执行农资销售实名制登记制度;完成首批“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培育42家,三年后拟完成126家试点主体的培育;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7.89万亩,为200个农业主体免费测土,共取土测土312个,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高山蔬菜、水果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2.8%,其中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80.5%;推广配方肥3700吨,应用配方肥面积7.4万亩,据监测氮肥利用率为44.3%,实现化肥减量850吨;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0.5万亩,农药减量达到15.4吨,农药减量技术应用面积18.9万亩;本着“谁出售,谁回收”的原则,利用惠农卡平台对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进行监管,年度回收处置78.22吨,完成任务量(17.4吨)的449%;2020年产生废弃农膜约171.6吨,处置率为92.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2%;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达到57.82%;全年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监测抽检2次共58批次,合格率100%;全县规模食用农产品主体255家进入省农产品追溯平台信息库,追溯覆盖率达100%;全县有70家主体安装合格证打印机,20个乡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全部安装了合格证打印机,全面推行食用合格证使用管理;遂昌县规模以上水产养殖企业12家,其中6家为稻鱼共生养殖等健康模式,无须尾水处理,需要尾水处理的6家养殖场已经完全建有尾水处理设备;全县生猪饲养量8.91万头,家禽饲养量67.22万羽,养殖规模化率达75.10%;全县2020年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产生量10.90万吨,综合利用99.04%。
此外,建立“肥药两制”推广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乡镇街道和各科室单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时间要求,并明确政策和资金扶持,配合行政执法推动和纳入考核等手段,全力推进“肥药两制”改革进程。
(三)“肥药两制”改革薄弱环节及下步工作重点。
遂昌县近几年积极推进肥药双减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绿色惠农信息平台需要进一步提升,在脸部识别功能,肥料农药用量分类自动汇总功能,按照农户基本信息实现定额购买预警功能等各项功能要进一步完善。另外,升级平台,无缝接入省级系统。
二是植保监测体系不够完善,不能监测田间鼠害发生情况,需要加强监测体系建设,采购太阳能田间鼠害监测设备;草地贪夜蛾监测体系需要人力物力,根据农业农村部部署,草地贪夜蛾监测体系有待补充增设7台以上的高空测报灯及10000套性诱设备。
三是农资店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加强指导培训,落实购买实名制和废弃物回收等工作,逐步开展省级农资店示范建设。
四是对农业综合执法窗口进行提升改造,提升农业综合执法数字化、规范化水平。
五是加强配方肥(按方施肥)、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节剂等推广力度,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机械开沟施肥等新施肥方式进一步宣传推广。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内容
按照省厅相关文件要法度,紧扣“1+5”重点工程,重点扶持建设与数字化系统应用相适配的硬件设施、区域公共基础设施、主体绿色技术装备,按照“因缺补缺”原则和“一次规划、一年建成”要求。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推进完善“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工程。开展“对标欧盟肥药两制”规范化服务管理,按照数字化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为广大生产者提供肥药两制相关的农资服务,各种规范和技术信息咨询等,推动二维码、店内码在农资内外包装上的关联应用,配套一体机、摄像头、扫码枪、读卡器等硬件设备。总投入240万元,其中省补资金240万元。
(二)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工程。1.创建智慧施肥“浙样施”APP,打造“一户一业一方”精准施肥的“浙江模式”。2.在主要农作物开发推广精细配方肥、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6000吨。3.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点1个;开展肥料利用率监测试验1个。4.取土测土完成300个,化验指标4200项。5.完成统防统治面积6.8万亩,完成绿色防控示范面积0.6万亩,推广面积10.5万亩。总投入227.76万元,其中省补资金12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07.76万元。
(三)推进生产尾水无害化处理工程。推进农田生态化建设、农田水环境末端治理,发挥生态沟渠系统在“氮磷拦截、田园景观、生态修复、洁净排放”等方面的作用。由乡镇街道组织在粮食功能区新建高标准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1条。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总长1000米以上,综合利用人工湿地与复合生态浮床技术、渠底生态化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形成复合立体高效氮磷吸附降解体系建设。总投入50万元,其中省补资金50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程。全县全部农资店开展回收。年累计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约30吨,回收率90%以上;处置率90%以上。11月底前完成。总投入170万元,其中省补资金20万元。
(五)加强产地环境长期性监测工程。2021年开展开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工程试点建设,全县完成投保面积2000亩,主要在全县有机质含量和耕层厚度两项指标投保。总投入70万元,其中省补资金70万元。
三、资金筹措使用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标准等,按照“政府支持、主体实施、市场运作”原则和扶持环节、范围、重点,省与地方联动,依托省“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县资金支持,协同农业农村部农药减量增效试点县、全国秸秆全量化试点县和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等创建,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和统筹整合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确定建设责任主体,倒排计划,按照“一次规划、一年建成”要求,因缺补缺,推进“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建设。
四、长效运行机制建设
(一) 建设绿色政策制度机制
按照“建、管、用”并重要求,持续加大在投入品减量、农产品提质、废弃物回收等方面的政策供给和制度创设力度,构建正向有激励、负向有约束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与产业健康发展联动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与扶持补贴、评先评优、试点示范、创建认定、品牌推选、信用建设等工作挂钩。出台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管理制度,将评价结果纳入“浙农码”。进一步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机制,试点推广“旧物换新”“秸秆换肥”等模式。
(二)建立生产过程监管机制
加大执法力度,将“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列入重点监督范围,建立试点主体农药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探索推动政策性保险主导的金融保障体系进入农业绿色生产领域。先行先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建立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体系。
五、预期效益分析
项目县建设完成后,农业生产全过程闭环数字化管理与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面源污染防治的举措和成效严实有效,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整体架构基本形成,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和机制更加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一)生态环境效益。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器、性诱剂、防虫网、避雨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现代技术措施、绿色防控技术,实行标准化种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产地严入严出,农产品平台上可追溯,巩固我县国家食品安全县成果;实行。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循环体系初步完成,生态农业成为主体生产经营新风尚。
(二)社会效益。通过开展农业“两区”建设安全监测服务月等活动,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新技术试验推广和管理措施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肥药两制”改革深入人心,改革试点主体和农资店能够熟悉相关业务知识,主体意识明显增强,积极配合推行购买实名制和使用定额制工作;依托省智慧平台的惠农卡平台功更加完善,能有有效掌握化肥农药经销、使用以及农业废弃物产生、收储、处置情况;以二维码为标识,通过“浙里办”平台对主体进行赋码和验证,实现实名制扫码购买、信息查询、网上办事等功能;以“浙里办”为载体,实现病虫害预警信息、防治信息等的实时通知。
(三)经济效益。开发精细配方肥、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节剂等新型肥料,打造智慧施肥“浙样施”APP,打造“一户一业一方”精准施肥的“浙江模式”,每亩实现节本增效210元,全县可实现节本增收5800万元,实现农药减量800吨以上,农药减量10吨以上。
六、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肥药两制工作”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重要位置,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实施小组,建立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肥植保能源站,选配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确保组织到位、力量到位和工作到位。建立项目建设工作例会,采取月度例会、项目闭环销号等措施,促使联络常态化、长效化。
(二)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农业农村局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农业农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遂农发〔2021〕3 号),对资金分配、立项申报、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资金使用等监督指导,严格执行绩效管理制度,并成立验收组,对项目实施先行验收。
(三)加强宣传推广。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展和成效的正向宣传,及时挖掘、提炼有益做法和先进经验,加以推广宣传。利用自媒体、微信、电视广播等,强化“肥药两制”改革宣传,营造全域参与的良好氛围。
附件:“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表
附件
“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表
一 | 项目名称 | “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 | |||||||
二 | 项目建设地点 | 遂昌县各乡镇(街道) | |||||||
三 | 项目建设年限 | 1年 | 资金文号 | 浙财农(2021)16号 浙农计发〔2021〕13 号 | |||||
四 |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 ||||||||
五 | 项目建设分项名称 | 组织实施单位 | 规模 (数量) | 总投资 | 其中:省补资金 | 进度安排 | |||
1
| “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工程 | ||||||||
(1) | 绿色惠农平台提升 | 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 提升平台无缝接入省级系统,实现数据跨层级对接,开发智慧施肥等APP应用。 | 60
| 60 | 12月底前完成 | |||
(2) | “肥药两制”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建设 |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 对农业综合执法窗口进行提升改造,提升农业综合执法数字化、规范化水平。 | 30 | 30 | 9月底前完成 | |||
(3) | “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 |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土肥植保站、高坪乡等有关乡镇 | 创建规范化农资店,建设“肥药两制”服务中心,应“刷脸”“扫码”,推动二用维码应用,配套一体机、摄像头、扫码枪、读卡器等硬件。设备。店面升级改造。 | 150 | 150 | 12月底前完成 | |||
2
| 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工程 | ||||||||
(4) | 化肥减量增效工程 | 土肥植保能源站 | 1.开发推广配方肥、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6000吨。2.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点1个;建设化肥定额示范方3个。3.开展肥料利用率监测试验1个。4.取土测土完成300个,化验指标4200项。 | 194.76 | 107 | 12月底前完成 | |||
(5) | 农药减量工程 | 土肥植保能源站 | 1.建设农药定额示范方3个。2.统防统治面积6.8万亩。3.绿色防控示范面积0.6万亩,推广面积10.5万亩。4.农田鼠害监测项目,配置田间鼠害监测设备(1拖2)。 | 33 | 13 | 12月底前完成 | |||
3
| 生产尾水无害化处理工程 | ||||||||
(6) | 农田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 土肥植保能源站 | 新建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一套,总长约1000米。 | 50 | 50 | 2022年6月底完成 | |||
4 | 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程 | ||||||||
(7) | 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 | 土肥植保能源站 | 全县全部农资店开展回收,年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约30吨,回收率90%以上;处置率90%以上。 | 170 | 20 | 11月底前完成。 | |||
5 | 产地环境长期性监测工程 | ||||||||
(8) | 开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 | 土肥植保能源站 | 2021年开展开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工程试点建设,实质性推进耕地保护措施,完成投保面积2000亩,对有机质含量和耕层厚度这两个耕地地力指标进行指数保险,其中有机质每亩保险金额480元,耕层厚度每亩保险金额320元,保费是350元/亩·三年。 | 70 | 70 | 8月底前完成。 | |||
合 计 | 757.76 | 500 | |||||||
六 | 资金来源说明 | 省补资金 | 500万元 | ||||||
其他项目投入 | 251.76万元 | ||||||||
七 | 长效运行建设及保障 | 按照“建、管、用”并重要求,持续加大在投入品减量、农产品提质、废弃物回收等方面的政策供给和制度创设力度,构建正向有激励、负向有约束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与产业健康发展联动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与扶持补贴、评先评优、试点示范、创建认定、品牌推选、信用建设等工作挂钩。加大执法力度,将“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列入重点监督范围,建立试点主体农药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探索推动政策性保险主导的金融保障体系进入农业绿色生产领域,先行先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建立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机制,试点推广“旧物换新”“秸秆换肥”等模式。出台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管理制度,将评价结果纳入“浙农码”。 | |||||||
八 | 预期效益分析 | 每亩实现节本增效210元,全县每年可实现节本增收5800万元以上,实现减少不合理化肥使用量800吨以上,农药使用量10吨以上,每年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30吨。 |
抄送: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县府办。
遂昌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1年8月3日印发
遂农函〔2021〕82号遂昌县农业农村局 遂昌县财政局关于印发《遂昌县“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