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政策解读
《遂昌县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政策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部署治水工作,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就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加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正式施行的《浙江省水资源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对水资源工作的领导,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遂昌县水资源综合规划(05版)》实施以来,遂昌县大力推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与优化配置,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供需水统筹管理和水资源保护,实施了一批重点供水工程,有力保障了遂昌县经济社会发展。但随着新时期奋力建设和美共富现代化遂昌家园的目标确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水资源条件提出新的需求,遂昌迫切需要加强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的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
对照新形势、新要求,遂昌县水资源供给、水资源保护、配置、利用、管理等综合保障能力与遂昌做大做强“生态工业、数字科创、新型城镇化”三大发展主平台和深度优化“一城五区”生产力空间布局以及建设和美共富现代化遂昌家园的需求尚不匹配。因此,迫切需要加强遂昌县水资源节约、保护、利用、管理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以指导遂昌县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水资源工作。
本规划范围为遂昌县全境内,期限为中长期(2020年-203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浙江省水资源条例》等法律法规及2021年7月《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开展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编制本规划。
1. 规划目标
着力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系统保护、均衡配置、严格管理,实施清水源水库工程、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小型水源工程、节约用水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节水、护水、水源、供水重大工程,构建“两源互备”的水资源供水保障格局,助力构建“遂昌水网”,形成集约节约、生态绿色、供给可靠、智能高效的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体系,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智慧化水平,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5年和2035年具体目标指标如下表。
遂昌县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目标指标表
指标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现状值 | 2025 水平年 | 2035 水平年 |
水资源节约 | 1 |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 | /(51.91m³) | ≥11.2 | ≥20 |
2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 | /(26.62m³) | ≥16 | ≥20 | |
3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84 | ≥0.593 | ≥0.610 | |
4 | 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 15.11 | ≥18 | ≥20 | |
5 |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 9.98 | ≤9 | ≤8 | |
水资源保护 | 6 | 地表水水质优良率(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比例)(%) | 100 | 100 | 100 |
7 | 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 100 | 100 | |
8 | 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 | / | ≥90 | ≥90 | |
9 | 地下水取用水量(万m³) | 0 | ≤150 | ≤200 | |
水资源配置 | 10 | 湖库型水源地供水人口覆盖率(%) | ≥70 | 75 | |
11 | 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 | 69.9 | 73 | 80 | |
水资源管理 | 12 | 取水在线监控率(%) | / | 88 | 95 |
注:①(51.91m³)为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26.62m³)为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②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为2020年可比价,下降率指规划水平年较2020年下降率;③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评价范围主要为周公源一级水库控制断面。
2. 规划任务
(1)提效率,高标准制定节水目标任务
基于现状用水水平的分析,提出规划节水目标和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节水措施;合理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通过强化节水,严格控制用水定额,科学分析生活生产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重保护,高品质保障河湖生态安全
以维系河湖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为目标,合理确定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保护目标任务,围绕河湖水域空间管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湖基本生态用水保障、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缓冲带建设、水资源水生态监测等提出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3)优配置,高水平规划水资源供给
分析区域水资源量、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可供水量,测算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合理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分析生活生产生态等各项用水需求;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开展规划水平年供需情势分析;立足流域区域水资源均衡配置目标,以枯水期水安全保障、供水安全性风险性、新开发区的水资源保障等角度出发,以一体化思路构建水资源保障战略布局,谋划一批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构建安全韧性的遂昌水资配置网络,提出水资源供给风险防控措施。
(4)强管理,高效能推进数字化引领
强化标准和数字化引领、政策和法治保障,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出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和改革创新举措,完善水资源保障数字化应用,完善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监测设施,提升取用水计量监控水平,完善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全超计划、超许可取水行为和水资源供给的预警管理机制,建设遂昌再生水利用数字管理系统,切实提高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调度监管能力,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1. 总体布局
依据水资源配置提出的规划方案,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研究提出遂昌县水资源配置网建设的总体布局。基于遂昌县现状水资源配置格局,对接“浙江水网”、“丽水水网”,考虑区域水资源特点及规划水平年用水户需要,结合需要与可能,对水资源保障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以双水源为骨干水通道,重要水源水库保障为关键节点,以区域水资源保护和配置为重要组成部分,以水资源节约为重要补充,以数字赋能水资源工程为重要支撑,构建“高效利用、系统保护、均衡配置、严格管理”的遂昌水资源配置网。
骨干水通道:已建的成屏一级水库和在建的清水源水库形成遂昌水资源供给重点保障和区域均衡配置的主要网络通道。
关键节点:成屏一级水库、石坑坪水库、塘根水库、桐川水库、天堂水库、清水源水库、上河口水库、岩后源水库、交塘水库、吴处水库、金竹水库、三归水库、应村水库等13处水源,是遂昌县乡镇水资源的重要保障,需要持续加强保护与利用。
重要组成部分:以区域水资源保护、积极保障农业灌溉和农饮保障工程,是水资源保护与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保护方面:一是规划扩容建设的成屏二级水库,通过南溪和北溪生态流量泄放,实现遂昌城区段河湖水生态环境改善;二是通过主要水库及小水电生态基流泄放,实现全域河道生态健康;水资源配置方面:一是规划农饮工程,积极保障农饮用水安全;二是规划农灌工程,积极保障灌区农业灌溉,同时增强河道两岸农业灌溉用水的保障。
重要补充:坚持总量控制,效率优先,充分体现“优水优用”的要求,以“水库为主、再生水为辅”的一般工业供水体系、“河道为主、水库山塘为辅”的农业供水体系、再生水为主的重点河系生态补水体系,持续推广大分质供水;同时全面加强再生水及雨水集蓄利用等非常规水利用工程,作为遂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补充手段。
重要支撑: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完善区域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监测网络和取用水计量监控设施体系,构建遂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应用,以“智慧水网”建设赋能水资源严格管理。
2. 水资源保障工程及措施
(1)水资源节约
从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节水标杆示范等方面实施遂昌节水行动,推进遂昌水资源节约规划重点工程措施。
(2)水资源保护
全面实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成屏电站一级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湖山金竹污水厂及湖山集镇区污水管网提升改造等污染减排工程;实施湖南镇水库(遂昌库区)岸线保护及水生态修复工程、松阴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3)水资源配置
围绕华东水资源重要战略储备地和“浙江水网”优质水资源基地定位,强化单点水源与丽水市水库群互联互通,把优质水资源转化为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能。充分挖掘优质水资源开发潜力,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增加优质水资源保障能力。以重要水源为核心,布局延伸全县城乡一体化配水通道,提高全县供水系统韧性和干旱风险防控能力,以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县区域协同发展。
全面推进清水源水库引水工程,完善城区“双源互备”的水源体系。
实施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延伸县城水厂管网供水范围,增加农村饮水受益人口,促进农村饮用水方面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近期加快实施金竹坑、龙井坑等5座水库以及塘坑等3座山塘的建设,提高乡镇水厂的供水保障能力和乡镇农田灌溉能力。
(4)水经济开发
推进水经济开发工程,实施遂昌县龙洋等乡镇水源保障及配套水电站工程、遂昌抽水蓄能电站工程。
3. 水资源管理
(1)水资源强监管建设
全面推进全县水资源强监管体系建设,形成全链条的水资源强监管技术标准,构建智能化监控系统和智慧化监管平台,实现水资源监管无盲区、用水无违规、管理信息化、设施标准化,提升水资源领域优质政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管住用水的能力。
(2)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建设
优化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布置,加强行政交界断面、生态流量管控断面等重点断面水量监测,推进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
(3)取用水计量监控设施建设
健全水资源计量监控体系,强化取用水计量监控,完善取用水统计。力争实现全县所有非农取用水户和重点农业用水户的在线监控,实现县界来水、取水、用水和排水在线监测,研究采取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提升水资源监控信息的精准性、及时性,为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提供手段和依据。
(4)水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
按照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在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演变为水资源管理数字化平台,推进水资源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拓展数据资源获取渠道,全面监控全县水资源形势,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预警能力,助推水资源强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