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遂昌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4号重点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遂昌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由张海锋代表提出的第24号《关于加强业态招引打造东城商业集群的建议》为县重点建议,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锋领办,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罗运乾督办,遂昌经开区管委会主办,县经济合作交流中心、云峰街道会办。自该建议领办以来,遂昌经开区高度重视,迅速研究部署,县人大多次到东城云峰调研指导东城业态的招引发展工作,加快推进建议的办理落实。该建议在规定时限内进行了答复上报,我单位主要领导面对面与代表进行了回复,代表对建议的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均表示满意。现就重点建议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议办理情况
(一)建立组织,强化责任。成立第24号重点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经开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经开区、县经合交流中心、云峰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分工到岗,责任到人,做到承办工作有合作、有推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承办科室具体抓、协办单位配合抓的办理工作机制,确保建议办理工作顺利推进。
(二)制定方案,明晰要求。4月27日,主要领导召集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一一对照建议内容要求,研究落实意见,根据意见初步制定建议办理工作方案。经征求协办单位意见后,制定发文建议办理工作方案,明确办理措施、办理时间和工作要求。按照组织部署、调查研究、建议答复、正式答复、贯彻实施五个阶段,紧盯时间节点,加快重点建议办理工作进度。
(三)加强沟通,合力推进。县经开区将重点建议的办理情况纳入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建立全程跟进、定期汇报、即时反馈工作机制,由办公室牵头,对建议办理进度加强督办,在办理重点建议过程中,通过上门与代表面谈,走访企业调研、征求协办单位意见、定期沟通交流等方式,研究工作开展并查找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推进举措,进一步提高建议办理工作的面商率、解决率和满意率。
二、工作落实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东城新区自2009年启动毛田区块开发建设以来,先后历经湖边洋浩区块、连头区块、龙板山区块开发,已经成为经开区建设发展的核心区块。近三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东城新区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提升上的总投入不少于20亿元,东城新区各项配套日趋完善,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东城云峰人口不断集聚,云峰户籍人口24841人,外来人口12000人。
在全面推动完善生产配套的同时,经开区聚焦产业需求和人居需要,围绕打造遂昌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创新高地目标,积极谋划东城新区美好生活区和高端商务区,加强业态培育,聚力招引东城商业集群,以高端商业配套赋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遂昌经济开发区详细规划,结合东城新区的整体规划和城市风貌,加快谋划滨水城市客厅、云峰核心区块、九云人才驿站三大核心服务场景,以差异化功能布局为驱动,整体赋能具有东城新区特色的商业版图。一是围绕科学规划布局东城新区核心区块建设,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合理布局行政办公、星级酒店、商业中心、高端品质小区、文教卫体等功能,目前该区块已完成部分道路路网建设,遂昌东城医院主体建设中。二是围绕毛田-洋浩服务功能完善,闭环打造渡客公寓周边生活区。目前滨水城市客厅整体设计方案正在优化,规划书房、咖啡吧、洽谈室、会议室等商务功能区块,以及青年创业园区等服务功能区块。同时,已对接意向运营机构。三是加快建设位于经开区龙板山区块的遂昌县九云综合服务中心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酒店客房约100套、商住公寓房360套,并配套底层商业街区的小生态圈,满足龙板山区块集聚人口需求,成为东城新区酒店、商务、综合服务的有效补充。
(二)紧盯头部招商。根据县域特色、市场需求、发展规划等,通过走访企业、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喜好,为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定位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明确商业综合体功能定位,初步定位东城新区商业布局。从人员集聚趋势、产业发展蓝图、资源要素保障等多方面勾勒东城新区商业前景,邀请蓝城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头部企业到东城新区对接洽谈。多次外出招引知名品牌酒店、商业中心运营机构,并与本土特色酒店品牌进行洽谈合作,提升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与相关部门商讨制定优化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要素保障、融资支持等,降低酒店、商场经营成本。协助酒店、商场投资方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目前就遂昌精品酒店项目已进行多次洽谈。
(三)优化业态布局。目前,经开区内洋浩渡客公寓A座和龙板山渡客公寓C座已投入运营,渡客公寓三期项目前期启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周边企业职工的租房问题,并增加了食堂、超市、啤酒工坊等配套商业服务,有效保障了企业员工生活需求。位于云峰集镇的东城商贸综合体集农贸、休闲、购物等功能为一体,也有效满足了居民购物、休闲和娱乐的一站式需求。同时,东城新区夜市一条街主题丰富多样,涵盖网红小吃、连锁餐饮、酒吧、KTV、体育休闲等,满足企业职工和当地群众多元化夜间休闲消费需求,提升了东城新区的活力,营造出引人留人的城市“烟火气”。
(四)定制增值服务。经开区着力打造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生态,让高端创新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东城新区有所作为,做深产业留人环境,吸引更多东城新区建设发展的有源活水。依托金属制品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平台,引入搭建武汉大学金属实验室、金属制品检测中心、向上创业园等创新平台,补上遂昌企业的创新研发短板,促进两大主导产业强链延链,扩能提质发展。同时,引进丽水市首家县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目前人力资源产业园已有12家入驻机构,包括劳务派遣,猎头公司,人才培训等机构。自产业园开园以来,针对企业所盼和员工需求,共举办各类培训活动30余次,培训人次超千人;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6次,对接求职人数4600余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东城新区仍在高速发展期,现有体量和配置仍不能满足头部企业落地投资,政策体系匹配度仍需提升;二是招引高质量的服务业缺乏创新力,仍过于依赖传统的招商方式和渠道,招引路径有限;三是东城云峰基础生活配套服务仍有短板,比如缺乏定制化公交、网约车及共享单车的覆盖。
四、下步打算
(一)明晰招商重点,强化功能布局。结合东城新区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进一步明确服务业招商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确保招引的项目符合当地发展趋势。同时多渠道宣传推广遂昌招引政策,让更多服务业企业了解政策内容并享受政策红利。科学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灵活调整服务业的布局结构,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二)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增值化改革服务,通过减少预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业态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和成本。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根据服务业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建立相关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通过加强协调配合和资源整合的方式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完善基础配套,加速产城融合。加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业的支撑力。完成渡客公寓三期、东城新区智造园等项目,投入使用滨水城市客厅,加快推进东城新区标志性商业综合体、九云综合服务中心、东城产教融合小区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产城融合示范区、遂昌未来产城融合生态创新发展区等项目,加速形成产城人融合的“产业生态圈”“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浙江遂昌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4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