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安口朱口电站增效扩容(报废重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遂昌县安口朱口电站增效扩容(报废重建)改造项目
项目性质:扩建
建设单位:遂昌县安口朱口电站
建设地点:朱口水电站位于浙江省遂昌县垵口乡,电站拦水堰坝位于朱口村上游约2Km处,厂房位于垵口乡朱口村石仓源与十四都源汇流口上游200m处。
建设内容与规模:安口朱口电站为径流引水式电站,电站建筑物包括拦水堰坝、引水隧洞、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及升压站等,设计水头52m,装机容量1430kW(2×400+1×630kW),本次增效扩容选用2台HL170-WJ-42水轮机和2台SFW400-6/850发电机,属小(2)型水电工程。增效扩容工程多年平均发电量为356万kW•h,电站建设至今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根据现场踏勘,项目的主要环境敏感点见表1。
表1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对象 | 相对方位 | 离厂界距离 | 敏感性描述 | 保护等级 | 时期 | |
水环境 要素 | 十四都源 | 200m | Ⅱ类水体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 | 施工期 运行期 | |
空气环境要素 | 朱口 | 位于厂房东面95m | 居民点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一级 | 施工期 | |
垵口村 | 位于厂房东北面1250m | 居民点 | ||||
溪口 | 位于拦河坝西南面855m | 居民点 | ||||
声环境要素 | 朱口 | 位于厂房东面95m | 居民点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 | 施工期 运行期 |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项目施工临建工程主要有施工生活区、材料堆场、土建施工区、弃渣场等临时生产设施和生活建筑设施,项目施工期间对周围的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均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都是可控的,而且是短期的,随着项目施工完成,影响也将随之消失,因此不会对当地的整体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建设单位要做好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避免对项目区域周围的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2)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①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工程为引水式小型电站,本次增效扩容改造工程以更新机电设备、修缮厂房及升压站、坝前清淤为重点,不涉及拦河坝、发电引水系统工程,总体上不改变原工程布置,因此本次改造对拦河坝上游流域的水文情势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安口朱口电站以水力发电为单一任务,无灌溉、航运、防洪、供水等其他要求。水电站运行过程中整个用水流程是利用水头落差获得水能,并不改变水的理化性状,且不耗水,故退水量等于引水量,电站尾水水质基本保持原河道水质状况。电站运行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电站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农肥,不外排,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项目改造后,基本不会改变厂房下游水质。
电站拦河坝设置有管径30cm的生态放水管,由于现状生态放水管出口闸阀锈蚀严重且漏水,无法保证最小生态流量。因此企业需对生态放水设施进行改造和维护,保证下游的生态流量,改善下游水生态环境现状。
②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项目营运期不会产生废气,因此不会改变区域现有大气环境功能类别。
③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由噪声预测结果可知,项目运行后,各场界噪声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相应标准。
④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电站运行管理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职工的日常生活垃圾和设备检修产生的废机油。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企业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生活垃圾经垃圾收集设施收集后定期清运。固废经企业妥善处置后不会周边河道水质、土壤、植被、景观等产生不利影响。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a.施工中混凝土拌和系统间断产生废水、水量小,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较高的SS及pH值,采取沉淀与中和两级处理后回用,中和采用投加适量工业硫酸,可将pH值降低至7左右。在混凝拌和区域设置施工围堰,每台设备的冲洗废水引至池内,静置沉淀时间达6小时以上,沉淀后的上清水回用于施工,沉淀池的沉渣定期清理并回用至工程中。
b.施工机械及车辆冲洗废水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悬浮物和少量石油类。为尽量减少废水产生量,汽车冲洗场及机械设备维修可结合电站厂房施工废水沉砂池来设置,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可作为汽车等运输机械的冲洗水,冲洗水再通过隔油沉淀处理,隔油沉砂池的出水处理后回用。沉淀池定期除油和清理沉渣,废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沉渣可回用至工程中。
c.施工期工人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用于农肥,不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②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为最大限度的减轻和避免施工粉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项目施工期间必须严格采取以下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a.对施工作业区开挖、填筑产生的粉尘,大气粉尘含量较高,应加强施工人员劳动保护,配戴防尘口罩。
b.对砼拌和系统、水泥装卸等过程产生的粉尘污染,建议施工单位将拌和机等机械设置防尘罩,实施封闭施工、半封闭施工等措施来减轻此类作业产生的粉尘污染。此外,砼搅拌、水泥装卸作业时产生的粉尘主要是受风速的影响较大,因此,禁止在大风天进行此类作业是抑制这类扬尘的较佳手段。
c.对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采取对主要施工道路配备洒水车,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以有效减少扬尘。运输汽车可通过防止超载及采用封闭车辆运输等措施来减少扬尘污染。
d.多粉尘作业面及施工场地,采用人工控制定期洒水,并将易产生粉尘的施工临时设施(如混凝土拌和站)和临时堆料场布置在施工场地远离居民点处,临时堆料场采用彩条布覆盖。
e.土、石、水泥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做好围护措施,减少因土、石外泄造成的扬尘污染。
f.土石方应及时利用,减少临时堆置时间,临时堆料场、堆土场需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尘量。易散失的物资(如水泥)不能在露天堆放,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
g.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对于排放废气较多的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另外,应尽量选用质量高、对大气环境影响小的燃料。要加强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尽量减少因机械、车辆状况不佳造成的空气污染。
③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a.施工时尽量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设备安装时,可采用隔振垫、消音器等辅助设施,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以保证机械设备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状态,并加强施工人员劳动保护如戴耳塞等。
b.施工单位在作业中应尽量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和配置施工机械,降低组合噪声级,施工场地尽可能远离居民点等敏感点,高噪声机械设备布置在施工场地远离施工临时生活区和附近敏感点处。
c.建议将砼拌和机、空压机等强噪声设备安装在工棚内,实施封闭施工、半封闭施工。
d.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行驶线路和时间,注意限速行驶、禁止高音鸣号,以减小地区交通噪声。施工期应尽量减少夜间(20:00-次日6:00)的运输量,避开居民密集区及声环境敏感点行驶。对必须经居民区行驶的施工车辆,应制定合理的行驶计划,并加强与附近居民的协商与沟通。
e.禁止强噪声机械夜间作业,夜间确需施工的,应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开展夜间施工。同时要优化施工机械的组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组合噪声级。
f.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产生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对高噪声设备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可采取配备、使用耳塞、耳机、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
g.加强管理,提倡文明施工,建立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对人为活动噪声应有管理措施,要杜绝人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低限度减少噪声扰民。
④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a.为了改善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要求施工中以尽量少破坏植被,并充分利用开挖土石料,建筑垃圾通过及时清运至垃圾填埋场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b.在生活区设置垃圾箱,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运,统一处理,并纳入当地垃圾收集系统,建议采用合同形式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实施。
c.废矿物油应设置专门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分别贮存,并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收集后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不得擅自处置。
⑤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a.填筑利用土方
工程开挖土方临时堆置过程中采用填土草袋进行简单围护,以避免土方流失对周边农田或水塘等造成不良影响。
b.绿化
开挖裸露面及时种植草皮。能够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还可以美化环境,改善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的黄砂、石料等,应安排堆放场用于这些材料的临时堆置,各堆场要相对集中,不要分散堆放于多处。建筑材料临时堆放场地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在堆场周围及不同堆料之间采用钢架铁板进行分隔和拦挡,并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其完好状态,以防止降雨冲蚀砂石料,造成水土流失。
c.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
整个工程共设置2个弃渣场,位于厂房下游左侧,堆放开挖的全部弃渣。临时堆场堆放边坡控制在1:2为宜,堆土场先拦后堆,堆体四周采用填土草袋围护,填土就地取材,用回填土方进行装填,同时在堆土场四周开挖简易排水沟,以排除堆土场四周集水临时堆渣场后,对临时堆场撒播植草。
⑥生态保护措施
a.通过拦河坝底部生态放水设施泄放河流生态流量,增加河道水深和水面,逐步提高其自然属性,改善水质。
b.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形成流动的水域空间,改善人水关系,创造亲水空间,形成水域景观,也为各类水生生物和动植物种提供栖息地。
c.对电站厂房周边和引水隧洞进行植物绿化,形成人造景观。对厂区污水净化处理、设置污油池等,减少垃圾、废水、污油等入河,避免二次污染。
d.设置流域电站调度中心,加强流域电站发电调度,确保生态流量下泄连续性。
(2)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
①运行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电日常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用于农肥,不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②运行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运行期主要噪声源有水轮机、发电机等,其声源噪声在80-85dB左右。经预测,项目噪声经衰减后,在场界能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但为尽可能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企业采用下列措施:
a.设备选型时,尽量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
b.设备安装时,可采用隔振垫、消音器等辅助设施。
c.厂房的墙壁材料可选用吸声材料。
d.注意设备的维护,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减轻噪声。
③运行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电站运行期电站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为废机油和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可采用垃圾桶分类收集,依托当地环保部门由垃圾转运车运至附近城镇集中处理。
对于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机油,站区须专门设立废油桶对废机油进行收集储存,待其达到一定数量后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合法单位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处置。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遂昌县安口朱口电站·遂昌县安口朱口电站增效扩容(报废重建)改造项目位于浙江省遂昌县垵口乡,电站拦水堰坝位于朱口村上游约2Km处,厂房位于垵口乡朱口村石仓源与十四都源汇流口上游200m处。项目符合遂昌县的环境功能区划和相关水利规划,符合相关环评审批原则、环评审批要求和其他审批要求,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项目建设施工和运行期间将会对周边区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切实执行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把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六)征求意见的内容
征求意见的对象: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单位或团体。
征求意见的范围:工程在环境影响、环保措施、对工程建设所持态度等环保方面的意见。
期限和公众意见反馈途径:通过邮件、电话、信件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馈意见,请务必留下您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回访。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为自本公示信息在遂昌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起10个工作日。公众可登录下方链接下载查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公示内容( )。公众若需补充了解相关信息,请在公示期间向环评单位联系索要。
(七)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
遂昌县安口朱口电站;联系人:陈工;电话:13906786904;地址:丽水市遂昌县垵口乡。
(2)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浙江和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系人:陆丹萍;电话:15957129840;地址:浙江省衢州市闹桥村351号1幢201、202室。
(3)审批部门: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遂昌分局;电话:0578-8127411;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君子路96号行政审批中心44-45号(环评审批窗口)。
遂昌县安口朱口电站
2019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