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潜力惊人的热土。2025年1月至5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别增长31.3%、55%、37.8%,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这是一座蓬勃发展的城市。项目建设势头强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一体推进,今年4月,全县9个项目入围全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5年实施计划第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79.7亿元,年度投资计划10.5亿元。
这是一个投资兴业的地方。凭借链上发力、创优打法,全县上下合力推动招大引强量质并举,瑞云新能源、强邦工业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2025年全年计划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8个,争取5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通过改革创新、奋斗实干,遂昌紧紧围绕工业强县首位战略,全力抓招商、抓项目、抓要素、抓服务,加快探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新作为,深入推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努力为全市乃至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大干快上 重大项目提速快跑
挖掘机轰隆作响,塔吊长臂挥舞,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各司其职……走进位于遂昌经济开发区龙板山区块的浙江盖亚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储能型大圆柱3GWh锂(钠)电池制造项目建设现场,记者见到了比天气更“火热”的施工景象。
浙江盖亚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储能型大圆柱3GWh锂(钠)电池制造项目概算投资为50亿元,其中一期总投资约为1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设工期约12个月。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以上。
“去年12月进场以来,我们进度大多比原定时间节点提前,目前已完成3栋建筑的基础施工,其中一号厂房进度最快,形象工程已完成60%,两栋综合办公楼都在进行二层楼板的支模。”现场施工负责人朱伟峰告诉记者,入夏以来,他们每天都有近80名工人在岗,到7月底,他们将完成一期项目所有土地的钢构地基施工。
全速推进的浙江盖亚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储能型大圆柱3GWh锂(钠)电池制造项目仅是遂昌抢抓项目建设,释放投资增量、高质量建设工业强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落实落细项目推进管理办法,重点项目旬月会等机制,遂昌第一时间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6月25日,遂昌县竹产业共富产业园建设项目正式通过竣工验收,比原定工期提前了77天。据悉,接下来,该产业园将陆续招引入驻优质企业,力争在9月实现全面投产。
“遂昌有竹林面积35万亩,竹加工企业20余家,其中不少企业都明确表达了整合产业链的需求。”项目负责人任晓丽介绍,依托产业园,除了能进一步完善竹材加工多样化发展,拓展延伸竹类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更有助于形成特定地域单元(项目级)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变化全过程监督体系,打造出具有辨识度的竹产业绿色低碳共富发展“遂昌模式”。
一批又一批有侧重、有筹谋的重点项目成为遂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拼图,这一进程更明显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
近段时间,同样位于龙板山区块、总投资1.8亿元左右的浙江奥昌超净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6000吨高纯不锈钢应用研发和制造项目(一期)也进入了冲刺关键期,每天都有上百名工人奋战一线,争分夺秒抢进度。
“‘拿地前’主动对接指导、‘拿地中’全程代办、‘拿地后’即实现‘多证齐发’……可以说,遂昌正不断以‘高质效服务’时间换企业‘高质量发展’时间。”浙江奥昌超净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敏坦言,选择遂昌,一方面是由于这里金属产业基础较为扎实,拥有丰富的金属资源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切实被当地周到细致的服务吸引。
记者了解到,按计划安排,该项目将在10月底前完成全部主体搭建,并在2025年底前实现投产,预计第一年产值可达到2亿元,创造税收约600万元。
改造提升 主导产业攀“高”逐“新”
什么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遂昌给出的答案是数字化转型。
日前,走进浙江鸿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十余台数字化设备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转,数十吨经过完全酯化反应的原材料正进入中和水洗釜中进行水洗,紧接着便是过滤、检验、打包入库等环节。
“车间逐步走向‘无人化’,产能、效率却有了大幅提升。”该公司生产负责人叶波介绍,经过数字化改造,车间所有生产原料都实现了储罐和管道式投料,满负荷生产状态下一天大约能产出成品30吨。
浙江鸿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阻燃剂、催化剂、抗氧剂、火焰复合剂等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的企业,拥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
走进该公司中央控制室,显示屏上,从原材料投料到反应过程再到产品归库都有实时监测。如若遇到如温度、压力非正常波动等现象,中控系统还将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紧急反应,以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这几年,我们前后投入了2000万元用于数字化转型,构建了企业生产、安全、环保一体化监测、预警、应急联动体系,真正做到了全流程自动化管控。”该公司总经理包志泉表示,伴随经营和管理方式变革,当前,他们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迭代新工艺、打造新产品,努力迈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种种利好,浙江荣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有话语权。借力数字化改造,该公司已完成中控平台安全生产、OA办公、人员定位以及视频监控等信息的接入,工作人员只需坐在中控室电脑前就能轻松掌控车间全局,设备故障率更是减少10%以上。
“之前说我们是‘小作坊’都不为过。企业要‘争先进位’,变革才是唯一出路。”公司董事长张云文说,这些年,公司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一路深耕科技、苦练内功,逐渐成长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医药中间体的精细化工企业,跃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拥有专利近200项。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该公司新推出的苯甲酰胺、溴代吡唑甲酸等产品一经投产,便受到市场追捧,主营产品2-氯烟酸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0%,位居全国前列。1至5月,该公司产值达1.73亿元,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4亿元大关。
“智造”引领、转型为纲,从粗放型、传统型出发,“逐梦”高、精、新、尖,这样的“蝶变”故事在遂昌不胜枚举。
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以降本增效、提质增效、增产增效为目标,近年来,遂昌积极引导企业上“云”、设备加“芯”、生产换“线”,截至目前已实现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全覆盖,惠及规上企业130多家,生态工业平台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步伐也愈发铿锵有力。
筑巢引凤 合作共赢再启新程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是助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遂昌这样一个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山区县而言尤为如此。
在招大引强的“赛场”上,聚焦长三角、环杭州湾等重点区域,瞄准金属制品和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遂昌正以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干劲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全力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擂响奋进战鼓。
浙江弘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7万吨光电专用环氧树脂及其功能材料项目推进顺利,总投资高达11亿元,预计投产后产值将飙升至32亿元;宇恒新能源储能电池项目总投资高达11亿元,占地面积100亩,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以及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等,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0亿元;浙江亿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产6万吨bopp胶带、二期年产6万吨bopp薄膜项目迎来全新节点,随着一期项目建设临近尾声,公司正紧密开展生产布局、流程优化等工作,同时加快推进二期项目工程进度……在遂昌,招商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新型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走出去”寻找发展切合点,“引进来”扩大合作“朋友圈”。今年来,遂昌招商引资工作也交出亮眼答卷,截至5月底,全县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完成年度任务50%。
“为提升招商工作效率,我们还开发了集在线选地、进度跟踪、分析研判等功能于一体的招商引资协同作战平台,全程数字化记录重点项目招引进度,实现招商信息‘一网通览’有助于加快意向沟通和项目选址。”遂昌县经济合作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县共有储备项目6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
产业项目为何频频青睐遂昌?招商服务自不必说,背后也离不开遂昌持之以恒以环境之“优”聚发展之“势”,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
政务服务效能是营商环境最鲜明的注脚。近年来,遂昌全面构建“主动发现—高效处置—举一反三—晾晒评价”的闭环运行机制和重大涉企问题“三直达”解决机制,确保涉企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针对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遂昌还形成了“四个一”联系机制,创新拿地即开工、建成即进场等六大场景的高效审批“一类事”和全程政府代办等特色增值服务体系,实现了涉企业务的一站式办理、全链条服务。
“举措靠前、政策给力,帮办代办高效高质……”日前,昕立(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固定床催化剂9900吨、回收催化剂9300吨项目成为遂昌首个“建成即进场”审批改革试点,项目负责人刘俊表示,这让他们能提前3个月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为投产达效又“加了把火”。
据第三方测评,遂昌营商环境满意度为99.08%,企业在本地持续发展有信心的为86.24%,均处于全市前列。营商“软环境”,正逐渐转化为遂昌这座城市的发展“硬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