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201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内外仍然十分复杂的发展环境,继续深入推进“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加快转型跨越,推动强县富民,全力建设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全县经济运行和项目进展情况总体上保持了稳步发展态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情况
上半年我县经济运行特点主要呈现“六快,四缓,二冷”
“六快”表现为:
(一)地方生产总值增速加快。上半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2.88亿元,总量居第4位,完成年度计划的42.4%,增长10.9%,增幅居全市第二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了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4.16亿元,增长9.1%。
(二)农业生产稳步加快。上半年农业总产值为5.19亿元,增长14.5%,比一季度提高了2.6个百分点,完成年度计划的37.3%。其中,农业产值3.04亿元,增长17.1%;林业产值1.20亿元,增长13.5%;牧业产值8328万元,增长8%。主导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茶叶产量3886吨,增长8.3%;产值1.75亿元,增长25%。春、夏二季农作物播种面积合计25.6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41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4.5%,比上年同期增加0.5个百分点;蔬菜播种面积5.40万亩,占21.1%,与上年持平;油菜籽播种面积3.62万亩,占14.1%,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有所回落,6月末生猪存栏为7.2万头,下降0.9%;肥猪出栏为4.8万头,下降9.4%。家禽存栏28.6万羽,下降19.3%;出栏34.4万羽,下降11.0%。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9亿元,总量居第6位,完成年度计划的48.3%,增长31.4%,增幅居全市第3位,但比全市平均增幅低了0.7个百分点。其中,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2.24亿元,增长49.4%;工业投资稳步增强,投资额为6.1亿元,增长40.5%,其中制造业投资5.44亿元,增长33.1%。全县23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2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6.7%。其中年产3万吨铜制品生产线项目、乌溪江干流大溪坝、蟠龙水电站、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等项目完成进度较好。
(四)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亿元,总量居第5位,完成年度计划的49.2%,增长16.7%,其增幅比一季度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全市高了3.7个百分点,居第3位。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55亿元,增长32.3%,比全市高了22.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
(五)旅游业继续得到快速发展。今年我县围绕打造中国最佳旅游服务县目标,以深入实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主线,进一步巩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全力打响“五行遂昌、一诺千金”旅游品牌。山区休闲旅游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8.55万人次,总量居全市首位,增长25.8%,居第8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2亿元,总量居第3位,完成年度计划的54.1%,增长39.3%,也居第3位。其中农家乐村点共接待游客61.29万人次,实现直接经营收入5596万元,分别增长28.8%和39.2%。主要景区(点)实现门票总收入1597万元,增长41%。各类住宿设施平均出租率为50.7%,比去年同期高出10.5个百分点。其中星级饭店共接待过夜游客54260人,增长35%,出租率为53.1%,比去年高出5.7个百分点。
(六)农民收入继续得到较快增长。农村人均现金收入5857元,总量居第4位,增长15.3%,比全市提高了0.5个百分点,居全市首位。据农经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4158元,同比增加455元,增长12.3%。
“四缓”表现为:
(一)工业经济发展趋缓。上半年全县完成工业产值77.82亿元,总量居第4位,完成年度计划的41%,增长15.1%,其增幅一季度为今年最高点,随后呈逐月走低态势,至6月份增幅略有回升,比年度计划目标增幅低了10.9个百分点,比全市高了0.2个百分点,居第6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63.19亿元,总量居第4位,增长11.6%,居第7位。实现销售产值59.48亿元,增长13.4%,产销率为94%,比上年同期高了1.5个百分点。规模企业用电量2.36亿千瓦时,增长1.2%,增幅比上月低了2个百分点。得益于元立集团从衢州元立获得效益分成的强劲拉动,企业经济效益总体较好。今年以来,企业经济效益虽呈现明显趋缓态势,但总体依然保持较高增幅,上半年42家规模实现利税4.15亿元,增长18%,实现利润2.93亿元,增长36.8%。
(二)财政收入增长缓慢。1-6月财政总收入为4.26亿元,总量居第5位,增长9.9%,居第7位。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总量居第6位,增长9.2%,居第8位。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0.9%和50.1%,实现双过半。其中,增值税收入达1.6亿元,增长22.9%。财政支出5.65亿元,增长12.3%。
(三)金融信贷运转趋缓。6月末金融系统人民币存款余额为84.2亿元,总量居第5位,增长11.9%,居第6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了2.1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4.34亿元,增长14.2%。贷款余额为69.98亿元,总量居第5位,增4.6%,今年以来其增幅一直处于全市末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了12.2个百分点。存贷比为83.1,比上年同期低了5.8个百分点。
(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趋缓。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8元,总量居第4位,完成年度计划54.2%,增长10.3%,比全市低了2.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低了3.6个百分点,居全市末位。
“二冷”表现为: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偏冷。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522万元,同比下降48.4%,全县房地产施工面积113300平方米,同比下降56.4%,实际销售面积8266平方米,同比下降84.6%。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受国家宏观政策及主要投资项目完工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一直呈现疲软态势,加上市场可供房源偏少,已供房地产开发用地短缺,势必影响后续房地产开发投入的增长。
(二)外贸需求偏冷。外贸出口依然低迷,上半年实现出口5404万美元,总量居第6位,完成年度计划的47.9%,下降2.5%,全市仅我县为负增长,而全市出口则增长了18.3%。其中生产企业出口5158万美元,下降0.8%。
二、下阶段经济走势判断
(一)从国内外发展环境看: 2012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进程依然缓慢,新兴经济体宏观调控难度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凸显。国内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形势的复杂和调控的艰巨性都在增加。但国家宏观政策环境趋于宽松,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十一条举措应对经济下行。货币政策由偏紧向“适度”回归,今年已2次下调存准金率,并于一个月内(6月8日、7月6日)两次降息,我国宏观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
(二)从我县经济运行情况看:从现有的我市各县主要经济指标看(见附表1),在14项指标中,总量指标排在前5位的有10项,占71.4%,可见我县经济总量在全市处于中等偏上位置;而发展速度排在前5位的仅6项,占42.9%,发展速度在全市中相对滞后。从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看,我县工业产值、利税、工业投资、外贸出口等指标增幅均处于逐月回落态势,未来我县经济发展趋势有趋缓迹象。但我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发展方向明确,将强县富民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首要选择,力促经济转型跨越,全力推进低山缓坡开发,努力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引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将逐步趋强。
(三)从计划完成情况看: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农业、投资、财政、旅游、城乡居民收入等计划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较为理想;地方生产总值、工业、外贸自营出口总额等指标要完成年度计划预期目标还需加大力度(见附表2)。
总体判断,2012年我县经济发展不容乐观,经济将呈现稳中趋缓态势。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既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破冰清障护航、提速提质提效”为核心,以“破冰清障大提速”活动为载体,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快转型跨越,推动强县富民,全力推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突出重点促项目。一要以强基础,促发展,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为理念,重点抓好51省道遂昌王村口至老虎跳公路改建工程、峡口门至湖山至金竹公路改建工程、溪边路道路工程、低丘缓坡开发工程、年产3万吨铜制品生产线项目、年产20万套汽车零配件等系列产品生产线项目、全民体育健身中心等26个重点项目建设。二要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制定合理的土地推出机制,加快已出让土地开发步伐,加强房地产价格管理,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三要强化要素保障,要多渠道地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切实强化项目推进中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保障,及时逐项破解项目推进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同时要加强项目谋划工作,通过开展“发现遂昌”等活动,号召全县干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群策群力谋划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有效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二)着力促进地方收入可持续增长。积极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扶持政策,不断优化财税服务环境,积极帮扶企业解困,促其发展壮大,涵养税源。坚持依法理财治税,规范各项收入,一是要以“税友龙版”上线为契机,做到信息管税。二要加强欠税管理,加强欠税清缴力度,增强政府财政收入组织和资金筹措能力,有效促进收入可持续发展。三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执行“三公”消费制度,加强资金保障。
(三)稳步发展促农业。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两区建设,确保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力培育原生态农产品品牌,巩固提升茶叶、毛竹、山地生态蔬菜等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板栗、油茶、菊米、烤薯、红提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切实改善村庄面貌,着力提升“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质量,深入推进“微笑遂昌、洁净乡村”活动,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四)千方百计促工业。一要高度关注企业招工难、融资难、政策处理难等问题,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扶工政策,尽力为企业分忧解难。二要继续抓好平台拓展工作,以低丘缓坡开发为契机,全力做好毛田区块、洋浩区块、云峰石材加工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加快推进龙板山区块开发前期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三要进一步强化选商引资工作,围绕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招商重点,积极做好与发达县共建产业园区的基础性前期工作。努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前景好、带动力强的优势项目。四要做好产业的扶持培育工作,做到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金属制品业,培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扶持特色产业做深做优,进一步增强特种纸、竹木加工、竹炭等企业的竞争能力;积极扶持培育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促使其成长壮大,增强内生性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转型提升促旅游。以深入实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主线,进一步巩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大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手段,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按照“扩面、提质、优服务”总体思路,围绕打造中国最佳服务县,进一步打响“五行遂昌、一诺千金”旅游品牌。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和微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积极培育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特色及魅力。加快推进高坪景区、南尖岩外游客中心、大柘汤沐园温泉启动三期水上乐园工程,三墩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含晖国际休闲养生中心等旅游景区开发和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金矿国家矿山公园AAAAA级景区及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