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2012年经济运行情况与2013年展望

索引号:2662163/2013-06418 生成时间:2013-01-31 00:00:00 发布机构:县发改局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转型跨越,推动强县富民,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拓展发展空间,经济在严峻的宏观环境下艰难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全县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增长格局,年度预期目标完成情况总体较好。展望2013年,全县上下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扩量与提质并重,更加注重产业培育和发展,抓好“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工作,力争全县经济和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为全力争创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一、2012年经济运行情况

  1、地方生产总值增幅逐步提高。全年生产总值达76.71亿元,增长12.2%,比计划预期目标高了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首位,比一季度高了1.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5.23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32.14亿元,增长12.4%。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12.1:46.5:41.4调整为11.2:45.9:41.9。

  2、工业发展速度稳步回升。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77.2亿元,依然居于全市第四位,完成年度计划的93.3%,增长17.8%,其增幅经历了下滑企稳并逐步回升的发展态势,比全市平均增幅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5.54亿元,增长17.5%。在五大工业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已达5.38亿元,增长29.7%;规模最大的建筑五金业,产值已突破100亿元,达111.68亿元,增长19.2%。产品销售情况总体较好,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38.47亿元,增长21.4%,产品销售率为95%,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压力逐步释放,存货比上年减少了5.8%。企业经济效益止跌回升,全年规以上企业实现利税7.25亿元,增长19.6%,比产值增幅高了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2亿元,增长15.3%。

  3、城市框架已初具雏形。2012年围绕“向东发展工业,向西发展商住”,在云峰区块打造工业新城,在古院区块建设城市新区,形成既支撑未来又服务现在、既壮大城市又带动乡村的空间新格局的总体思路。一是进一步完善了规划综合体系,编制并发布了《遂昌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遂昌县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遂昌县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完成了县域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和西城区控规、新行政中心、后江新区、古院公寓安置小区等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开展了低丘缓坡开发试点工作,全年完成了古院、龙板山区块5.266平方公里发展空间的征迁工作,供地瓶颈得到有效破解,城市框架已经初具雏形,为加快发展城市经济提供了舞台。三是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年完成投资3.2亿,完成计划任务的145%。基本完成了公园路、凯恩路、溪边路、二都街、大毛头等路段的道路及路灯建设,改造了北街、东街、公园路的人行道得和妙高山和后岭的休闲游步道,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4、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81亿元,增长12.6%。其中,农业产值8.75亿元,增长14.6%;林业产值3.6亿元,增长7.4%;牧业产值2.30亿元,增长13.4%;渔业产值1227万元,增长13.0%。农业两区(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优势高效农业得到稳步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5万亩,粮食总产量6.75万吨,增长0.9%。农业主导产业增效明显。竹业生产稳步发展, 2012年度完成采伐量732万支,增长1.1%;笋干(鲜折干)产量2009吨,增长0.3%;茶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县茶园总面积为10.9万亩,其中采摘面积9.8万亩,增长5.7%,全年茶叶产量达7632吨,产值3.51亿元,分别增长4.5%和 17.4%;生态蔬菜产业发展加速,全年完成蔬菜生产面积7.3万亩左右,增长1.9%,实现产值1.24亿元,增长15.9%;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畜禽养殖模式逐渐由散养向规模化、生态化养殖转变。全县肉类总产量1.08万吨,增长21.0%;禽蛋产量965吨,增长13.5%。全县生猪存栏7.68万头,生猪出栏10.58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6.8%和11.7%。

  5、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2012年,我县全力打响“五行遂昌、一诺千金”旅游品牌,旅游美誉度进一步提高,荣获“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十大县域旅游之星、浙江省十大欢乐健康旅游城市、浙江十大休闲度假基地、浙江省劳动模范休养基地”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创建中国最佳旅游服务县”被评为“2012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成为首批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27.71万人次,总量居全市首位,增长2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6%,增长40.1%。全年门票收入4121万元,增长27.8%。全县农家乐村点共接待游客145.98万人次,增长36.3%,实现直接经营收入1.4亿元,增长34.4%。旅游项目完成投资3.77亿元,总量居首位,完成全年计划的188.6%。

  6、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2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达32.3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8.6%,固定资产投资增量达9.2亿元,创历史新高,但总量在全市依然偏少,依然居于第六位,增长39.5%,其增幅居全市第二位。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3.38亿元,增长58.7%,其中,工业投资15.45亿元,增长84.3%,其中制造业投资13.51亿元,增长82%。房地产开发投资1.14亿元,下降56.8%。全县重点项目26个,其中后期新增项目3个,全年完成投资13.81亿元,23个首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9.4%,其中,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有东城洋浩区块、毛田区块二期场地平整及市政配套工程、年产3万吨铜制品生产线项目、年产60万吨金属制品材料厂新建项目、全民健身中心等20个项目。

  7、内外需求冷热不均。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4%,增长17.9%,比全市增幅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亿元,增长40%。外贸需求有所回升,全年实现自营出口11110万美元,增长3.5%。完成年度预期计划目标的98.5%,其中生产企业出口10582万美元,增长4.5%,其中元立集团出口6625万美元,增长15.8%。

  8、财政收入增幅回升。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38亿元,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4.67亿元,增长11.9%,分别完成年度预算的101%和101.5%。其中增值税收入3.26亿元,增长18.4%,营业税收入1.3亿元,增长21.6%。其中第二产业实现税收收入4.68亿元,增长20.4%,其占比达61.4%,比上年提高了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税收收入2.94亿元,下降了10%,财政总支出15.26亿元,增长9%。

  9、城乡居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27534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4%,增长12.7%,其增幅居全市第二位,比全市高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9056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6%,增长13.7%,其增幅居全市首位,比全市高了0.3个百分点。

  10、节能减排工作有序推进。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6.99亿度,增长2.3%,工业用电量5.51亿度,比上年减少10度,与上年基本持平。据1-3季度节能降耗情况的通报我县万元GDP能耗降低了8.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了12.3%,预计全年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可达7.9%,超额完成年度预期降低3.7%的节能目标。

  2012年,我县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全年空气质量指数(API)处于Ⅰ、Ⅱ级,水质监测数据结果各项指标均符合功能区要求,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82.3%,居全省前列;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达9100个,高出世界清新空气标准6倍以上,属于特别清新类型;据2012年发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我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95.5,生态环境状况级别全为优,排在全省第六位,生态环境质量居于全省领先位置。2012年,我县在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

  开展了工业园区大桥区块污染整治、云峰矿砂行业污染整治、饮用水源巡查、非涉铅行业锡工艺品加工作坊污染整治等,现场监察企业86家,责令限期整改1家,立案查处1家。遂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建成了废水回用工程和44条电镀生产线节水改造工程;浙江凯恩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节水改造工程。初步预计净削减COD7.39%,氨氮3.81%,SO210.5%,氮氧化物0.2%,预计能完成2012年度减排任务。

  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总体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好因素将多于上年,经济下行压力有望有所缓解;我省经济也将总体继续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我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逐步显现,随着低丘缓坡开发的大步推进,城市发展框架已初具雏形,将有利于我县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2013年又是经济形势更为复杂的一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因素仍将制约着经济持续回升的空间和力度。我县正处在经济成型转型时期,多年累积的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为此,我们既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又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更加稳妥地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三者的关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增长低迷长期化的态势仍将延续。全球仍处于应对金融危机的状态中,走出低迷增长态势仍需时日。美国经济因消费增长总体疲弱和新兴产业尚不明确而复苏缓慢;欧元区各国因欧债危机仍处于高危阶段和人口老龄化举步维艰;日本因灾后重建及刺激消费带来的增长动力趋于消失,加之地缘关系紧张,可能严重影响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经济走势将差于2012年。新兴经济体国家面临国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胀抬头的双重制约,经济回升的幅度和力度也较为有限。而从中长期看,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劳动力供给不足和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新兴市场国家近二、三十年来利用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空间已经越来越有限。当前,世界经济已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除非重大技术和产业发展取得革命性突破,全球性潜在增长率下降几乎是一种趋势性的大概率事件。

  2、从国内看,宏观经济环境趋于稳中向好,但稳增长的微观基础需进一步巩固。一方面,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较多。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阶段,特别是改革的深入推进、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将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经济增长的市场潜力巨大;十八大胜利召开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上下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热情,宏观调控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经济发展态势趋向好转。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这主要体现在企业效益下滑压力仍然较大,受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有效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制造业产能过剩,企业保生存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压力加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013年企业生产积极性和投资信心。

  3、从省内看,经济发展有利条件逐步积累,但面临着外部环境压力和自身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从有利因素分析,“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的稳步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四大建设”的深入实施,这些都为我省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省加快实施鼓励浙商创业创新、扩大有效投资、优化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也将进一步积聚经济回升向好的动力。从不利因素分析,明年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从出口看,外贸出口需求总体疲弱,变数较多;从投资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压力增大,基础设施投资受资金筹措难、征地拆迁难等制约较大,制造业投资受企业利润下降、投资信心不足等影响较为明显。从消费看,受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股市持续低迷等影响,消费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依然不小。与此同时,推进转型升级仍面临诸多压力,突出表现为创新驱动能力不足,产业技术水平亟待提升,人才和技术储备仍显不足,创新型企业和创新投入偏少,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亟待加快。

  三、我县经济工作面临的机遇

  1、我县经济发展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加快转型跨越,推动强县富民,积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趋好。

2012年遂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6000美元,预计2013年我县人均GDP将达到7000美元,如果将工业化进程按照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划分,并将每个阶段划分为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则我县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以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衡量,标志着我县经济已经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2996-9265美元)的水平,站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起点上,意味着经济发展仍处于加速成长的重要机遇期。

  2、经济发展基础条件更加扎实。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和按照“目标强县富民、空间东进西拓、产业扬长补短、民生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幸福、发展科学持续”的战略思路,为遂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明确了方向。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为我县经济提速创造了良好的硬环境。同时,我县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展。东城洋浩区块、毛田区块二期、云峰石材加工园区(占地面积共3262亩)场地平整及市政配套工程稳步推进,完成毛田二期2#、3#、4#、5#地块场平工程,完成规划13路、6路路基工程;完成洋浩区块五条主干道路基础工程招投标。完成了古院、龙板山区块5.266平方公里发展空间的征迁工作。工业空间的拓展,为我县产业培育、城市化建设提供了舞台。

  4、工业项目引进取得初步成效。2012年全县引进市外内资工业项目14个,合同投资7.21亿元,当年到位资金2.53亿元,往年招商引资续建项目23个,本年新增投资6.61亿元,其中预计年内能完工投产项目有汇金铜业年产3万吨铜制品生产线、浩洋娇子年产100万辆自行车40万辆电动车等项目五个,在确保我县工业总量有效扩大和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入。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将进一步为我县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创造良好机遇。同时,我县康庄工程、危旧房改造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基本完成,洁净乡村、下山脱贫工程、“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以及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等工作持续开展,加上县委县政府目前正在谋划的关注关爱基层的具体方案,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全县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6旅游业的兴起有助于产业协调发展。今年以来我县围绕打造中国最佳旅游服务县目标,全力打响“五行遂昌、一诺千金”旅游品牌,并积极开展金矿国家矿山公园5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我县目前已打造了一批经典景区:遂昌金矿、南尖岩、神龙谷、千佛山四个国家AAAA级景区和竹炭博物馆AAA级景区,加上红星坪温泉、汤沐园以及众多农家乐等景区(景点)的有效开发,旅游业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12月份我县开展的百亿旅游项目集中开工周活动,为我县旅游旅游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由于我县发展基础相对较差、底子薄、要素配置分散,制约遂昌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

  1、外部发展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全球经济危机还未结束,欧洲债务危机在蔓延,尤其是出口形势在美元贬值、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环境下,使我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其次,政策叠加压力、企业经营压力、要素保障压力、节能减排压力、物价上涨压力等影响,使我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

  2、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财政压力加大。由于我县财政收入增长有限,而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的刚性需求明显增加,我县财政资金筹措压力较大。

  3、政策处理难度加大。由于大规模平台建设涉及征地拆迁,而当地村民不断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使得征迁工作难以推进,而一些原有完成征迁的工业用地由于某些点位上的政策处理问题,企业施工过程也经常受到村民阻挠;此外,土地严管、维稳要求提高,也导致拆迁推进难以快速突破。

  五、2013年主要工作建议

  2013年是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县经济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1全力以赴促工业。一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入园企业项目建设,积极做好与诸暨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强化选商引资工作,做到入园企业要加快入驻,入驻企业要加快建设,投产企业要加快生产。二要做好产业扶持培育,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金属制品业,培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扶持特色产业做深做优,进一步增强特种纸、竹木加工、竹炭等企业的竞争力;扶持培育有发展潜力的小型、微型企业,切实增强内生性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要高度关注企业实际困难,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扶工政策,尽力为企业分忧解难。

  2、稳步发展促农业。一是要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两区建设,确保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二是要全力培育原生态农产品品牌,有效促进茶叶、竹业、山地生态蔬菜、生态畜牧业、干水果等五大支柱产业和制种业、食用菌、山茶油、菊米(中药材)、甘薯等五大特色产业的发展。三是落实各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政策,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农民增收门路。

  3、转型提升促旅游。全力打造“中国最佳旅游服务县”,全面打响“五行遂昌、一诺千金”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加快推进南尖岩游客中心、大柘汤沐园温泉三期水上乐园工程等旅游景区开发和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金矿国家矿山公园5A级景区及遂昌黄金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

  4、强力攻坚促项目。一是要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以“破冰清障大提速”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政策处理攻坚、重点项目效能监察、百日攻坚等活动,狠抓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实体投资,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大力抓好项目储备和申报,加强向上沟通汇报,积极开展50省道遂昌段改建工程、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城市文化综合体、古院区块低丘缓坡开发及行政中心迁建工程等项目前期。三是要切实加强土地和资金保障,开源节流并举,千方百计争取更多土地指标,进一步加强新增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提高土地建设强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项目银行融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建设。

  5、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围绕 “向东发展工业,向西发展商住”,在云峰区块打造工业新城,在古院区块建设城市新区,进一步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二是积极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农业发展和工业强县建设。三是加快项目谋划,加大争资立项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加大衢宁铁路、50省道遂昌段公路改建工程(二期)、遂昌县客运中心迁建工程、遂江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开发力度,全力推进我县交通运输业发展。四是积极应对我县目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问题,有序推出房地产开发用地,加快已供地开发进度,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五是继续加大力度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养生养老、文体健身等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6、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要为拉好城市框架做规划,按照“产业向东,人居向西”思路,加快城市建设东进西拓步伐,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打造工业新城,完成东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编,启动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配套工程,建设云峰片区物流中心、人才公寓、拆迁安置房、中小企业创业园和金属制品研发服务平台,加快云峰产城一体化发展,切实增强工业新城吸引力。强化西城规划,启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县域绿道网规划、控规图集编制,开展古院区块绿化景观、环境卫生、综合管线等规划编制,完成新塘、古院区块场地平整,完成上石马至吴突头至东峰道路建设,启动古院区块道路工程和农民拆迁安置公寓房小区建设,争取城市文化综合体等公建项目落地开工。

  努力完成城市新区的各类规划编制,包括古院、后江、新塘三位一体的道路、桥梁、绿化、给排水、环卫、通讯以及公园、广场、城市小品等全方位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为城市新区的迅速启动建设奠定基础;启动并完成以云峰区块为主的遂昌县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的编制,为云峰区块的快速发展描绘好蓝图。尽力完成新塘、古院区块的场平工作,完成上石马至吴突头、吴突头至东峰、古院至新塘、古院至后江的新区道路网建设,推进新行政中心区块文化综合体、育才中学、公寓安置小区和部分单位公建项目的开工建设,做好东桥路、园丁路延伸段、龙谷路延伸段、凯恩路、新客运中心等道路网建设的前期,并争取有计划地启动建设。2013年共安排各类项目41个,计划完成投资7.4亿元(其中政府性投资2.8亿,房地产投资4.6亿)。二是做好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文章。努力完成溪边路沿溪景观带、太保殿桥和东桥以及妙高山公园、汤公园、儿童公园、华侨公园等相关设施和街头小品的建设,完成部分县城主干道的增绿美化彩化和夜景亮化工程建设;启动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二期以及建筑垃圾填埋场迁建工程,完善相关环卫设施,完成污水、供水管网和小区道路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创新举措确保城市管理和住房保障及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数字城管的运行和保障房的建成分配及管理是我局2013年工作的新内容,我们要全面做好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运行的宣传和管理工作,并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推进供水、环卫、市政和执法等相关设施和功能的完善,努力塑造和谐为民的城管新形象。要加大力度完成各类安置房、保障房等建设任务,尽最大努力做好安居房、公租房、廉租房分配的申报受理、调查复核和日常管理工作,力求做到阳光建设、阳光分配、阳光管理,并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竞赛活动,加强行政审批和房屋测绘、评估、办证等工作,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