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乡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湖山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和美共富现代化遂昌家园”和“三大发展主平台”,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提质提速、各条战线齐头并进、各个领域争先创优,用实干实绩实效交出年度答卷。
(一)锚定数字科创平台,新兴动能不断积聚。
1.天工之城建设全速推进。坚持以湖山速度2.0扎实推进各重点项目建设。浩威数字文创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晶盛机电、开元芳草地酒店、湖山管理综合楼、牌坊门市政路网工程、水丽公园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红星坪悬崖酒店、地心温泉地面主体项目游客中心、西山驿等项目通过验收,天工鱼仓项目招租有序推进,湖山环湖绿道半程马拉松赛道实现全线贯通。
2.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完成遂昌县两江源头森林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湖山库区林相彩化退化板栗林改造项目451亩。不断发展特色种植,蓝莓、青钱柳、山稻谷、番薯新品种等种植面积达1350亩,产值预计可达582万元;继续扩大番薯新品种种植,今年以来已种植1600亩以上,预计总产约800吨;试行杂交稻制种,种植面积142.8亩,预计产量可达2.225万公斤。完成奕山村和长安村2022年度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生产专项监测任务,并在两大功能区完成非粮化调查监测工作,超额完成“非粮化”整治177亩,超额耕地抛荒整治427.79亩。
3.双招双引工作初见成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举,成功引进并签约时光音乐酒吧、进口商品城、西餐厅等新业态入驻湖山汇双创中心。通过招引乡贤返乡创业,成功引入仙侠湖物资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数字产业联盟,成功举办乡贤端午座谈会,成立长安村乡贤联谊会、网络人士联谊会湖山分会。共引进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33名,其中2022年新增全职缴纳社保人才15名。与遂昌领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签订总部经济协议入驻湖山,预计总部经济税收可达2000万元。
(二)坚持项目建设引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1.交通设施不断完善。遂江公路湖山段项目高效推进,总体形象进度完成56.43%,首创“双排并联”“气囊+牵引”的护筒下放施工方式,完成全国最大内湖桩基护筒下水。扎实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湖山乡城乡客运国有化改造;完成农村公路养护109公里,完成甲门塘到姚岭、桐梗寺到福罗淤、平头岗到九峰岩、长安到长塘四段农村公路的水毁修复,开展坪峰村11.3公里的四好农村大综修工程;建洋村农村道路改建工程顺利完工并验收。
2.旅游基础不断优化。湖山头遂昌璞瑞·同济大学设计创意中心、珠村畈霞斐里度假酒店及观霞体验式工坊、红星坪精品温泉酒店二期、黄泥岭校舍改建民宿等项目有序推进,米窝民宿已于10月初开业,上林山舍二期预计12月初开业。三归生态湿地、在湖山露营基地正式开放,全年共迎来游客四万余人次。成功举办首届星空露营音乐节、草坪音乐会等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文化文艺盛宴。乌溪江-仙侠湖旅游度假区项目被列入我市发布的全国首个水旅融合规划。
3.民生实事不断夯实。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珠村畈、黄泥岭两个村自来水提升项目;坪峰村、长安村、三归村、湖山村等四个村总投资255万元的污水处理提升项目,计划在今年1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全面完成湖山村“未来乡村”牌坊门、西山区块8个子项目,总投资2090万元;中国传统村落(福罗淤村、姚岭村)、黄泥岭美丽宜居示范村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湖山乡红星坪村入选省财政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成效显著村名单。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音乐村入选丽水市艺术助推乡村振兴扶持项目,“遂昌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为山区孩子提供免费的高端音乐教育”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优秀成果。完成2022年度移民中心16个项目开工,总投资394.68万元,涉及道路、电网改造、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等,受益村8个村7685余人,目前已有11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其余5个项目有序推进中。完成四都小流域治理项目(结余)建设,有效改善水利灌溉条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惠及农户1180余户,预计每年可为农户增收30余万元。
(三)打造花园数字乡村,和美家园更有魅力。
1.美丽城镇提档升级。完成省级美丽城镇创建,深化垃圾分类、仙侠湖库面整治等工作,保障侠湖金湖山段公路沿线提升项目,打造“湖光山色”美丽风景线。投资3300万元建设集镇污水零直排项目,预计11月底完成项目竣工;投资4000万元启动湖山集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期)项目,主要对集镇范围内的建筑立面、道路沿线景观以及夜景照明等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30%工程量,投资600余万元,预计到12月底可完成35%工程量,投资1400余万元,计划明年4月竣工。完成姚岭村花园数字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拆除违建1000平方米。省级农综改项目湖山村创业综合楼(一期)项目前期程序推进中,预计11月中旬前开工建设。
2.民生保障日益加强。全年发放低保、低边等保障金274.1万元,孤困儿童、老人补助金16.7万元,敬老院供养金53.2万元;救助群众90人15.9万元。成功申报大学生爱心助学13人,为低保低边等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约6万元。完成湖山、红星坪、黄泥岭等3个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打造,为村民提供优质、便捷的业余文化生活体验。全乡81名妇联执委实地走访困难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家庭500余次,帮助解决问题100余个,进一步提升妇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3.平安建设稳步提升。深化“大综合执法一体化”改革,截至目前办理行政案件31起,处罚金额10万余元,发放整改通知书17份,停工通知书5份,移送公安部门事件3起。完成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共开展防汛巡查1679人次,转移人员79人次;举行水上应急救援演练,有效提升水上应急救援能力。全年对辖区内企业、矿山、在建项目等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238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35个,整改率达100%,保障辖区内安全稳定。
(四)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更显担当。
1.基层治理不断创新。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为主线,“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力促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破题,完成229项涉及公安、环保、人力等13个部门的执法事项划转赋权;调解农民工欠薪问题14起,涉及农民工百余人,追回薪资80多万元;开展“禁渔禁钓”专项行动,出动执法巡查300余人次,处罚148起,罚款25310元。创新应用美丽河湖面治理“一件事”,依托“水陆空一体化巡检体系”,对仙侠湖进行“实时监测、协同处置、监管评价”全链条闭环管理,打通和整合河湖水域各项保护职能,全面提高水域治理能效。
2.“四个平台”扎实推进。坚持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完成丽水市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事件上报2157件,全科网格事件办结率、网格日报打卡率、任务交办完成率均达到100%。落实“网格+疫情防控”,对网格内人员开展多方面、全方位、无死角监管,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地生根,全年开展各类督查4000余人次,摸排中高风险地区人员2300余人,实行管控400余人,累计核酸检测4万人次;接种新冠疫苗2407针,加强针接种率达到95.77%,6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达到93.65%。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湖山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全力抓好“三件大事”,探索推进“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为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加快建设和美共富现代化遂昌家园贡献湖山力量。
(一)突出重点,全力打造“天工之城”。
1.保障项目建设。咬定县委县政府全力做大做强“生态工业、数字科创、新型城镇化”三大发展主平台的目标,坚决扛起“天工之城·数字绿谷”核心区主战场责任,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政策处理工作,加快推动西山驿·数字人才培训基地、阿里云创新中心、浩威数字文创中心、晶盛星河软件、开元芳草地度假酒店等在建项目和新引进项目建设,确保无障碍施工。
2.强化招商引资。毫不动摇坚持“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以市场化导向推进“天工之城·数字绿谷”建设,竭尽全力抓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做大做强未来产业的未来竞争力。积极对接洽谈百度智能云,主动协助浙江青初文化开展C端产品研发,打造本土文创强IP。加强与阿里云创新中心和网易联合创新中心的合作,引聚数字经济人才团队、创客群体、创新创业企业,大力培育发展软件开发、数字应用、数字服务、创意设计、文艺创作等产业。
3.优化精准服务。深入推进“三服务”2.0版,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服务机制,依托数字绿谷服务中心的高效、系统、有序运转,为企业提供“无障碍、零距离、保姆式”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企业落地中的问题,全面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让入驻企业更有认同感,更有归属感。
(二)持续发力,强化产业内生动力。
1.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完善支持创业创新创造政策体系,持续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不断拓展重大项目融资渠道,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分类建立“一企一策”培育台账,大力实施“小升规”、“个转企”工程,做大做强经济单元,指导帮助企业升规入库。
2.紧盯产业转型。积极培育体验式、参与性、场景化旅游新业态,开发艺术文创、高端商务等旅游产品及沉浸式体验场景,加快推动霞斐里、悬崖酒店、红星坪温泉精品酒店二期等精品民宿建成营业。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带动“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宅经济”。发挥头部企业带动效应,激活赛事沉淀资源,形成赛事企业招商资源库和招商路线图,不断拓宽“赛事经济”“会展经济”新路径。
3.推动产业融合。完善“两进两回”工作机制,全力推动青钱柳、蓝莓、梅花鹿、甲鱼等特色种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有机湖山”品牌化战略工程,加大对蓝莓产业园、仙侠湖果蔬观光体验园等农旅融合体验基地的建设力度,持续打造“百花齐放、百果飘香”的环湖绿道四季鲜果产业带。加大对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建设温泉水厂、红星坪温泉管网铺设,实现温泉共享,构建“温泉+”产业。引入中高端品牌,以区域合作方式导入西方餐饮、购物、休闲服务业,加快侨乡进口商品城、咖啡馆、酒吧等新零售业态开发,推动形成新兴夜间经济带,打造当代的、时尚的、小资的湖山。
(三)强化内力,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1.狠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遂江公路、新湖山大桥、湖山码头等交通项目,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养护改造提升工作。巩固美丽渡口创建成果,加强渡口码头及航道基础设施“建、管、养、运”等工作,建设“智慧港航”。加快实施智慧管网工程、集镇老旧小区外立面改造、水丽公园等项目,不断改善提高集镇基础设施,在优化人居环境的同时,为入驻企业营造舒心的办公和生活环境。
2.狠抓争资立项。紧抓“天工之城”数字科创平台建设机遇期,积极研究解读上级政策,找准向上争资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政策资金,如专项转移支付、产业扶持政策、基础设施投入以及涉及民计民生的社保、教育、医疗、文化等补助资金,做到不遗余力地争取。深入研究总部经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创新争先,主动融入经济发展大盘子,进一步夯实“天工之城·数字绿谷”经济基本盘。
3.狠抓要素保障。强化“家园意识”,纵深推进 “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一户多宅”清理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数字科创平台建设腾出更多发展空间。牢固树立“改革服务发展”理念,协助企业通过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天工之城·数字绿谷”创新支持中心获得商标、专利类贷款,进一步提高运营能力。坚持常态化问责,全方位开展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监督检查,对影响或阻碍数字科创平台建设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置。
(四)振兴乡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1.提升村集体经济增收能力。坚持不懈实施强村惠民行动,鼓励各村抱团发展,推动强村公司市场化运营。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路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培育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依托库区优势,全面激活水经济、做大水产业,加快推进“天工鱼仓”投入运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围绕农文科旅融合主题,加快“消薄”联建项目、单建项目建设进度,逐步提升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确保全面完成“消薄”年度任务。
2.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深入实施“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高标准推进未来乡村、花园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构筑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新生态。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监测力度,不断巩固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依托智慧水域立体化巡检系统,确保仙侠湖常年保持一类水质,推进仙侠湖流域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建设。
3.推进文明乡村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营造良好社会风尚。高标准抓好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党代会等精神全员培训,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宣讲,推动党代会精神下基层、入村落。加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推动清廉文化、信用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发挥“共享法庭”作用,切实、高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夯实基础。
(五)聚焦民生,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1.做好社会保障。深化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开展低收入农户“两不愁四保障”回头看,有序推进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浙丽保征收等工作,织密织紧“低保兜底、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扶持”救助网络。强化源头防控、系统防控、精准防控,全力抓好疫情防控、企业生产、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消防等领域安全工作,主动发现识别和消除各种风险隐患,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网络清朗。
2.补齐民生短板。大力推动健康遂昌建设,扎实做好公共卫生、无偿献血、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加快推进卫生院扩建项目、原湖山敬老院修缮改造工程进度,不断健全“医养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坚持推进教育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依托空中课堂项目,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深化“双拥”工作,充分发挥基干民兵力量,助力疫情防控、社会维稳、抢险救灾等工作,完成适龄青年秋季征兵任务。
3.优化便民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党建统领+四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最大限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充分应用数字手段,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结合“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不断规范属地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加快网格建设一体化,形成“党建+网格化”工作格局,推进网格巡查走访、网格任务交办,实现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