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时许,在我县县焦滩乡焦村尖农家乐,农家乐业主钟建军正忙着处理食材,为中午的订单做准备。
“餐饮加上豆腐乳、萝卜条、千层糕等农副产品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有100多万元呢!”钟建军告诉记者,自从移民到焦村后,他就立足乌溪江库区资源,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了农家乐。随着这几年村庄环境不断改善,如今,来他家吃鱼的游客是越来越多了。
焦村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村,移民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0%以上。近年来,该村以实施“鱼头一条街”项目为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庄环境,不仅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加。
“以前,我们‘鱼头一条街’经营收入差不多是在2000万元左右,今年预计可以达到2200万元。”焦村党支部书记江利明说,环境好了,来的游客就多了。人气有了,经济效益自然就来了。
近年来,我县始终围绕水库移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积极探索移民产业发展模式,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统筹整合移民资金,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项目,不断增强移民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和移民增收致富能力。
“早在2016年,村里就带着我们这些‘水库移民’投资渔业养殖,我现在每年能分到5000元!”日前,在湖山乡坪峰村党群服务中心,一位“农户股东”乐呵呵地说道。
近年来,依托村庄临水优势和库区政策,坪峰村借力移民项目,以“集体控股+农户入股”股份合作的模式,发展渔业特色养殖业,“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了渔业的规模化养殖,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富了村民。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对资金进行统筹谋划,将项目做大做强,提高项目增收效益。”县移民工作中心持续开发科科长雷文杰介绍,近三年,我县已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移民增收类后扶项目128个,投入移民资金5000余万元,助力我县122个移民村村集体每年增收38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