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告公示
遂昌县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全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时间:2024-02-22 15:54:54 发布机构:遂昌县财政局
字体大小: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人大常委会:

   根据《关于开展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的通知 》要求,现将2022年全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情况

(一)土地资源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县国有土地面积13620.17公顷。其中,农用地9419.45公顷(耕地130.99公顷,林地6658.44公顷,园地358.02公顷,其他农用地2272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69.16%;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92.44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6.1%;未利用地2008.28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4.74%。

(二)矿产资源情况

截至2022年底,遂昌县开发利用的主要矿种有金矿、银矿、普通萤石、花岗岩。全县现有矿山总数17家,其中金属类矿山2家,萤石类矿山11家,花岗岩矿山2家,矿地综合利用项目2家。

(三)水资源情况

遂昌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2022年降水量 1887.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8.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含地表水和地下水)29.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15171.9立方米(常住人口)。全县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 0.6亿立方米,总供水量0.8亿立方米,总用水量0.8 亿立方米,总耗水量0.5亿立方米。

(四)森林资源情况

根据2021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结果,全县林地面积333.1万亩,其中森林面积318.7万亩,森林覆盖率83.6%;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330.2万立方米。2022年,全县共办理各类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项目75项,使用林地面积1379亩,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2246.0万元。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一)优化空间布局,摸清资源家底

一是统筹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多规合一的总体要求,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完成遂昌三区三线划定,正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6.2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798.84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27.01平方公里。二是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启动遂昌九龙山国家级保护区、遂昌国家森林公园、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和大中型水库的统一确权登记,推动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支撑自然资源合理开发、有效监管。三是深入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完成国有建设用资源资产清查经济价值估算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价值量估算

(二)落实生态保护,规范资源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持续加强耕地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田长制建设。落实耕地智保应用场景贯通,完成143个铁塔高位探头安装,对覆盖耕地24小时监控。二是加快推进非农化整改处置。按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构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新格局的要求,以包干销号的方式集中开展整治工作。三是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根据国土三调融合后六大森林建设制定《遂昌县2022年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方案》完成国土绿化面积9023亩。

    (三)精准配置要素,强化资源利用

一是加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精准统筹指标配置,全年完成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项目面积1764.66。二是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持续推进五未土地盘活利用,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17.4亩,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75.3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23.73亩。是加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依托县两山合作社平台开展权责归属清晰的生态资源收储工作,共收储竹林碳汇资源13万亩、闲置农村宅基地377亩。

、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适时开展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积极谋划村庄规划编制

(二)深化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充分利用第三次国土调查等现有成果,全面铺开我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形成初步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成果。

)科学精准做好要素保障。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合理统筹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做好生态工业、数字科创、新型城镇化三大发展主平台项目用地保障。

)深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闲置土地;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加快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人防+技防工作体系。

(六)大力推进生态修复继续以专班化强力推进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确保工程圆满收官

(七)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入挖掘生态环境蕴含的巨大价值,努力实现生态价值高效转化,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