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今日遂昌 >> 最新动态
一城文韵共烟火
看遂昌“以文兴业”视野下的400年汤公
时间:2024-04-09 08:20:09 作者:记者 赵乾谷
字体大小: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3月27日晚,遂昌县汤显祖纪念馆内,身着昆曲戏服的演员们又准时开始了《牡丹亭》的唱腔与身段表演。台下,来自宁波的游客尧俊然看得津津有味。

“为更好地宣传汤显祖文化,去年9月份开始,每周三我们都会在这开展演出,观看人数已累计超过1000人次,极大丰富了遂昌夜间文旅业态。”遂昌县汤显祖纪念馆馆长程琳菲介绍说,节目是由纪念馆工作人员、本地优秀演员、演奏员和昆曲社曲友倾情演绎,目前已积累形成精品节目库,以满足不同观众的观赏需求,整个2024年,又会有40余场寻梦《牡丹亭》常态化公演陪伴大家走过春夏秋冬。

“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430年前,汤显祖曾以这样的诗句描绘遂昌的山水风光。如今,遂昌依旧好山好水好风光,汤显祖和其作品《牡丹亭》,也与遂昌的人文景观、自然山水资源、文旅产业等进行有机整合,在坚定文化自信前提下创新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擘画出一幅幅“以文兴业”的生动画卷……

传承发扬

让汤显祖文化与遂昌密不可分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遂昌始终重视汤显祖文化的传承与挖掘,培育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2006年,遂昌制定《遂昌县汤显祖文化发展规划》,开始举办汤显祖文化节;2008年,“遂昌昆曲十番”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班春劝农”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众多文化盛典的洗礼下,对汤显祖文化的崇敬与热爱已深深扎进每一个遂昌人的骨子里。

前段时间,汤显祖纪念馆内,昆曲曲社的“曲友”们再次齐聚一堂,畅叙幽怀,共聚风雅之事,让《牡丹亭》中【步步娇】【山坡羊】【山桃红】等经典选段响鸣于场馆中……一句唱词,一个台步,一个手势,水磨调的一唱三叹,水袖的搭绕轻舞,柔情似慢橹滑动下的涟漪层层荡开。

“在遂昌,汤显祖戏剧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几乎人人都知道其中的故事梗概,吟诵出几句经典名句。”曲社指导老师叶万程说,而在汤显祖纪念馆里演唱,这感觉又大有不同,在回厢房里悠闲地停停坐坐,于一方戏台上唱尽人间百态,与伟人的隔空对话中,思绪与情感更加充沛,一招一式更多了几分感性。

无疑,遂昌是全国纪念汤显祖文化较久、举办汤显祖文化节较早、出版研究专著较多、申遗档次较高、运用转化较广的县域,对于汤显祖身上种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遂昌人亦是研究较透、感触较深的。

“至情至性、至真至善、刚正不阿……”对于汤显祖这个人,曾参加过遂昌县汤显祖纪念馆第二届小小讲解员培训的华周晨小朋友总结得颇有见地。在去年,通过短短几天的文化浸润之旅,他就能熟练解说汤显祖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是我们家乡的名人,更是我的榜样,他的故事就该由我们来讲述。”

而在遂昌县实验小学里,汤显祖更成了一种元素、一种图腾。走廊中、教室里随处可见戏曲元素,课间广播体操也将昆曲艺术与强身健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们更是把汤显祖与《牡丹亭》的故事制成绘本、画入版画、揉进陶艺,于潜移默化中品味与继承汤显祖文化蕴含的宝贵财富。

单从汤显祖的作品处于活态传承的状态看,遂昌深度履行了民族文化保护、发扬的责任;从年轻人认知、了解汤显祖文化的热情度来看,汤显祖文化的确已经深深地渗透于遂昌的城市肌理,与这个小城的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

就像第九届浙江遂昌汤显祖文化节中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中国戏曲协会汤显祖研究分会会长周育德所言:纪念汤显祖,遂昌没有停留在学术范围,而是真正做到了一年跟着一年,一代接着一代,这种频繁碰触将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转化赋能

让汤显祖文化嵌入各类消费场景

文化因创新而辉煌,文明因发展而精彩。擦亮汤显祖文化这张“金名片”的过程中,遂昌把握住了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找到了其与日常生活的连接点,令历史文化与人间烟火交相辉映,推出了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

品茗、听曲、赏佳人……走进遂昌颇有名气的餐厅厨娘·牡丹亭,中式亭台楼阁里竟然有着欧洲巴洛克风格的皮沙发,踏入有戏台的院子,映入眼帘的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雕像,中西结合得是如此和谐静谧。

“浙江省首批官方认证的‘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美食体验店果然名不虚传,到了晚上,戏台上婺剧、越剧轮番上演,还能体会到味蕾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日前,上海游客刘书豪先生对这份遂昌“滋味”赞不绝口。据悉,依托古戏台优势,春节期间,厨娘·牡丹亭5天就接待观光及就餐客人4000余人次,餐饮收入超过36万元。

不仅餐饮主体将汤显祖文化融入到经营理念中,近年来,作为遂昌老牌景区,金矿、神龙谷、千佛山、南尖岩等国家4A级景区更是借势发力,推出汤显祖山水诗词之旅、《牡丹亭》文化之旅、汤显祖研学体验线路等20余种汤显祖文化主题游,让大家在玩乐中探寻汤显祖的足迹。

“不少人听说过江南第一矿,也听说过汤显祖,却少有人知道汤显祖担任遂昌县令时,极力反对开矿这种劳民伤财的活动,致其本人的政治生涯终结。”金矿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编排整理,他们将这段汤显祖与金矿的关联撰写成解说词,由导游讲给天南地北的游客们听,“马上遂昌又将迎来一波波省外大型旅游团,届时他们将领略自然灵韵与文化底蕴的交相碰撞,收获一段段难得的经历。”

在距离遂昌中心城区1公里外的古院新城,汤显祖大剧院气势恢宏,自2018年落成以来,该剧院已连续举办包括三届中国遂昌汤公音乐节在内的众多文化活动。在去年举办的“仙乐遂昌”2023汤公音乐节中,遂昌又迎来了来自国内外的一众音乐大师,以36场各具特色的子活动为市民游客一次次奉上视听盛宴,更向全世界推介了汤显祖文化。

“无论是《遂昌赋》《沂水春风》等原创音乐作品,还是遂昌秀美的风景,都饱含着历史文化韵味,让人流连忘返。”活动期间,不少青年音乐家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遂昌这块人文圣地的喜爱之情。以音乐为媒介,汤显祖文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又得到进一步升华。

从文化活化利用,构筑精神文明高地,再到延伸产业链条,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文化为内核,以赋能为手段,汤显祖文化的多重价值日益显现,显然已成为创造遂昌社会财富的又一股活力源泉。

科技引领

让汤显祖文化更具时代生命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文化和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科技交互融合的程度越深,迸发的生产力、创新力、引领力就越大,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就越强。这一点,对遂昌而言也不例外。

数字化时代,科技又能给汤显祖文化带来哪些机遇?在遂昌县湖山乡,被认定为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的浙江青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内,全球唯一可在手工宣纸上完成高精度原色还原的技术团队正用行动书写答案。

“我们于2021年末入驻遂昌,主要从事授权文创艺术衍生品的设计、制作以及生产,渐渐地,我们也想让汤显祖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通过开发汤显祖系列IP产品,让文化传承的‘薪火’更旺一些。”公司总经理盛天明告诉记者,从实践中看,这种“文化+科技”的发展理念颇受市场欢迎,公司生产的丝巾、雨伞、杯子、团扇等汤显祖系列文创产品更备受消费者关注与追捧。当前,他们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为新一年的市场拓展开好头、起好步。

在湖山乡,同样茁壮成长的还有浙江此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场馆、设备纷纷投运,高端人才持续汇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下,该公司发展可谓“一骑千里”,半年时间不到运营就已步入正轨,基础管理、人力配备、流程搭建等方面进展均超过预期。

“就契合度而言,我们和遂昌堪称绝配!”公司创始人、致力于推广传统非遗文化多年的户鹏飞感慨道。在去年遂昌县“奇思妙想 创赢遂昌”创业创新大赛中,他带来的参赛项目《基于AI合成语音下儿童教育与陪伴产品的创新推广》一举夺魁,项目甚至被期待能开展《牡丹亭》等本土文化的数字化耕耘。“不用你来遂昌,遂昌的声音会主动找到你。”他告诉记者,如今,他和团队每天“钉”在录音棚里,把汤显祖、班春劝农等遂昌历史文化输出为一段段音频,让它们乘“数字经济”浪潮驶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在遂昌,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兴起其实有迹可循,翻开近十余年遂昌历史,在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方面,遂昌可以说不遗余力。《遂昌县汤显祖文化发展规划》《汤显祖文化深度开发实施方案》《遂昌县汤显祖文化活化利用规划》等政策依次出台;砸下真金白银,每年安排100万元汤显祖文化品牌建设专项经费……一系列举措不仅为汤显祖文化在遂昌的落地扎根、开花散叶打下扎实根基,更有力提升了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效能。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文。近年来,依托“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文化名著、昆曲世界文化遗产”三大载体,遂昌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发展资源转化。在未来,汤显祖文化这座富矿依然值得深挖,也期待,遂昌打造出更具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在“以文兴业”道路上越走越远。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