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今日遂昌 >> 最新动态
资源变资产 农民变股东
遂昌乡村以林生“金”促共富
时间:2024-05-16 08:13:28 作者:记者 龚隆淼 通讯员 朱旭华 毛海波
字体大小: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每年除了自家公益林补偿款外,还能获得村里产业的分红,全部加起来能有14000多元。”只要谈起每年的这两笔固定收入,我县湖山乡坪峰村村民朱金龙总是喜笑颜开。

其实,在坪峰村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公益林的补偿,还有一部分人则和朱金龙一样“两头赚”。而这背后,则与当地人长期以来护林、育林及巧用森林资源的举措密不可分。

坪峰村位于我县西南部,不仅面朝水域面积位于全省前列的仙侠湖,还拥有40033亩的林地面积,其中公益林38977亩,占比97.4%,生态禀赋极为优越。

2004年,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始实施,凡是自家山林被界定为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范围的家庭都能按照标准获得一定的补偿。到了2023年,坪峰村每年可从“森林银行”获得约93万元的收入,真正享受到了“叶子”变“票子”的生态红利。

“公益林补偿制度确实很好,但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仅靠此一项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激活自我的‘造血功能。’”坪峰村党支部书记罗裕建说。

于是,一场以林生“金”的发展路径在当地开始探索。2016年开始,坪峰村结合村庄地理优势和库区政策,创新“集体控股+农户入股”股份合作机制,将村集体公益林补偿款投资到渔业养殖、民宿产业等领域,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目标。

“这些年来,我们养殖场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养殖水域面积达到了450亩,其中网箱养殖面积也从0.8万平方米增加至如今的1.2万平方米,每年渔业养殖效益能达到70多万元。”据当地渔业养殖负责人陈根华介绍,通过此项合作机制,不仅每年能为当地村集体增收15万元,入股的村民还能从中获得5千元至2万元不等的分红,随着后续投入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收益还会有所提高。

通过巧用森林资源,坪峰村既拓宽了生态价值高效转化的路径,也培育壮大了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村集体、村民增收。而今,村集体已顺利完成了从亏损状态到存款超百万的蜕变。

村庄富裕了,发展的信心自然更足。近年来,坪峰村村集体还将分红所得投入到村庄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相继建成便民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为乡村百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生活服务。

“生态是最大的资源。下步,我们将继续立足生态禀赋、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为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罗裕建表示。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