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告公示
遂昌县峡北线北界至应村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信息公示
时间:2024-06-11 14:56:41 发布机构:遂昌县
字体大小: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项目名称:遂昌县峡北线北界至应村段公路改建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起点位于北界镇区南侧北界竹木检查站附近,与既有G528平交,线路经官溪,下穿龙丽高速,经金钩里、周村、黄庄、淤弓、下坪、白水、新村、南塘、鹏落畈,终于应村乡东侧村口与既有X605顺接。路线全长约9.194km,共设桥梁1657.48m/15座,隧道705m/2座,平面交叉8处。

本项目采用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60km/h双向2车道,路基宽度10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隧道采用单洞双向二车道。

工程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60716万元。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本次评价范围内涉及的保护目标具体见下表。

1 项目主要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桩号(约)

行政区划

1. 

烟铺

K0+100~280

北界镇

2. 

金钩里

K0+400~600

北界镇

3. 

殿前

K1+600~K2+300

北界镇

4. 

周村

K2+250‐450

北界镇

5. 

油竹口

K2+800

北界镇

6. 

庙下

K3+050

北界镇

7. 

黄庄

K3+200~250

北界镇

8. 

黄庄岙

K3+300‐500

北界镇

9. 

淤弓

K3+200‐400

北界镇

10. 

白水

K4+700‐K5

北界镇

11. 

新村

K5+900~K6+300

北界镇

12. 

南塘

K8+000‐200

应村乡

13. 

鹏落畈

K8+900‐K9+115

应村乡

14. 

章家山

K9+115‐终点

应村乡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水环境影响评价

1)施工期对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桥梁基础开挖、钻桩、混凝土浇筑等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本工程桥梁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施工期采用围堰等防护措施后,桥梁施工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将会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为减少生活污水对工程区内河流水质的影响,施工人员尽量租用附近村庄民房,充分利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距离村庄较远的施工场地,可采用旱厕或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定期清运,工程结束后覆土掩埋,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施工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洒水抑尘、绿化等。

2)本工程建成营运后对水体产生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雨水冲刷路面与桥面,形成地表径流污染水体;②发生突发性事故,运输有毒有害物品车辆翻入水体污染水环境。

本工程在线路设计时已考虑了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将路基范围内的降水引至周边水沟等,减少路面径流对周围水体的影响。

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中未完工路面、堆场和进出工地公路等粉尘污染,以及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其中以粉尘污染和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突出。在采取洒水等措施后,对影响较小。

2)公路营运期的废气主要为过往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NOxCO等,影响区域局限在道路两侧,受影响区域人口密度不大。随着我国执行单车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单车尾气的排放量将会不断降低,运输车种构成比例将更为优化,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污的车种比例,汽车尾气排放将大大降低,因此公路汽车尾气对沿线两侧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将会缩小,公路对沿线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轻微。

3、声环境影响分析

1)本工程沿线敏感点基本沿着公路两侧分布,施工期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相对较为突出,施工期应予以特别关注。根据国内公路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经验,建议加强施工期间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环保施工、文明施工,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有效的临时降噪措施,将施工期间的噪声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营运期

营运期噪声主要为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交通噪声,车辆单车行驶噪声因车况、车速、路面条件等不同而异,其LAeq值一般在7090dB。噪声对沿线距离较近的敏感点有一定的干扰。

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对评价区内植物生产力、生物量的影响主要来自路基工程、桥涵工程永久占地,以及施工临时占地对其产生影响,根据现状调查,工程沿线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樟等次生林,工程建设对评价区植物生物量影响较小

5、环境风险评价

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是公路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事故,主要造成的影响是对沿线水体的影响,化学危险品的泄漏、落水将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本报告提出了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上述环境事故的发生概率可明显降低,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可明显减小。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 污废水处理

桩基础施工中泥浆经泥浆槽运至岸边的沉淀池和泥浆池内,部分泥浆回用,无法回用的泥浆经沉淀后上清液回用于绿化或路面洒水,沉渣利用沉淀池进行固化不外排;施工单位对施工生产废水进行收集,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作施工场地喷淋用水;施工人员尽量租用附近村庄民房,充分利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确需设置施工临时生活设施且距离村庄较远的,且需远离地表水体,场地施工生活污水不得排入周围地表水体,经化粪池收集后清运处理。不得随意排入附近水体。

(2)生态保护措施

合理选线和施工,对于道路两侧边坡及临时施工场地应尽可能减少开挖面及临时用地占用。对路基两侧空地进行绿化;对施工场地、施工便道、表土临时堆场等施工临时场地进行覆土绿化,恢复植被。工程施工尽量选在枯水期进行,减小对鱼类生境的直接影响。

 (3) 噪声防治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作业时间,加强对施工场地的监督管理。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发生故障应及时维修,减少运行震动噪声;在利用现有的道路用于运输施工物资时,应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并尽量在昼间进行运输。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杜绝施工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因维护不当而产生的其它噪声。需加强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4)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当地施工扬尘管理的规定,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文明施工;在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做好冲洗、遮蔽、保洁工作,防止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渣土的散落。

2、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1) 水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对路面和桥面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保持路面和桥面清洁,减少随初期雨水冲刷而进入到路面和桥面径流污水中的SS和石油类等污染物量,最大程度地保护工程沿线的水质环境。优化完善桥面路基排水系统设计,拟选用高等级的防撞护栏,以防运输车辆侧翻入水体中造成对水体的污染。

(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和避免塞车现象发生。严格控制车况,严禁不符合规定、超载车辆上路;公路沿线进行绿化,并做好绿化工程的维护工作。

(3) 声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采用禁鸣限速,设置通风式隔声窗等治理措施。在空旷条件下,临路第一排建筑不宜安排特殊敏感建筑物的规划建设。

(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对公路沿线及中央分隔带的绿化保护。对临时占用场地等进行生态恢复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遂昌县峡北线北界至应村段公路改建工程建设符合遂昌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丽水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及规划环评,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将对完善丽水市的交通路网结构,带动当地经济、旅游、工业等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工程在施工期、营运期将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切实执行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可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工程符合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及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项目建设及运营单位加强管理,切实做好环评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积极与沿线居民沟通,做好环保工作,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六、征求意见的内容

征求意见的对象: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单位或团体。

征求意见的范围:工程在环境影响、环保措施、对工程建设所持态度等环保方面的意见。

期限和公众意见反馈途径:通过邮件、电话、信件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馈意见,请务必留下您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回访。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为自本公示信息在遂昌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起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公众可向建设单位或者环评单位索取本项目环评文件简本及本项目环评的补充信息

七、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遂昌县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妙高街道水阁路159

联系电话0578-8513230

(2)环评单位联系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浙江碧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万塘路317华星世纪大楼 

联系电话:0571-28802875

(3)审批部门联系方式

审批部门: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遂昌分局

地址:遂昌县行政服务中心(君子路357号)103环保窗口

联系方式:0578-8529721

八、环评报告书审批前公示

在报送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遂昌分局审批前,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将在环评单位网址(http://www.zjbyhj.com/)进行公开供查阅。

 

遂昌县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024611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