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申请公开

  • ·依申请公开有关事项
  • ·书面申请
  • ·网上申请
  • 信件查询

    查询编号: 查询密码:

遂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31号提案答复

遂文广旅体发〔2024〕38号
生成时间:2024-08-16 09:06:00 发布机构:遂昌县文广旅体局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雷周灵委员:

 您好!您在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提高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建议》我局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遂昌公共文化的支持和重视,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投入”问题和建议,我局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现就落实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有“四馆一院”、4个文旅驿站、7个城市书房、20个综合文化站、173个文化礼堂、203个农家书屋。努力形成布局均衡、精准优质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图书馆、文化馆分获部颁一级馆,其分馆实现乡镇全覆盖,一级以上综合文化站建成率15%,三星级以上农村文化礼堂建成率14%,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335平方米。

2、建立精准供给机制。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场地设施均免费开放,建有“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4个。分布在20个乡镇(街道),目的是利用文化圈把周边的文体场馆进行整合,以达到常态化的开展演出、培训、讲座、阅读推广、非遗活化利用等各类活动的作用。根据群众需求提供“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文化服务,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边远山区乡村倾斜。建立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演出场所和文艺志愿者“供需对接”,场所通过属地“白名单”、文艺志愿者通过“浙里文化圈”,实现审批报备无感化、活动参与自主化。“免费开放,一键预约”文化场馆网上预约功能使用更为频繁,各项活动均可进行线上报名,使市民参加文化活动更为便捷。大力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创新模式,通过奖励激励、购买服务等方式发动社会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3、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利用。全县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5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6项,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12个。创建成省级非遗工坊2家,市级非遗工坊5家。“班春劝农”升格为由丽水市委市政府主办,成为遂昌重要文化名片。推出了线上班春H5小程序,提升了“班春劝农”的互动性、体验性。

二、下步举措

1、加大硬件投入。加大对乡镇文化站的财政投入,确保文化站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设施升级和改造。按照一级以上文化站的标准,对三仁畲族乡、西畈乡、黄沙腰镇、大柘镇、新路湾镇综合文化站进行改造和扩建,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包括图书馆分馆、多功能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

2、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补助和人员配备,紧密结合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集约化管理和使用,切实抓好乡镇(街道)“文化下派员”和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配备。挖掘全县草根力量,扶持乡村社区业余文艺队,组建基层文艺队伍,建立文化服务队伍人才库,遴选全县民间文艺团队、艺术培训机构、文艺志愿者、非遗传承人、高校优秀师生、乡村文化能人,进入“文化服务小分队”人才库,成为文艺推广志愿者队伍的主要力量。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展示技艺和服务大众的能力。

3、擦亮遂昌特色文化品牌。坚持不懈地办好“乡村村晚”“民星欢乐荟”“民星大拜年”“相圃系列”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扶持彰显汤显祖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好川文化等遂昌本土文化品牌的群众文艺创作和展演展示活动。推动昆曲十番、昆曲茶艺、汤显祖家宴、畲乡风情、茶灯戏、花鼓戏、马灯戏、石练台阁、大柘车龙、蔡和婺剧、木偶剧等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充分融入,着力整合构建遂昌展示地方特色文化艺术魅力的国际大舞台。

我们将继续高度重视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为广大居民营造一个和谐宜居的文化环境。望您一如既往支持遂昌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及发展,也多多建言献策。在此,再次对您表示感谢。  

   

遂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815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