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今日遂昌 >> 最新动态
遂昌全力推动山区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安心水”润百姓心
时间:2025-04-22 08:22:30 来源:遂昌县新闻网 作者:浙江日报记者 欢颜 记者 龚隆淼 特约记者 朱敏
字体大小: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春日,正是江南烟雨时节。午饭时间,遂昌县石练镇迎新村村民王翠媚赶紧回家准备午饭。随手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过去一到雨天水就浑,现在不一样了,干净的自来水直接入户,很方便。”王翠媚说,受益于几公里外的单村水站,迎新村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农村饮水安全不仅关乎千家万户,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

点滴之水,倾注民生。近年来,遂昌县始终把农村供水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不断探索完善农村供水建设管护工作机制,全力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截至目前,遂昌县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9.9%,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县域统管全覆盖。

建好水站 让山区群众喝上水

“最早是挑水喝。后来是建蓄水池,但是到旱季水就不稳了。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量大还干净。”说起过去这几十年用水的变化,应村乡天师坛村村民黄春燕很有感触。

让广大农民喝上放心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自2003年起,我省先后实施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山区县,遂昌“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地少,人居分散,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护难度大。“经过前些年的攻坚建设,山区群众饮用水得到了较好保障,但仍存在极端天气影响下水量、水质不稳定的情况。”遂昌县水利局局长吴樟根介绍。

2023年6月,省政府主要领导在遂昌调研时作出部署,将遂昌作为全省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试点县,先行先试,为全省作示范、当样板。

遂昌第一时间全面启动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并率全省之先编制了《农村单村水站提升改造试点实施方案》,科学规划布局农村水网。“地形条件好的地方,建个较大的联村水站,能够覆盖一片。实在没条件连片的,就对单村水站进行改造,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遂昌县农村供水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永肖介绍。

城市水厂为常规制水,检测机制健全,水质安全有保障,是农村供水的首选。遂昌按照“应延尽延”的原则,全力延伸城市水厂供水管网,最大程度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两年下来,遂昌通过向周边村镇延伸县城管网,覆盖替代了16座单村水站。同时,通过扩大乡镇水厂和联村水站供水范围,整合兼并了74座单村水站,全力推动集中供水规模化。

可对于散落在群山间的小村落,该如何保障供水安全?遂昌结合自身山村居多的县域特征,依托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

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解决水源是关键。“我们在单村水站改造提升时,建设了两个水源和一个应急集水井,确保供水不断。”在三仁畲族乡排前村的单村水站,该村党支部书记雷月新说。水站的一处水源取水口建在3公里外的大山深处,根本没有道路可以通行。“步行要1个小时左右,道路崎岖得连驴都去不了,建设的物料只能靠人背上去。”

困难远不止这些,需要攻克的“拦路虎”还有很多。“我们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多举措破解建设和管护过程中存在的用地、用电、运维等难题。”遂昌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只有不畏困难、倾尽全力,实打实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才能让群众满意。

服务群众无遗漏。对无法纳入规模化水厂和单村水站供水范围的零星散户群众,遂昌实行建档立卡,通过建设小微型水站和安装家用净水器等方式,“一户一策”全兜底确保群众“喝好水”。

截至目前,遂昌已形成1座县城水厂、14座乡镇水厂、4座联村水站、191座单村水站的城乡供水格局。“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通过一系列举措,遂昌全力实现农村供水“一村不落、一户不漏”。

全县统管 让山区群众喝好水

三分建、七分管。“让群众喝上好水,建设是基础,管理才是关键。”吴樟根介绍,早年单村水站管理实行的是“谁建谁管、村建村管”,管理只停留在保障有水喝的最基本层面。

为此,遂昌探索创新了以“建立一套机制、建强三支队伍、赋能一个小时、强化四大举措”为核心的“1314”县域统管运行管护模式,有效地破解了单村水站管理不到位的难题。

全县一套管理机制,明晰了职责。“我们构建‘主管部门—统管单位—乡镇(街道)—行政村’统分结合的责任体系,由县级统管单位县水投公司负责全县水站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吴樟根说。

在云峰街道墩头村供水站,记者亲历了统管员张香平的一日工作:查看设备情况、检测水质、填写巡检日志……半个小时左右,他完成了这座水站的日常巡检,紧接着又赶往下一座水站,护送从源头奔流而下的清水顺利出厂。

在遂昌,和张香平一样的水站统管员共有66名,他们负责全县209座农村水站(厂)的日常巡检工作。除此之外,从出站(厂)到农户家中的这段距离,全县还有201位村级协管员一路“护航”。

“每天我都要沿着供水管线转一圈,看下有没有水管跑冒滴漏等现象。”在村民家门口的水表箱前,西畈乡湖岱口村水务协管员廖江财介绍,“冬天,还要注意查看有没有水表冻裂的情况。”

如今的水站设备科技含量高,偶尔也会出现一些统管员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为此,遂昌成立了一支38人的技术人才队伍,其中包含了高校院所专家、设备厂家技术骨干和民间能工巧匠。“这三支队伍的搭建为全县农村供水管护提供了有力支撑。”陈永肖说。

便民服务永无止境。遂昌还自我加压,主动打造农村供水“一小时响应圈”,即从发现问题到统管员到达现场开始处置,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

“从县城出发到最偏远的村庄,驾车需要近3个小时,1小时响应困难不少。”吴樟根说,为此遂昌创新设立“片区服务中心”,破解一小时服务响应难题。

遂昌将全县209个农村水站(厂)按地域和流域划分为5大片区,设立片区服务中心,就近实现物资补给、应急抢修、水质检测等功能;将全县66个统管员下沉至各片区,就近服务群众。中部片区的服务中心设在了湖山水厂,“我们负责湖山乡、金竹镇、石练镇和大柘镇4个乡镇水站的管护工作,从这里到最远的金竹镇长树源村供水站只需50分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胡彬说。

从护航“水源头”到“水龙头”的三支队伍、从管理到服务的制度规范,让这些散落在山野的单村水站有了靠谱“管家”。如今,遂昌已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同质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群众从“喝得上”到“喝得好”的转变。

举措创新 确保群众喝得起水

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破解偏远单村水站用电难题;供水站管理房设置挡鼠板,防止水站设施设备遭受小动物破坏;将水站蓄水池检查井设置成天窗式玻璃盖板,既方便又美观……

在持续推进单村水站建设过程中,遂昌的“好办法”“新武器”不少,小创新不断。而积极探索农村供水数字化、智慧化管理途径,则是遂昌又一大“亮点”。

走进位于县城南郊的遂昌县智慧水务调度中心,一块超大的屏幕映入眼帘。管理员袁丽军登录上农村供水数字化运行管理平台,191座单村水站的瞬时流量、出水浑浊度、余氯值、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等数据一目了然。

该系统既能实时监测,又能及时自动报警。“比如,当水池水位低于0.3米、出厂水浊度大于1NTU(散射浊度单位)、pH值低于6.5或大于8.5、余氯(游离氯)低于0.3毫克每升或大于2毫克每升时,平台就能自动报警,我们会立即将问题通过平台反馈给片区统管员,提醒他们及时到现场开展问题排查处置。”袁丽军举例说。

平台这一端,管理员点对点派发问题清单;平台那一端,统管员通过手机APP接收工单信息。

“垵口乡大山村供水站余氯值0.28mg/L,低于标准值0.3mg/L。”统管员翁兴会的手机同步收到了工单。经现场排查,他发现加药管口需清洗。40分钟后,翁兴会清洗处置到位,水质恢复正常,复检数据实时回传系统。

问题的反馈渠道不只局限于自动报警。目前,平台还导入了群众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96322农村供水服务热线反馈的农村供水问题,并及时跟踪办理结果,构建起预警事件“发现—流转—呼叫—处置”的全过程闭环处置链条。“2024年以来,平台已处理群众反馈的农村供水问题61起,处置率100%。”袁丽军介绍。

水好了、入户了,如何让乡亲们接受付费用水,就成了农村供水工程能否长效运行的关键。

按照“补偿成本、分类定价、促进节水”原则,遂昌将农村供水水价定为单村水站不低于每吨0.5元,规模化水厂不低于每吨1元。“这个价格是综合考虑水站(厂)运维成本和群众用水实际情况测算出来的。”陈永肖介绍。遂昌制定出台了水费收缴和使用制度,积极引导各地将饮用水源保护、供水设施保护等纳入《村规民约》,做到以“自家人”管“自家事”,形成群众自发参与、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

用水安全问题解决了,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滋润,乡村振兴事业也越来越红火。“现在有了新改造好的单村水站,我们作为景区村,不仅用水不愁,也为后续村里举办各类活动、引入优质项目提供了要素支撑。”湖山乡红星坪村党支部书记应永法说。

从布局全县农村供水体系建设,到层层落实管护责任,遂昌在全局上谋划,从细微处推进,一大一小间,折射的是群众利益无小事、办法就在群众中的工作导向,彰显的是运用改革思维破题解难的敢闯敢干精神。

春光里的遂昌,沃野田畴生机勃勃,广袤乡村如诗如画,浓缩了“千万工程”的万千气象。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