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浙江鸿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十余台数字化设备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转,数十吨经过完全酯化反应的原材料正进入中和水洗釜中进行水洗,再经过滤、检验等环节就能打包入库。
“在满负荷生产状态下,我们一天大约能生产阻燃剂30吨。像是这批产品除了发往巴西、迪拜、埃及等国外地区,很大一部分还要发往上海、北京等地。”据该公司生产负责人叶波介绍,今年一季度,公司国内销售量占比已接近60%,远超去年同期40%的占比,上升幅度近50%。
在储存仓库,记者看到,盛装阻燃剂的塑料吨桶排列整齐,每桶的产品标签上都列明了规格、吨数、储存条件、发运地和日期等信息。叶波告诉记者,相比海外订单要利用槽罐车运送,国内的短途运输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塑料吨桶,除了能极大提升运输容积,降低物流成本,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也丝毫不差。
作为一家研发、生产、销售阻燃剂、催化剂等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浙江鸿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产品原本是以出口为主,面对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近年来,鸿浩科技也在逐步调整发展战略,持续加快“出口转内销”步伐。
“纵观历年数据,最高的时候,我们外贸占比超过70%。”鸿浩科技总经理包志泉表示,“出口转内销”是市场在外贸新形势变化下的一种灵活应变举措,但这一过程中注定要面临国内外市场定位不同、质量标准不同、消费者喜好不同等诸多挑战。如今,他们正紧抓国内外展会的机遇,积极拓展内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市场,确保“出口转内销”和中东、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实现公司销售平稳过渡并取得长效增长。
走进企业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从原材料投料到反应过程再到产品归库都有实时监测。遇到如温度、压力迅速升高等现象,中控系统还将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紧急反应,全面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记者了解到,2024年下半年开始,鸿浩科技前后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流程管控,在节约了人工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经营效益。
“对我们而言,‘出口转内销’也是一次优选产品、调整结构、推动升级的宝贵机遇。”包志泉说,依托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利好条件,目前他们在充分开展市场调研的前提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改革力度,不断迭代新工艺、打造新产品,以进一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而根据二季度以来的销售情况来看,他们的一些有益尝试也获得了新兴市场的良好反馈。
事实上,在“出口转内销”新蓝海中,遂昌多家外贸企业也正通过采取多元化市场布局、转战内需市场等策略,努力拓展市场“朋友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为遂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而鸿浩科技也只是其中之一。
“近几年,企业产值都在1亿元左右,相信今年,我们仍能实现稳中有进!”谈及未来,包志泉笃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