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将竹原材料通过10组以上的碾压轮疏解,制成形态基本均一的竹丝,然后在高温状态下,彻底热解竹细胞腔里的糖类物质,紧接着才是浸胶、干燥……”日前,在浙江佳禾竹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禾竹业”)成品车间,公司技术总监何生亮指着堆叠成山、即将远渡重洋的产品向记者介绍。
走在佳禾竹业园区内,用重组竹地板铺设的室外走廊,竟不见丝毫湿滑变形。仔细观察,木板表面,边角接缝处竟也无霉斑滋生。何生亮告诉记者,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他们斥资打造了国内领先的重组竹户外景观材料智能化生产线,还获得了政府上千万元的科研补助支持。由于高强度、耐腐蚀、防霉变等显著优势,目前,他们的产品已远销欧美、中东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一度占到全国该品类的70%,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
竹杆主体被加工为地板,“边角料”同样也有归宿。为进一步实现低碳高值利用,近年来,佳禾竹业陆续启动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利用项目,持续拓展产品品类,延伸产品层次,其中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通过定向发酵法制作的蒸馏酒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历了一年多的研发改进,如今,他们的竹子酒不仅色泽清亮、无杂质,酒精浓度也能稳定维持在40度左右,待送检达标后就能批量生产。
哪怕是对竹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遂昌亦不打算轻松“放过”。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浙江遂昌经济开发区洋浩区块的遂昌县竹产业共富产业园项目现场,只见所有主体建筑都已完工,据悉,该项目于6月25日正式通过竣工验收,比原定工期提前了77天。
生物质热能中心区块可以说是整个产业园的心脏,远远看去,36吨、50吨的两台生物质锅炉笔直矗立,如同“钢铁巨人”般守护着整个产业园。记者了解到,待通过运行测试并正式启用后,两台生物质锅炉就可通过燃烧毛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丝、根、枝等固废产生巨大热能,在满足园区自身供热需求的同时,还能输送给周边企业使用,每年仅此一项预计就能创收千万元以上。
为推动竹产业不断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促进毛竹竹材改性处理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今年来,遂昌还牵手杭州星宇炭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瞄准新能源赛道,计划将县域内35万亩竹海作为制备新能源电池的基础原材料,为新能源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提供有力支撑。这一跨界项目将让遂昌的“一根竹”焕发新的生机。
记者手记:风拂竹、波荡漾。山里老人常说,竹子全身都是宝,而遂昌拥有35万亩毛竹资源,竹文化深厚,有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巨大潜力,竹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更有无限可能。要做好竹子这篇文章,关键一点是要找到其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平衡点,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这方面,遂昌也正在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努力,不断赋予一根竹子新的“使命”。